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酶固态酶解棉籽蛋白的条件优化
1
作者 宋晨歌 杨鸿海 +5 位作者 祖丽比娜·艾尼瓦尔 杨开伦 吕刚 院江 崔媛媛 王彩蝶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5-70,共6页
试验旨在优化复合酶固态酶解棉籽蛋白(CSP)的最佳条件,以提高CSP的酸溶蛋白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游离棉酚(FG)含量。以CSP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和液料比,并分析在最优条... 试验旨在优化复合酶固态酶解棉籽蛋白(CSP)的最佳条件,以提高CSP的酸溶蛋白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游离棉酚(FG)含量。以CSP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和液料比,并分析在最优条件下复合酶与单一酶酶解CSP的酸溶蛋白、还原糖以及FG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复合酶酶解CSP的最优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8 h、酶解pH值5.0、液料比1 mL/g。复合酶酶解组CSP蛋白水解度、酸溶蛋白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发酵对照组和单一酶发酵组(P<0.01)。与原料组相比,复合酶酶解CSP对FG含量的降解率达70.91%。研究表明,复合酶酶解提高了CSP的蛋白水解度、还原糖和酸溶蛋白含量,并降低了CSP中F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蛋白 复合酶 蛋白水解度 游离棉酚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醋炙工艺、物性参数及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及回归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璇 李沁 +4 位作者 马彦江 王彬 宋晨歌 位玉蝶 陈天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通过对延胡索醋炙工艺、物性参数及成分含量之间的测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和相关性,并进行醋炙工艺优选。方法首先依据Box-behnken法建立3因素3水平的醋炙工艺Box-behnken设计表。分别测定延胡索生品及不同醋炙品的物性参数(振实... 目的通过对延胡索醋炙工艺、物性参数及成分含量之间的测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和相关性,并进行醋炙工艺优选。方法首先依据Box-behnken法建立3因素3水平的醋炙工艺Box-behnken设计表。分别测定延胡索生品及不同醋炙品的物性参数(振实密度、pH值、氧化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淀粉含量;利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及原阿片碱含量。最后对所有参数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绘制延胡索乙素含量及原阿片碱含量间的模型函数回归曲线。结果醋炙工艺中炒制时间、炒制温度、辅料用量程度越高,均会使pH值降低。炒制温度和辅料用量相同时,随着醋炙时间增加,总淀粉含量减少而支链淀粉含量有所增加,延胡索乙素含量降低,振实密度也随之下降,并与总淀粉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辅料用量越多,原阿片碱含量升高。延胡索乙素含量随着原阿片碱含量升高而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结论通过对工艺、物性以及含量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动态传递过程。可以通过对工艺的控制,得到最优醋制品,成品的醋炙延胡索也可以通过对某一含量或物性参数的测量,推断其品质。最优醋炙工艺为:炒制温度110℃,炒制时间17.5 min,辅料用量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醋炙法 物性 含量测定 相关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不同炮制品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位玉蝶 宋晨歌 +2 位作者 王娇 马彦江 陈天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5,I0035,共8页
目的探究黄芩不同炙法炮制后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及黄芩特殊炮制方法对黄芩质量的影响。方法黄芩饮片经酒炙、醋炙、盐炙后,德尔菲评价选出最优炮制品进行物性参数测定(相对密度、吸水膨胀度、pH值、氧化值)、显微鉴别及化学成... 目的探究黄芩不同炙法炮制后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及黄芩特殊炮制方法对黄芩质量的影响。方法黄芩饮片经酒炙、醋炙、盐炙后,德尔菲评价选出最优炮制品进行物性参数测定(相对密度、吸水膨胀度、pH值、氧化值)、显微鉴别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黄芩苷、总黄酮、多糖),运用SPASS 20.0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找出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炙法炮制不但改变了黄芩的外观,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即物性参数发生了改变。黄芩物性参数与化学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H值与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回归模型R^(2)>0.9,氧化值与黄芩苷含量的回归模型R^(2)>0.9,线性关系较好,模型拟合度高。黄芩酒醋盐炙法炮制后黄芩苷含量呈下降趋势,且与生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酒黄芩总黄酮含量高于生黄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盐黄芩多糖含量高于生黄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用物性参数指征黄芩内在质量优劣,指征性最强的为pH值与氧化值。不同炙法炮制对黄芩化学成分的影响较为明显,可发展黄芩不同炮制方法,满足临床精准用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物性参数 主观评价 酒炙 醋炙 盐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云梦 宋晨歌 +10 位作者 张琦智 臧长江 南冰禹 仇娅琪 刘拓 李晓斌 陈开旭 米热古丽·依马木 院东 王永力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79-789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对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泌乳日龄[(143±43)d]、胎次[(2.75±1.23)胎]、产奶量[(36.80±4.18)kg]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每头为1个重复。在饲喂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对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泌乳日龄[(143±43)d]、胎次[(2.75±1.23)胎]、产奶量[(36.80±4.18)kg]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每头为1个重复。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3个试验组分别补饲80(试验Ⅰ组)、120(试验Ⅱ组)、160 mg/d(试验Ⅲ组)的褪黑素,投喂时预先将褪黑素分装于可食用的糯米胶囊中,而对照组则补饲空的糯米胶囊。褪黑素于每日晨饲时进行投喂,试验期3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奶牛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奶牛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褪黑素补饲量的增加有所升高,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瘤胃菌群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瘤胃菌群中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3)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瘤胃菌群中普雷沃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补饲褪黑素可以提高泌乳中期奶牛瘤胃液中氨态氮和丙酸的浓度,提高瘤胃菌群中厚壁菌门、普雷沃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推荐补饲量为120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褪黑素 发酵参数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