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与调控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晓猛 徐楠涛 董子然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56-64,85,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成为城市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的突出短板。文章以城市洪涝风险概念及其内涵为基础,系统分析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阐释变化环境下...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成为城市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的突出短板。文章以城市洪涝风险概念及其内涵为基础,系统分析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阐释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风险的发展趋势,总结城市洪涝风险应对与调控的基本策略,探讨城市洪涝风险应对主要框架及关键技术与措施,为增强城市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水平、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风险评估 风险调控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南京市内涝风险演化与预测
2
作者 徐楠涛 宋晓猛 +1 位作者 陈昊 徐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2,51,共9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和产汇流特性改变,致使城市内涝问题频发。预测城市未来土地利用情况,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城市内涝风险演化,可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南京市为例,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和产汇流特性改变,致使城市内涝问题频发。预测城市未来土地利用情况,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城市内涝风险演化,可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南京市为例,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结合MaxEnt模型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城市内涝风险主要影响因子及其贡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城市内涝风险格局及其演变。研究结果表明:①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为主,预估2020-2030年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约2.6%,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约4.81%;②土地利用类型和距道路距离等指标对南京市内涝风险分布有着较高的贡献率,而年内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天数及年内总降水量等指标则有着较大的重要性。③南京市2010、2020和2030年高风险面积占比分别为4.77%、5.37%和5.94%,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区,其中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的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在2030年均超过50%;④随着土地利用格局改变,南京市较高风险区有23.36%的概率转换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有21.74%的概率转化为更高风险区,总体上风险等级有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风险 FLUS模型 MaxEn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评述 被引量:46
3
作者 宋晓猛 张建云 +2 位作者 占车生 王小军 刘翠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2,共8页
针对水文模型敏感性分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模型构建及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与不确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之间的联系,总结敏感性分析方法的3种分类,并探讨水文模型中常用的筛选法、回归分析法、基于方差的... 针对水文模型敏感性分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模型构建及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与不确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之间的联系,总结敏感性分析方法的3种分类,并探讨水文模型中常用的筛选法、回归分析法、基于方差的分析方法及基于代理模型技术的分析方法等4种关键技术方法,剖析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回顾各种方法在水文模型中的研究现状,提出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框架与步骤,指出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计算效率、可靠性和参数的相关性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敏感性分析 参数识别 不确定性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水文模型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晓猛 张建云 +1 位作者 孔凡哲 占车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5,共10页
针对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存在计算复杂且效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案。以淮河大坡岭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采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方法构建新安江模型参数与不同目标的响应曲面关系,进而估计参数的近似Pareto... 针对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存在计算复杂且效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案。以淮河大坡岭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采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方法构建新安江模型参数与不同目标的响应曲面关系,进而估计参数的近似Pareto解集。采用4种目标函数(总水量误差系数、均方根误差、高水流量误差系数和低水流量误差系数)和4种模型精度评价指标(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径流深相对误差和峰现时间误差)评定模型优化结果,选择10场洪水过程和4种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估计Pareto解集的模型预测区间特征。结果表明,代理模型可有效降低模型评估与优化过程中的计算消耗,为实现多目标优化的高效性奠定了基础。此外,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复杂模型参数优化与不确定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参数率定 多目标优化 代理模型技术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晓猛 杨淼 +1 位作者 刘勇 相国瑞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矿区地下水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科学依据,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成为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针对刘桥矿区几个地下含水层的部分水质指标,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监测数据进... 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矿区地下水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科学依据,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成为影响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针对刘桥矿区几个地下含水层的部分水质指标,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矿井水环境质量等级,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受矿区开采影响严重。其评价结果为今后的矿区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地下水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降雨强度的汇流速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晓猛 孔凡哲 朱朝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75,共4页
以沿渡河流域为例,提出了同时考虑地形和降雨特性的汇流速度计算方法,引入半经验公式确定TOPMODEL模型中的地表径流演进速度,基于曼宁公式和连续性方程构建了降雨强度、地表坡度和汇流面积与地表径流演进速度的多元相关关系,并与采用单... 以沿渡河流域为例,提出了同时考虑地形和降雨特性的汇流速度计算方法,引入半经验公式确定TOPMODEL模型中的地表径流演进速度,基于曼宁公式和连续性方程构建了降雨强度、地表坡度和汇流面积与地表径流演进速度的多元相关关系,并与采用单一平均汇流速度的TOPMODEL模型计算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汇流速度 计算方法 RAINFALL Intensity TOPMODEL模型 地表径流 连续性方程 半经验公式 相关关系 模拟效果 曼宁公式 计算结果 降雨特性 河流域 坡度 面积 构建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晓猛 杨小芳 +1 位作者 张玲 罗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3,共2页
把承载人口规模作为综合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按照温饱型标准2002-2006年为不饱和承载,按照其他标准计算均为超载;同时预测了3种不同方案下江苏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 把承载人口规模作为综合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按照温饱型标准2002-2006年为不饱和承载,按照其他标准计算均为超载;同时预测了3种不同方案下江苏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按照过渡型标准2010-2020年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压力仍然很大。提出了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承载人口规模 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水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宋晓猛 朱奎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4期33-35,46,共4页
在分析当前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对水文——降雨、径流、水资源和水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从而为合理规划与设计城市防洪和排水系统提供支持,以促进城市更好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水文效应 城市水利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晓猛 孔凡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563-8565,8572,共4页
以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51-2002年的水文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降雨量变化不明显,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很大,呈下降趋势,且径流演变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呈现出... 以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51-2002年的水文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降雨量变化不明显,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很大,呈下降趋势,且径流演变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规律,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1951-1959年为自然因子影响阶段、1960-1975年为过渡阶段和1976-2002年为人类影响活跃阶段)。最后在定性分析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作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其对径流演变的影响贡献率呈增大趋势,于第2阶段开始显现,第3阶段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驱动因子 降雨-径流关系 人类活动 沂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晓猛 杨淼 +1 位作者 刘勇 相国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161,165,共4页
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模拟淋滤试验,检测淋滤液中的Na+,SO42-,F-,Fe,总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污染组分的质量浓度以及pH,电导率,分析研究岩样在淋滤作用下的污染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其随淋滤量增加而衰减的拟合衰减幂数... 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模拟淋滤试验,检测淋滤液中的Na+,SO42-,F-,Fe,总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污染组分的质量浓度以及pH,电导率,分析研究岩样在淋滤作用下的污染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其随淋滤量增加而衰减的拟合衰减幂数曲线。结果表明,淋滤液中pH值变化不明显,呈中性偏弱酸性,SO42-,F-,Mn等组分超标,其他重金属Cr,Cu,Pb,Cd等未检出;在淋滤试验前期,部分污染组分浓度很高,如Na+,总溶解固体和总硬度等,后期随着淋滤量的增加而呈现衰减趋势,并趋于稳定,其衰减方程基本符合幂数关系。表明在淋滤作用下岩样污染组分对地下水水质存在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环境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淋滤试验 矿区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晓猛 罗斌 张玲 《中国防汛抗旱》 2008年第4期51-54,共4页
洪水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灾害,而中国又是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暴雨洪水是其中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洪水灾害。文章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统计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暴雨洪水情况,阐述了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洪水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灾害,而中国又是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暴雨洪水是其中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洪水灾害。文章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统计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暴雨洪水情况,阐述了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新时期防洪减灾需从标本兼治、和谐共处和洪水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改变传统观念,变灾害为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社会发展 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对环境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5 位作者 李雪梅 金君良 刘翠善 鲍振鑫 严小林 宋晓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有序聚类等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了近60a来实测径流的变化及其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实测径流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初步揭示了径流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a来昕水河流域实测径... 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有序聚类等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了近60a来实测径流的变化及其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实测径流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初步揭示了径流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a来昕水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65年和1979年为分割点总体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其中,21世纪以来减少尤其明显。不同阶段的年降水、径流关系有一定差异,相比而言,汛期(6—10月份)的月降水量与径流量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关系,非汛期(11—5月份)的月降水径流关系点群散乱。积雪及融雪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存在±5℃阈值,当气温介于该阈值区间,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影响较大。昕水河流域汛期产流受高强度降水支配,非汛期径流量以地下径流和融雪径流为主。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有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昕水河流域 径流演变 有序聚类分析方法 气候要素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继伟 孔凡哲 +1 位作者 赵磊 宋晓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基于两种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标计算方法———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改进了两种干旱指标的区域化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干旱指标方法,结果表明SPI指数与Z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SPI指数计算较Z指数简单,资料容易... 基于两种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标计算方法———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改进了两种干旱指标的区域化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干旱指标方法,结果表明SPI指数与Z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SPI指数计算较Z指数简单,资料容易获取,其借助概率密度函数转化计算,消除了降水资料的时空分布差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地反映区域的旱涝状况,为区域水资源评估及旱涝灾害预测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Z指数 SPI指数 一致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单位线分析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凡哲 韩继伟 +1 位作者 赵磊 宋晓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对基于空间分布流速和固定流速的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将两种方法分别用于平均坡度为46%的中汤流域的10场暴雨和平均坡度为9%的干江河流域的29场暴雨径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坡度变化较平缓的流域,基于固定流速的分布... 对基于空间分布流速和固定流速的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将两种方法分别用于平均坡度为46%的中汤流域的10场暴雨和平均坡度为9%的干江河流域的29场暴雨径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坡度变化较平缓的流域,基于固定流速的分布式单位线能够得到更好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固定流速法 分布流速法 分布式单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5 位作者 贺瑞敏 金君良 刘翠善 鲍振鑫 严小林 宋晓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5-298,共4页
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减少显著,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水文模拟途径,还原了天然径流量系列,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气候要素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融雪过程的... 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减少显著,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水文模拟途径,还原了天然径流量系列,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气候要素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融雪过程的水量平衡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径流量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率定期及检验期Nash-Sutcliffe确定性系数均在70%以上,模拟的相对误差也小于3%。径流量系列自1966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1966—2010年流域径流量深较前期减少29.2mm,其中,包括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约站49.3%,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略微偏高,约占50.7%。因此,在未来流域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气候要素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昕水河流域 径流变化 水文模拟 归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价调节供需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军 贺瑞敏 +3 位作者 杨雨秋 程锐 尚熳廷 宋晓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7,133,共5页
针对目前水价研究中的不足问题,借助系统动力学原理,结合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水价调节理论,构建了水价供需平衡调节模型,并比较了榆林市2000、2005年部分统计数据和模拟数据,提出了基于榆林市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维持... 针对目前水价研究中的不足问题,借助系统动力学原理,结合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水价调节理论,构建了水价供需平衡调节模型,并比较了榆林市2000、2005年部分统计数据和模拟数据,提出了基于榆林市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维持现状、增加供水、价格调控三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描述的系统行为与实际系统行为基本相符,价格调控方案最终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需水管理 水价调节 供需平衡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7年黄淮海流域主要农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莫昱晨 鲍振鑫 +3 位作者 宋晓猛 王国庆 刘翠善 田益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60,共12页
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黄淮海流域186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该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 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黄淮海流域186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该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以及缺水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插值法对黄淮海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1961—2017年春(冬)小麦和夏玉米多年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下降,90年代初期以后上升。下降阶段,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量变化率分别是10.5060、-14.5235、-7.3454 mm/(10年),缺水量变化率分别是-18.6054、-12.1805、-18.2085 mm/(10年)。上升阶段,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量变化率分别是20.0158、0.6310、7.7833 mm/(10年),缺水量变化率分别是14.1492、8.4847、6.7295 mm/(10年)。②在空间上,就需水量而言,春小麦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冬小麦和夏玉米呈现中部较高、东西两部较低的分布特征;这3种作物的需水量变化率均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步减少的分布特征,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变化率范围分别是-4.44~-2.25 mm/年、-5.40~3.97 mm/年和-4.56~5.32 mm/年。就缺水量而言,春小麦由东西两端向西北部和北部递增分布,冬小麦由西向东递增分布,夏玉米由东西两端向中部递增分布;春小麦缺水量变化率呈现出由中部向东西两端递增的分布特征,冬小麦缺水量变化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征,夏玉米缺水量变化率呈现出由东西两端向中部递增的分布特征,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缺水量变化率范围分别为-394.05万~9.76万m^(3)/年、-1368.96万~934.98万m^(3)/年和-329.25万~1030.73万m^(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流域 需水量 缺水量 演变趋势 春(冬)小麦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尺度流域洪水模型模拟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婕 宋晓猛 +2 位作者 张建云 王国庆 刘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6,共5页
中小尺度流域洪水模拟是水文预报和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选择适宜的水文模型对制定水文预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支流沿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的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TOPMODEL、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场... 中小尺度流域洪水模拟是水文预报和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选择适宜的水文模型对制定水文预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支流沿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的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TOPMODEL、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模拟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模型在模拟场次和验证场次的平均NSE效率系数均超过0.7,平均径流深误差均低于12%,可见3种模型在沿渡河这一湿润地区典型中小尺度流域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在验证期,新安江模型模拟的径流深相对误差均未超出许可误差20%的范围,且NSE系数均值达到0.826,然而Topmodel和BP模型模拟下各场次洪水的NSE系数虽均大于0.6,但个别场次结果精度较低。此外,新安江和BP模型的实测与模拟流量点群更接近1∶1线,在流量模拟方面更好,Topmodel的流量模拟整体偏大。总的来说,新安江模型在流域的适用性更好,Topmodel和BP模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新安江模型 TOPMODEL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储量与埋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益民 鲍振鑫 +3 位作者 宋晓猛 莫昱晨 王国庆 刘翠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地下水储量和埋深是水循环过程的关键参数,其演变规律对流域水平衡蓄变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GRACE重力卫星反演的水储量与实测地下水埋深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分析、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黄淮海平... 地下水储量和埋深是水循环过程的关键参数,其演变规律对流域水平衡蓄变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GRACE重力卫星反演的水储量与实测地下水埋深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分析、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储量和埋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4年黄淮海平原的地下水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2 cm/a,其中海河平原的下降速率为1.6 cm/a,淮河平原的下降速率为0.9 cm/a;地下水埋深平均每年增加0.09 m,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中海河平原平均每年增大0.16 m,淮河平原平均每年增大0.05 m。在区域水量平衡变化和人类取用水对地下水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表明地下水超采是黄淮海平原水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变化环境下的区域水循环演变规律认识及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卫星 水储量 MANN-KENDALL检验 地下水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贤菊 宋晓猛 +1 位作者 刘翠善 张春桦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共12页
科学认识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防洪减灾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特征(降... 科学认识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防洪减灾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5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降水日数则呈减少趋势;(2)除大暴雨外,前、后汛期各等级降水特征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珠江口附近、西南沿海及北部近山区是降水变化的敏感区;(3)前、后汛期降水事件均以小雨为主(占比>60%),而降水量主要来源于大雨事件(占比分别为28.7%和27.1%),但暴雨(5.6%和4.6%的降水日数贡献,25%和22.2%的降水量贡献)与大暴雨(1.3%和1.3%的降水日数贡献,12.6%和12.6%的降水量贡献)的相对贡献更为明显;(4)前、后汛期降水量的增加由大雨和暴雨降水量增加引起,降水日数减少是由于小雨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的增加来源于大暴雨以下等级降水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汛期 降水等级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