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维钙钛矿Cs_(3)CdBr_(5)的晶体生长与闪烁性能研究
1
作者 贾宇桢 李政隆 +9 位作者 颜欣龙 王瑞辰 彭晨 段韦恒 杨伟虎 何伟民 宋柏君 程瑶 范潇宇 杨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1228,共8页
本文使用坩埚下降法制备了φ5 mm的Cs_(3)CdBr_(5)单晶,在晶锭锥部发现了CsBr包裹Cs_(3)CdBr_(5)形成的Cs_(3)CdBr_(5)-CsBr复合闪烁体。对晶体进行了物相分析,解释了复合闪烁体形成的原因,并对晶体进行了光致发光与X射线激发发光性能... 本文使用坩埚下降法制备了φ5 mm的Cs_(3)CdBr_(5)单晶,在晶锭锥部发现了CsBr包裹Cs_(3)CdBr_(5)形成的Cs_(3)CdBr_(5)-CsBr复合闪烁体。对晶体进行了物相分析,解释了复合闪烁体形成的原因,并对晶体进行了光致发光与X射线激发发光性能研究。Cs_(3)CdBr_(5)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mcm,为0维钙钛矿结构。在荧光和X射线激发下,Cs_(3)CdBr_(5)单晶分别表现出374和365 nm弱发光,荧光激发发光衰减时间为0.4和16.6 ns,X射线激发发光衰减时间为15.9 ns,为Cs_(3)CdBr_(5)本征发光,存在自吸收。相同激发下,Cs_(3)CdBr_(5)-CsBr复合闪烁体均表现出相对更强的365 nm发光,荧光激发发光寿命为0.97和14.79 ns,X射线激发发光衰减时间为17 ns,并且在X射线激发下,还出现了发光峰值波长在438 nm的CsBr发光,贡献了亚毫秒级慢分量。Cs_(3)CdBr_(5)-CsBr复合闪烁体在241Am源激发下,具有56.9%的能量分辨率和257 photons/MeV的光产额。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与特殊的0维钙钛矿结构使以Cs_(3)CdBr_(5)为基底的掺杂晶体有望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闪烁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3)CdBr_(5) Cs_(3)CdBr_(5)-CsBr复合闪烁体 0维钙钛矿 坩埚下降法 自陷激子发光 闪烁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致旋光效应测量透明液体浓度的装置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宇阳 郑大怀 +3 位作者 宋柏君 魏鸿儒 步献东 王晓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98,共5页
利用磁致旋光效应设计了一种透明液体浓度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引入可精准旋转检偏器,在消光位置附近测量透射光强,通过数据拟合精确确定消光位置,从而提高了测量分辨率。通过测量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浓度,分辨率在1.08%以内;同时,引... 利用磁致旋光效应设计了一种透明液体浓度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引入可精准旋转检偏器,在消光位置附近测量透射光强,通过数据拟合精确确定消光位置,从而提高了测量分辨率。通过测量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浓度,分辨率在1.08%以内;同时,引入反射腔实现了低磁场强度下NaCl溶液的测定浓度,分辨率可提高到0.28%。该装置融合光学、电磁学等知识,能够应用于大学生物理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旋光效应 透明液体 浓度 反射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磷含量及土壤无机磷分级特征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洢杋 杨峻晖 +6 位作者 刘家齐 陆慧飞 葛茜盈 王盈涵 林正艺 宋柏君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比较漓江流域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根系—凋落物的磷含量及土壤磷含量和无机磷分级特征,为深入认识喀斯特森林磷循环过程,促进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桂林漓江流域选取典型喀斯特和... 【目的】比较漓江流域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根系—凋落物的磷含量及土壤磷含量和无机磷分级特征,为深入认识喀斯特森林磷循环过程,促进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桂林漓江流域选取典型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样地,采集植物叶片、根系和凋落物测定各组分磷含量,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总磷、速效磷和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以及土壤p H、含水率、碳氮含量等理化性质,分析植物磷与土壤磷各组分的相关性,明确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磷养分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碳、总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氮含量及碳氮比均显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P<0.05,下同);喀斯特森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磷含量(0.03%和0.04%)也显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0.05%和0.11%);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磷含量为231.0 mg/kg,速效磷含量为2.2 mg/kg,均显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磷含量609.0 mg/kg,速效磷含量9.3 mg/kg);2种森林类型土壤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钙结合态磷(Ca-P)均存在显著差异,喀斯特森林土壤无机磷组分以Fe-P为主,而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无机磷组分以O-P为主;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系磷含量与土壤总磷、速效磷、Fe-P、O-P和Ca-P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而凋落物磷含量与土壤总磷、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Fe-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漓江流域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及无机磷分级特征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植被对土壤磷素获取和吸收,从而影响植物叶片、根系和凋落物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森林 非喀斯特森林 植物磷含量 磷分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