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冬虫夏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敦伦 张军 陈建新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3期52-56,共5页
概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过程、种类、基本原理和特点 。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冬虫夏草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诱导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上调表达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学贵 余慧灵 +3 位作者 梁沛 史雪岩 宋敦伦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采用O-脱乙基香豆素法研究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采用O-脱乙基香豆素法研究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其对P450基因(CYP9A9,CYP4G37,CYP4S11和CYP6B)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HQ852049)表达的影响。【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P450酶及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均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甜菜夜蛾4龄幼虫取食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饲料至5龄,在蜕皮后6-36 h内,其P450s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90-2.92倍,诱导效应高于0.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其P450s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11-1.62倍)。同时,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甜菜夜蛾中肠P450基因CYP9A9,CYP4G37和CYP6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为对照组的1.97-3.95,2.46-4.29及1.53-4.48倍,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HQ852049的相对表达量亦增加为对照的1.85-4.08倍。【结论】结果提示,氯虫苯甲酰胺可能通过诱导3种P450基因及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HQ852049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而增强了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细胞色素P450酶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氯虫苯甲酰胺 基因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欧善生 梁沛 +2 位作者 宋敦伦 史雪岩 高希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8~2.5d,子代(F1)1~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2.6d,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1~0.5d;各剂量处理后,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F1代4~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均比对照组减轻,且剂量越大,体重减轻越显著;各处理组F0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27%、58.51%和71.17%,F1代分别下降了13.66%、52.61%和66.63%;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酶(P450-ECOD)比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这两种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和23%~66%,但各处理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比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GSTs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23%、58.51%和71.17%。表明在LC10~LC50剂量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越高,其生长发育受抑制越显著,P450-ECOD和CarE比活力上升越高,GSTs比活力下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棉铃虫 亚致死剂量 生长发育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微孢子虫对东亚飞蝗卵黄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建新 沈杰 +2 位作者 宋敦伦 张龙 严毓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采用免疫学方法 ,对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感染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后体内卵黄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感病蝗虫与对照健虫相比 ,卵黄发生有严重障碍 ,脂肪体和卵巢中卵黄原蛋白或卵黄蛋白含量极低 ... 采用免疫学方法 ,对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感染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后体内卵黄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感病蝗虫与对照健虫相比 ,卵黄发生有严重障碍 ,脂肪体和卵巢中卵黄原蛋白或卵黄蛋白含量极低 ,导致感病雌虫丧失产卵能力。脂肪体中卵黄原蛋白含量最高峰健虫为 18 7mg mL ,而病虫只有 4 7mg mL ;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含量最高峰健虫为 7 6mg mL ,而病虫只有 2 6mg mL ;卵巢中卵黄蛋白含量最高峰健虫为 73 4mg mL ,而病虫只有 4 9mg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微孢子虫 东亚飞蝗 卵黄原蛋白 含量 卵黄发生 卵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文伟 陈建新 +4 位作者 宋敦伦 何成兴 王淑芬 罗雁婕 管致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本文综述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ODS)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昆虫产卵是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而ODS是影响昆虫产卵的重要生物因素。ODS包括昆虫产卵忌避信息素 (ODPs)和植物源昆虫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ODAs)两大类。... 本文综述昆虫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ODS)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昆虫产卵是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而ODS是影响昆虫产卵的重要生物因素。ODS包括昆虫产卵忌避信息素 (ODPs)和植物源昆虫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ODAs)两大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许多昆虫能产生ODPs;很多植物为防御昆虫产卵 ,也能通过自身的次生代谢途径 ,产生一系列ODAs。从ODS的应用潜力来看 ,它能发展成为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产卵忌避信息化学物质 产卵忌避信息素 植物源昆明产卵忌避异种化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剂对高效氯氰菊酯毒力和三种鳞翅目害虫上表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娇 宋敦伦 +4 位作者 李会仙 姜辉 王晓军 林荣华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为试虫,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技术,研究了氮酮、噻酮和N-甲基-2-吡咯烷酮等3种渗透剂对高效氯氰菊酯毒力的影响;利用... 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为试虫,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技术,研究了氮酮、噻酮和N-甲基-2-吡咯烷酮等3种渗透剂对高效氯氰菊酯毒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甜菜夜蛾和小菜蛾4龄幼虫对照组和渗透剂处理组间上表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含3.0%N-甲基-2-吡咯烷酮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幼虫LD50为0.0074μg/头、毒力系数为2.0,对高效氯氰菊酯增效作用明显,而对其他两种试虫没有增效作用;氮酮和噻酮对高效氯氰菊酯对3种鳞翅目幼虫毒力均无增效作用。甜菜夜蛾对照组上表皮蜡质层和护蜡层清晰可见,渗透剂处理组上表皮护蜡层有不同程度的消失;而小菜蛾对照组和N-甲基-2-吡咯烷酮处理组上表皮护蜡层没有明显变化,只有氮酮处理组上表皮的护蜡层消失。以上结果提示,渗透剂对上表皮护蜡层的影响不是其对高效氯氰菊酯增效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酮 噻酮 N-甲基-2-吡咯烷酮 增效作用 高效氯氰菊酯 渗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及其主要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丽 肖达 +2 位作者 卢延 宋敦伦 高希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近年来,转基因棉田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棉蚜是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发生危害较严重的非靶标刺吸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内,棉蚜分别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40代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B... 近年来,转基因棉田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棉蚜是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发生危害较严重的非靶标刺吸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内,棉蚜分别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40代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Bt基因棉SGK321上棉蚜体内的Bt蛋白含量,研究转Bt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主要代谢物质脂类、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饲养于转Bt基因棉上的棉蚜体内能检测到痕量的Bt蛋白。与亲本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棉上棉蚜寿命延长,产蚜数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参数也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棉上的棉蚜体内总蛋白含量、三油酸甘油酯含量增加,总糖含量减少,但与亲本常规棉相比差异不显著。初步结果表明从长期效应看,SGK321对棉蚜的生长发育、主要代谢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代谢物质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拉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大豆蚜虫实验种群生理特征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锦钰 肖达 +2 位作者 曲焱焱 高希武 宋敦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大豆蚜虫是危害大豆的重要害虫,马拉硫磷作为有效防治大豆蚜虫的杀虫剂之一,不仅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大豆蚜虫,其在亚致死浓度下还会引起大豆蚜虫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分析了马拉硫磷3个亚致死浓度(0.05、0.10和0.20 mg/L)对大豆蚜... 大豆蚜虫是危害大豆的重要害虫,马拉硫磷作为有效防治大豆蚜虫的杀虫剂之一,不仅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大豆蚜虫,其在亚致死浓度下还会引起大豆蚜虫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分析了马拉硫磷3个亚致死浓度(0.05、0.10和0.20 mg/L)对大豆蚜虫生理特征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0.20 mg/L下处理大豆蚜虫后,其若蚜的发育历期(7.48 d±0.18 d)比对照的(5.78 d±0.30 d)显著延长;同时成蚜的生殖期、寿命和全世代周期也分别比对照的缩短了4、6和4 d。在0.10 mg/L处理下,马拉硫磷可刺激大豆蚜虫生殖功能,单头产蚜总量比对照组提高24%;但当浓度增加到0.20 mg/L时,单头产蚜总量却比对照组降低37%。生命表参数结果显示:0.20 mg/L的马拉硫磷可显著降低大豆蚜虫的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但显著增加种群倍增时间(Dt);0.10 mg/L的处理情况则相反;0.05 mg/L处理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硫磷 亚致死效应 大豆蚜虫 生理特征 生命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感染蛹虫草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军 宋敦伦 陈建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4-678,共5页
蛹虫草分生孢子侵染 5龄家蚕Bombyxmori后 ,家蚕血淋巴中总糖、海藻糖、蛋白质和甘油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甘油酯含量下降最为明显。海藻糖酶活性在侵染初期也明显降低。接种后家蚕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 蛹虫草分生孢子侵染 5龄家蚕Bombyxmori后 ,家蚕血淋巴中总糖、海藻糖、蛋白质和甘油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甘油酯含量下降最为明显。海藻糖酶活性在侵染初期也明显降低。接种后家蚕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有较大变化 ,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最为明显 ,在 4日内由 4 4 1 84 1U mL升至 6 0 1 2 5 5U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蛹虫草 血淋巴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微孢子虫对蝗虫脂肪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建新 沈杰 +2 位作者 宋敦伦 张龙 严毓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用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作为活体寄主 ,将 4龄蝗蝻接种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后 ,对虫体总脂含量和血淋巴中的甘油脂含量、脂肪酶活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蝗虫微孢子虫的寄生可导致东亚飞蝗虫体总脂含量和血淋... 用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作为活体寄主 ,将 4龄蝗蝻接种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后 ,对虫体总脂含量和血淋巴中的甘油脂含量、脂肪酶活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蝗虫微孢子虫的寄生可导致东亚飞蝗虫体总脂含量和血淋巴甘油酯含量大幅度下降及血淋巴脂肪酶活力大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蝗虫微孢子虫 甘油脂 脂肪酶 病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丽 卢延 +2 位作者 周正堂 高希武 宋敦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14-15316,共3页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棉蚜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对七星瓢虫捕食棉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延 薛丽 +3 位作者 周正堂 董金锦 高希武 宋敦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63-167,共5页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寻找效应均随棉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除在成虫期N=80,240和二龄期N=80 3个密度差异显著小于常规棉外,其他密度都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棉相比,1、3龄和成虫期的瓢虫对转基因棉上生长的蚜虫控制能力和最大捕食量要强于常规棉。就试验总体评价,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处理的棉蚜对七星瓢虫总体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棉蚜 七星瓢虫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次生物质对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及其对药剂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爱萍 宋敦伦 +2 位作者 史雪岩 梁沛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2-296,共5页
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槲皮素、2-十三烷酮和葫芦素B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了用3种植物次生物质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灭多威、乐果和氧乐果5种药剂对CarE... 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槲皮素、2-十三烷酮和葫芦素B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了用3种植物次生物质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灭多威、乐果和氧乐果5种药剂对CarE的抑制中浓度(Ⅰ50)的变化。结果表明:0.01—1.0mg/mL的槲皮素对B型烟粉虱成虫CarE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诱导增加作用,最高为对照的4.32倍;0.1和0.5mg/mL的2-十三炕酮处理使CarE活性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2%和58%;0.75~30.0mg/L的葫芦素B对烟粉虱CarE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用1.0mg/mL的槲皮素处理24h后,敌敌畏和脱叶磷对烟粉虱CarE的Ⅰ50轴值分别增加为对照的20.05和3.16倍;3.75mg/L的葫芦素B处理后,敌敌畏和灭多威对CarE的Ⅰ50值分剐增加为对照的25.94、2.45倍;1.0mg/mL的2-十三烷酮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和乐果对CarE的Ⅰ50值分别降低了89%、83%和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槲皮素 2-十三烷酮 葫芦素B 羧酸酯酶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烟酸类蚜虫报警信息素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耀果 张景朋 +5 位作者 宋敦伦 段红霞 凌云 蒋标标 王迪 杨新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7-1986,共10页
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异烟酸类EBF类似物.以香叶醇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19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 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异烟酸类EBF类似物.以香叶醇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19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桃蚜有驱避活性和杀死活性,其中化合物7d,8f和8n表现出较好的桃蚜驱避活性,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为62.6%,62.0%和61.0%;化合物8a,8b和8d对桃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3.6%,81.1%和70.2%.初步构效关系分析发现,酯基的引入对桃蚜的驱避活性有利;酰胺基的引入对杀蚜活性有利;N烷基取代的链长及支链数量影响驱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酸 蚜虫报警信息素 类似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