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富集规律认识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99
1
作者 宋明水 刘惠民 +1 位作者 王勇 刘雅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基于40余口页岩油工业油流井的测试数据和4口取心井累计1 010.26 m系统岩心观察以及上万块次样品测试数据,通过多井次页岩油井钻探和老井压裂先导试验,分析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页岩基本特征,明确页岩... 基于40余口页岩油工业油流井的测试数据和4口取心井累计1 010.26 m系统岩心观察以及上万块次样品测试数据,通过多井次页岩油井钻探和老井压裂先导试验,分析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页岩基本特征,明确页岩油富集要素,建立页岩油富集模式,形成页岩油甜点综合评价方法。认为目的层段页岩具有非均质性强、成岩弱、热演化程度低、黏土和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等特征;页岩岩相、微裂缝、薄夹层和异常压力是页岩油富集稳产的主控因素,富有机质纹层状岩相储集性、含油性最优,微裂缝网络体系改善了页岩储集性和渗流能力,薄夹层为页岩油稳定产出主要渗流通道,异常高压发育段游离态页岩油富集、含油性好;将目的层段页岩油划分为基质型、夹层型和裂缝型3类,依据页岩油赋存特征,结合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实际,认为夹层型页岩油是目前最具有勘探效益的类型;界定不同类型页岩油选区参数标准,多因素综合评价页岩油有利区。夹层型页岩油井F159、F143、GX26等直井采用'体积压裂'+'高导流通道压裂'组合缝网套管压裂工艺,改造后日产油6t以上,最高可达日产44 t,产能稳定,页岩油有望成为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富集要素 富集模式 页岩油甜点 岩相 微裂缝 薄夹层 异常压力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宋明水 赵乐强 +2 位作者 吴春文 秦峰 曾治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1,共9页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水解层、淋滤层。风化壳结构形成主要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和古地形三大因素。风化粘土层和水解层起着封盖、遮挡作用,分布较广的淋滤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利于油气横向输导。在有水解层或风化粘土层条件下,形成"毯砂""壳"双输导模式;反之,则油气上窜或下灌,形成单一输导体。在其控制下,该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发育壳内、毯砂前缘和复合岩性3种油气藏分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结构 不整合 油气成藏 火山岩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明水 江来利 +2 位作者 李学田 储东如 杜森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逆冲为特征。合肥盆地经过坳陷、断陷两大阶段的沉陷。合肥盆地的坳陷形成强烈受到扬子陆块基底持续俯冲和大别山隆起的控制,晚白垩世后的断陷明显受到大别山差异隆起的影响,并表现出良好的构造耦合关系。合肥盆地东南的舒城坳陷是进一步寻找油气的构造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大别山构造带 合肥盆地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资源潜力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明水 吕明久 +1 位作者 赵乐强 隋风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1,共9页
中国石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主要位于车排子凸起,由于远离油源,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油气发现缓慢,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明确该区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步勘探方向,基于车排子凸起地层与沉积相分布,系统分析油源、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 中国石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主要位于车排子凸起,由于远离油源,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油气发现缓慢,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明确该区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步勘探方向,基于车排子凸起地层与沉积相分布,系统分析油源、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开展了西缘区块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研究认为该区虽然远离烃源岩,但石油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资源潜力大。在油源对比、成藏期次研究基础上,明确了断层—毯砂输导性能,建立了盆缘远离油源地区"侧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毯砂横向输导、毯缘聚集"的油气成藏及富集模式。以此认识成功指导了钻探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发现,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断层—毯砂输导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油气成藏系统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9
5
作者 宋明水 王永诗 +1 位作者 郝雪峰 安天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3-1254,共12页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层勘探潜力方向。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及孔店组构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孔二段、沙四下亚段发育的盐湖(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排烃时期早、排烃时间长、效率高、生排烃周期长的特点,为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油源条件;咸化湖泊的多类型沉积体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流体环境,形成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的优质储层,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深层油气成藏系统的油气藏分布与断陷盆地结构、沉积储层发育和成藏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自源型"及"他源型"油气成藏模式有序分布;缓坡带红层和滩坝砂岩及陡坡带砂砾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系统 勘探潜力 深层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潜山“挤-拉-滑”成山机制及油气藏类型划分 被引量:32
6
作者 宋明水 王惠勇 张云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新生代油气资源生产基地,潜山油气藏是其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类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响应研究,综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构...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新生代油气资源生产基地,潜山油气藏是其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类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响应研究,综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济阳坳陷潜山形成机制,探讨油气藏类型,发现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共同作用使济阳坳陷具有“挤-拉-滑”成山机制,主要表现在地层不整合、背斜、逆断层、倒转构造、负反转及雁形断层等挤压、拉张和走滑构造响应等方面。潜山油气藏的储层类型及分布与挤压、拉张和走滑运动密切相关,根据储层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将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划分为地层类、断块类和复合类3大类,进而可细分为9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新生界 挤压 拉张 走滑 油气藏类型 潜山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层勘探单元”划分与高效勘探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明水 王永诗 李友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27,共8页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造层或构造亚层中具有相对完整统一的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和油气运聚体系的勘探地质单元;进而建立了"层勘探单元"划分和优选评价方法,将济阳坳陷划分为305个"层勘探单元",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层勘探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66个高效"层勘探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十三五"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断陷盆地 成熟探区 层勘探单元 精细勘探 高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油气精细勘探评价及实践 被引量:26
8
作者 宋明水 李友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1,共9页
济阳坳陷是中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先后经历了大型背斜构造勘探阶段、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阶段和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济阳坳陷勘探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对勘探研究、部署及管理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胜利油田通过强化剩余... 济阳坳陷是中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先后经历了大型背斜构造勘探阶段、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阶段和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济阳坳陷勘探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对勘探研究、部署及管理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胜利油田通过强化剩余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持续深化地质规律认识及勘探配套技术攻关应用,开展勘探层单元精细评价,实现了济阳坳陷持续稳定增储。系统总结济阳坳陷勘探实践,提出“五精两创”精细勘探思路方法,对于中国东部同样处于高勘探程度阶段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精两创 精细勘探 高勘探程度 勘探层单元 济阳坳陷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烃源灶到油气田运移路径上的圈闭评价——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宋明水 徐春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济阳坳陷已整体进入中、高勘探程度阶段,发现的油藏基本呈多个环带状分布。在油气从烃源灶向已发现油气田的运移路径上还存在大量的储量空白区,这些空白区内尚未发现的岩性、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圈闭可以捕获油气并聚集成藏。通过... 济阳坳陷已整体进入中、高勘探程度阶段,发现的油藏基本呈多个环带状分布。在油气从烃源灶向已发现油气田的运移路径上还存在大量的储量空白区,这些空白区内尚未发现的岩性、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圈闭可以捕获油气并聚集成藏。通过对孤东-红柳油田构造鞍部新近系馆陶组岩性圈闭勘探历程分析,简述油气运移路径上圈闭勘探的启示及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以惠民凹陷临南烃源灶与曲堤油田之间江家店油田周缘构造圈闭的研究过程为例,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展油源对比,搭建烃源灶与油气田之间的桥梁;开展油气藏剖析,明确勘探目的层系;开展沉积环境研究,推断可能的输导层和圈闭类型;开展圈闭的有效性识别与评价,明确勘探目标。"从烃源灶到油气田运移路径上的圈闭评价"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总结与提出,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油气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圈闭评价 油源对比 沉积体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现状 被引量:90
10
作者 宋明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回顾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总结了前期页岩油勘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形成的技术系列,剖析了页岩油富集要素,结合页岩油已钻井实际情况,指出了下一步页岩油部署的方向。勘探实践表明,济阳坳陷陆相页岩不同于北美地... 通过回顾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总结了前期页岩油勘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形成的技术系列,剖析了页岩油富集要素,结合页岩油已钻井实际情况,指出了下一步页岩油部署的方向。勘探实践表明,济阳坳陷陆相页岩不同于北美地区已突破的海相页岩,具有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弱、成熟度低等特点,需理论创新、勘探思路转变,形成适合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的相关理论和配套技术方法;陆相页岩油赋存样式的复杂性,需要分类型、分步骤实施勘探,应先突破夹层、微裂缝、优质岩相发育的混合型页岩油,在其有效经济动用的基础上,再部署实施基质型页岩油钻探,尽快完善适用于东部陆相页岩油的目标优选评价体系,开辟老油区增储上产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历程 页岩油 富集要素 夹层 微裂缝 岩相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排6区块浅层稠油实用勘探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明水 王学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9-21,共3页
排6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曾因油层薄、油稠而放缓了勘探步伐。借鉴排2块勘探的成功经验,采集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拓频处理等新的解释技术,对排6区块油气源、油气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期次及沉积体系进行研究,明确... 排6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曾因油层薄、油稠而放缓了勘探步伐。借鉴排2块勘探的成功经验,采集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拓频处理等新的解释技术,对排6区块油气源、油气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期次及沉积体系进行研究,明确了油气来源,证实了油气输导通道,发现了2期成藏的特点,为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部署探井和滚动井22口,成功20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探区 准噶尔盆地西缘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排6区块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转"—咸水盆地的油气勘探——以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明水 陈云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4-26,共3页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咸水盆地,也是一个"反转"盆地。盆地的反转使油气藏遭到破坏和油气进行再分配成为普遍现象。茫崖坳陷是柴达木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异常高压带的大面积分布表明中深层油气藏得以更多的保存;咸水盆地砂砾岩碳...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咸水盆地,也是一个"反转"盆地。盆地的反转使油气藏遭到破坏和油气进行再分配成为普遍现象。茫崖坳陷是柴达木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异常高压带的大面积分布表明中深层油气藏得以更多的保存;咸水盆地砂砾岩碳酸盐含量普遍较高,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沉积相其物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高速河床亚相尤其是"清洁砂"是最为有利的储层;深层气是值得关注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 柴达木盆地 油气勘探 次级构造单元 碳酸盐含量 油气藏 咸水 勘探领域 异常高压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勘探形势与展望 被引量:26
13
作者 宋明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7,共7页
济阳坳陷经过50余年勘探,已整体进入成熟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勘探发展阶段、基于"层单元"基础上的剩余资源潜力和高效增储方向分析,明确了近期勘探主攻方向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工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剩... 济阳坳陷经过50余年勘探,已整体进入成熟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勘探发展阶段、基于"层单元"基础上的剩余资源潜力和高效增储方向分析,明确了近期勘探主攻方向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工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剩余资源依然丰富;重新认识前期主力增储类型河道砂岩、陡坡砂砾岩、滩坝砂岩和浊积砂岩近期仍能发现规模储量;精细分析沙四上亚段—东营组断陷期主力含油层系的储量"空白区",可落实一批效益储量阵地;转换思路认识老区新层系和新区带能不断取得新发现;页岩油气和煤成气等非常规资源是济阳坳陷中长期接替的资源。通过解放思想解放资源、创新理论引领、攻关技术支撑和强化管理推动,济阳坳陷将保持较长的稳定增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高效勘探 层单元 成熟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埕岛东坡东营组砂体成因及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明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2,共12页
埕岛油田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上重要的增储阵地,埕岛东坡东营组勘探潜力大、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该区砂体类型多样、分布难以预测、成藏富集差异大。为了明确该区砂体成因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基于录井、测井、测试、地震等资料分... 埕岛油田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上重要的增储阵地,埕岛东坡东营组勘探潜力大、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该区砂体类型多样、分布难以预测、成藏富集差异大。为了明确该区砂体成因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基于录井、测井、测试、地震等资料分析,对埕岛东坡东营组的沉积特征、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埕岛东坡主力含油层系Ed4砂组主要发育洪水湖底扇和滑塌湖底扇沉积类型。②受古地貌和断裂坡折带控制,扇体主要沿北东向展布的多个继承性沟谷分布;多期发育的砂体互相叠置,沟谷间储层相对独立,坡折处多为砂体尖灭带。③构造因素与沉积体系配置决定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其中坡折带下方至洼陷带发育较大规模自生自储的岩性油藏。④深水环境下多期重力流砂体叠置发育,形成规模性储层,奠定了该区油气富集的基础。源储配置、断裂及超压决定了该区油藏具有叠合连片分布、普遍富集高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埕岛东坡 东营组 坡折带 湖底扇 重力流 岩性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追溯古油水界面的局限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明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其内在机理和不同地区的古油水界面界线值是否相同尚不十分清楚,因而,不能盲目应用。应用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分析了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认为大多数现今油层的...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其内在机理和不同地区的古油水界面界线值是否相同尚不十分清楚,因而,不能盲目应用。应用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分析了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认为大多数现今油层的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值小于5%,有的油藏仅能建立一期古油水界面,有的油藏无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来自2套烃源岩,因此,至少存在2期油气充注储层过程,即至少应存在2个古油水界面,这表明用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油水界面 成藏过程 水岩作用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曹高社 宋明水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寒武系底部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油气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海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树根 时华星 +7 位作者 王国芝 宋明水 黄思静 覃建雄 徐春华 何建军 徐国盛 雍自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29,共5页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认为原始沉积作用、岩溶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形成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作用。其中原始沉积作用控制了石灰岩储集物性的特征;岩溶作用使储层...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认为原始沉积作用、岩溶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形成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作用。其中原始沉积作用控制了石灰岩储集物性的特征;岩溶作用使储层物性进一步改善,形成优质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优质的白云岩岩性储层;岩石的原生孔隙度是成岩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白云石化过程中粒屑的收缩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孔隙的形成机制;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是发生强烈岩溶作用的基础,并形成了裂缝性或缝洞性储层。进而认识到,平面上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分布呈条带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早古生代 古潜山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形成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粘土复合体抽提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进功 卢龙飞 +3 位作者 宋明水 丁飞 包于进 樊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tx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tx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究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对有机粘土复合体进行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抽提量发生较大的变化,超临界流体抽提色谱的主峰碳向高碳数方向移动,反应了不同强度抽提剂获取有机质特征的差异。但是,抽提残渣的TOC含量仍较高,表明经相继抽提后粘土仍结合有大量的有机质。在抽提残渣的XRD曲线上,250℃时d001反射峰大于1.0nm,直至升温到550℃时d001反射峰移至1.0nm处,表明蒙脱石层间存在有机质。抽提前、后的有机粘土复合体,在差热(DTA)曲线上350℃附近出现显著的放热峰;在IR曲线上的有机质特征峰(2924,2852,1388和725cm^-1)和水的特征峰(1634cm^-1),仅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均未发生位移,表明相继抽提并没有破坏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对比抽提前、后的特征认为,抽提获取了粘土表面吸附的的或孔隙间的有机质,而抽提残渣仍保留了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且数量较大和稳定,这些都与干酪根的特征不同。因此,应探索有机质生烃和资源评价参数研究的新思路,这对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机理和油气勘探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和残渣 有机质赋存 石油地质意义 有机粘土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奎华 宋明水 +3 位作者 曹忠祥 王越 张关龙 薛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塔尔朗组广泛出露黑色页岩、油页岩,为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对中二叠统典型剖面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泥页岩层系进行系统取样测试,分析了古沉积环境、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生烃潜量等特征...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塔尔朗组广泛出露黑色页岩、油页岩,为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对中二叠统典型剖面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泥页岩层系进行系统取样测试,分析了古沉积环境、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生烃潜量等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三段黑色泥页岩多发育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4.2%,Sr/Ba值(质量比)反映当时以咸水环境为主,间歇性出现半咸水环境,V/(V+Ni)值(质量比)反映当时为水体分层较强的极贫氧环境;吐哈盆地北缘塔尔朗组三段黑色泥页岩为好—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5%,Sr/Ba值反映当时以半咸水—咸水环境为主,间歇性出现淡水环境,V/(V+Ni)值反映当时为水体分层较弱的贫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环境 芦草沟组 塔尔朗组 博格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组—馆陶组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铭海 李晓燕 +3 位作者 宋明水 杨永红 郗凤琨 黄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3,共6页
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在济阳坳陷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热储分布特征和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将东营组—馆下段热储划分为12个快速热补型、26个中速热补型及33个慢速热补型地... 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在济阳坳陷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热储分布特征和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将东营组—馆下段热储划分为12个快速热补型、26个中速热补型及33个慢速热补型地热单元;并结合压力场和水化学场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热储概念模型,东营组—馆下段三角洲、辫状河砂体形成热储,在明化镇组—第四系巨厚泥岩和松散沉积隔热层的遮挡下,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壳幔热流沿基岩向热储传导并存储,该热储无地表径流和大气水渗入,无层间越流向外放热,属无限承压水平二维流。选取热储法进行资源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营组—馆下段地热资源量为419.18×109GJ,相当于143.12亿吨标准煤,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04.8×109GJ,相当于35.8亿吨标准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 地温场 地热单元 资源量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