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熙与信息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德宣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4期28-34,共7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信息早已和人类形影不离,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信息的使用,其源可以上溯到古代的“结绳记事”、“烽火驿站”。可是关于信息概念的正式提出和运用,始于何时?却说法不一。目前国内有人追溯...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信息早已和人类形影不离,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信息的使用,其源可以上溯到古代的“结绳记事”、“烽火驿站”。可是关于信息概念的正式提出和运用,始于何时?却说法不一。目前国内有人追溯到唐朝诗人李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诗句,认为这是我国信息一词的最早揭示。但是,因为这里的信息一词,使用尚属偶然,其内涵又相当贫乏,所以,尚不为国内外的一般科学史家所承认。不过,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我国就有人不仅多次正式提出信息概念,而且在近半个世纪中,广泛地使用过信息,并根据所获信息做出过许多重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经济信息 噶尔丹 信息概念 使用信息 十七世纪 治国安邦 自然信息 军事情报 现代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思维发展阶段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3-19,共7页
原始思维发展经历了高低两个阶段,即行动思维和幻象思维阶段。行动思维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行动格形成并转化为思维的格和思维因子分化三个具体阶段之后上升到高级阶段。原始思维的高级阶段——幻象思维则经历了行动幻象、人格幻象、... 原始思维发展经历了高低两个阶段,即行动思维和幻象思维阶段。行动思维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行动格形成并转化为思维的格和思维因子分化三个具体阶段之后上升到高级阶段。原始思维的高级阶段——幻象思维则经历了行动幻象、人格幻象、神秘幻象和法术幻象四个具体阶段之后,走完了原始思维发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思维 行动思维 感性活动 经验思维 思维尺度 发展阶段 物种尺度 内在尺度 思维阶段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王符的社会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德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15-17,共3页
略论王符的社会观宋德宣王符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秦统一中国使封建社会全面确立,西汉推动封建社会巩固发展,到了东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土地集中、农民与地主对立──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地主豪绅疯狂地兼并... 略论王符的社会观宋德宣王符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秦统一中国使封建社会全面确立,西汉推动封建社会巩固发展,到了东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土地集中、农民与地主对立──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地主豪绅疯狂地兼并土地,到处建立田庄与坞堡,农民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观 王符 中国封建社会 东汉后期 土地集中 土地兼并 《潜夫论》 基本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熙的人才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德宣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83-89,共7页
治国安邦,扶危济困,百废待兴、发展建设,非人才济济,不可与为.所以历史上一切清醒的统治集团、或政治家,无不千方百计地罗致人才.清王朝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建立的,它建国伊始,便面临着政局动荡、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的局面.... 治国安邦,扶危济困,百废待兴、发展建设,非人才济济,不可与为.所以历史上一切清醒的统治集团、或政治家,无不千方百计地罗致人才.清王朝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建立的,它建国伊始,便面临着政局动荡、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的局面.在这个非常时期上台的康熙,是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它深知要结束这种局势,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不网罗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思想 制文 兼优 满洲贵族 姚启圣 重视人才 国君 选才标准 汉族 治国安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思维方式
5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10,共6页
80年代伊始,在中国的学坛上,钱学森先生首倡思维科学的研究,随之关于思维方式或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的研究提上了日程。十年过去之后,思维方式早已成了热门话题。然而,关于思维方式的科学规定、思维方式系统及其由何种元素构成,各个... 80年代伊始,在中国的学坛上,钱学森先生首倡思维科学的研究,随之关于思维方式或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的研究提上了日程。十年过去之后,思维方式早已成了热门话题。然而,关于思维方式的科学规定、思维方式系统及其由何种元素构成,各个元素的功能如何等问题,却是至今仍然有待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生产方式 精神产品 思想观念 马克思 思维尺度 社会变革 是非观 富国富民 是非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动物心理是如何转化为人类思维的
6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12,共8页
文章认为人类思维是动物心理高度发展的产物。研究人类思维不究明动物心理是如何转化人类思维的,那末能够思维的人脑的存在就仍然是一个“奇迹”。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无疑人类思维是类人猿的心理长期发展的结果。本文认为类人猿的... 文章认为人类思维是动物心理高度发展的产物。研究人类思维不究明动物心理是如何转化人类思维的,那末能够思维的人脑的存在就仍然是一个“奇迹”。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无疑人类思维是类人猿的心理长期发展的结果。本文认为类人猿的心理是经过三个关键环节转化人类思维的。首先是猿类的树上生活环境迫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类人猿前后肢分工使内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单一动物心理为复杂多样的心理取代,使第一意向的动物心理发展到定向反射的高级动物心理。第二个关键是由树上下地生活。这种外生结构的改变以无可抗拒的力量改造着类人猿的内生结构,使其前后肢分工、发音器官、特别是大脑向更完善阶段发展,类人猿的心理活动、定向反射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并逐渐获得了动物心理转化为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第三个关键是广泛使用天然物作工具。这个关键一方面为类人猿制造工具准备了一切一方面使动物心理的定向反射发展成定向反映、观察、分解、拟态心理……从条件,而产生出智慧的萌芽,人类的原始思维就是在这里脱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反射 心理活动 心理发展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生活环境 行为方式 阶段发展 社会性 类人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幻象思维及其思维方式
7
作者 宋德宣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2期56-61,共6页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过前思维阶段进入了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分为高低两个阶段:即行动思维和幻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则有行动思维方式和幻象思维方式。中国思维及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也经过了这样一些阶段,但本文只论及中国的幻象思维及其思...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过前思维阶段进入了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分为高低两个阶段:即行动思维和幻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则有行动思维方式和幻象思维方式。中国思维及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也经过了这样一些阶段,但本文只论及中国的幻象思维及其思维方式。所谓幻象思维,即行动思维之后,人类思维演进历程中出现的一个神奇的思维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人类思维以形象把握外界,然而这些形象却不是现代观念中的形象,它虽植根于原始人的现实生活,但这些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这些形象具有浓厚的幻想性和神秘性,因之这些形象是幻象。这种以幻象为形态的思维,我们名之日幻象思维。与幻象思维相应的思维方式便是幻象思维方式。幻象思维方式在本质上与其他思维方式相区别的之处,就在于它的思维尺度,它反映世界、辨识事物的核准是幻象。“象”是幻象思维方式的本质,“幻”是其根本特性。因幻象思维方式具有幻化性和神秘性,它生产的精神产品由于传递律的作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性 图腾 原始人 思维方式 新石器时代 现代观念 岩画 山顶洞人 布留尔 原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现代思维与实践方式的变革和儒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5年8月,毁灭了日本社会财富总额的25%、全部船舶的82%、工业设备的34%和270万人,使900万人无家可归,1000多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业减产1/3。人心沮丧,悲观的气氛笼罩了日本列岛。战争结束了近代日本的生命,日本迈...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5年8月,毁灭了日本社会财富总额的25%、全部船舶的82%、工业设备的34%和270万人,使900万人无家可归,1000多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业减产1/3。人心沮丧,悲观的气氛笼罩了日本列岛。战争结束了近代日本的生命,日本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入现代史域。然而,就在人们对百孔千疮的日本记忆犹新的时候,倏忽之间,历史便魔术般地,于1968年,即明治维新一百周年之际,托出一个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光辉灿烂的第三经济大国——日本。正如吉田茂所说:“这一惊人的进展,是在战后获准进入日本的第一外国商人,发现除了竹耙、民间工艺品和纪念品之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买之后,不到二十年之间取得的。”于是人们因其成就之大和发展之速,而誉之为二十世纪的人间奇迹。战后日本经济政策产生的奇效和全面成功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稳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经营家借鉴和研究的对象。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也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日本成功的秘密,并作出各式各样的解说。有的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奇迹是政府干预和引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济 经济奇迹 二十年 经济大国 贸易立国 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 政府干预 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国庠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贡献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德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19-22,共4页
杜国庠(1889—1961)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对先秦诸子,能发前人所未发,成就斐然,其中对墨、荀两家研究尤为独到.一《墨子》一书是中国古代较之百家是最为科学的巨著,清代孙诒让《墨子问诂》出,揭开了《墨子》研究的新叶.然而,迄于本... 杜国庠(1889—1961)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对先秦诸子,能发前人所未发,成就斐然,其中对墨、荀两家研究尤为独到.一《墨子》一书是中国古代较之百家是最为科学的巨著,清代孙诒让《墨子问诂》出,揭开了《墨子》研究的新叶.然而,迄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墨子》的研究,尚多停留于外围问题的考释上,如《墨子》成书的年代、谁是《墨子》的作者、书中文字校订、诠释训诂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无益处,但是,这种研究成果毕竟是初级产品.杜国庠关于《墨子》的研究则走出了初级研究的范篱,升其堂入其室,将《墨子》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他的研究不但在方法论上高于前人,而且,用科学的认识论检识了《墨子》.《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相篇 中国思想史 墨家逻辑 《墨子》 认识论 经说 国库 研究中 万物 心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康熙天人感应中的民本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德宣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6期79-81,共3页
在中国地主阶级的传统哲学思想中有一个突出的观点,即“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这个命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所谓天人感应,认为和人一样,“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天与人同,“天人一也。”天不但有心有情,而且能干预人事,能赏罚善恶... 在中国地主阶级的传统哲学思想中有一个突出的观点,即“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这个命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所谓天人感应,认为和人一样,“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天与人同,“天人一也。”天不但有心有情,而且能干预人事,能赏罚善恶,降灾或降福于人。人的思念和行为亦可以感应上天。从哲学角度看来,董仲舒的这种天人感应论是粗浅的神学天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论 民本思想 天命 地主阶级 敬天法祖 董仲舒 天道观 立君 帝王 外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矛盾学说(?)中庸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4期17-23,共7页
中庸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所表述的思想长期以来多为人们所歧解。在古代,中庸被称为“至德”,被封为“圣人之道”。在近现代,中庸则被认为是糊里糊涂的处世哲学。事实经过多次歪曲之后似乎就变成了假象,至使我们今天来谈... 中庸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所表述的思想长期以来多为人们所歧解。在古代,中庸被称为“至德”,被封为“圣人之道”。在近现代,中庸则被认为是糊里糊涂的处世哲学。事实经过多次歪曲之后似乎就变成了假象,至使我们今天来谈中庸学说是中代的矛盾学说时,还可能被认为是咄咄怪事。中庸学说自呱呱坠地到而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中庸学说贯穿了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各个侧面。它几经发展,几度更新,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政治形态的中庸、伦理形态的中庸和哲学形态的中庸。对不同形态的中庸在中国社会不同领域发展中的千秋功罪,予以合理地评述,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之道 矛盾学说 中庸学说 中国古代 矛盾观 对立面 哲学形态 事物 处世哲学 政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模型在概念辩证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6期19-26,共8页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概念的发展不仅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而且,其运动转化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更迭。一模型是新概念的生长点,新的科学概念由模型孕育而生,经模型襁褓而长。那么什么是模型?模型即科学上广泛使用的假说...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概念的发展不仅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而且,其运动转化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更迭。一模型是新概念的生长点,新的科学概念由模型孕育而生,经模型襁褓而长。那么什么是模型?模型即科学上广泛使用的假说。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旧概念与新事物或新现象互相矛盾,旧概念不能说明实践中新出现的事物和现象,为了解说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人们根据对新事物或新现象的初步观察和掌握的有限材料,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假说,名之曰模型。一般说来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最初都始于一个带有或然性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概念 辩证发展 宇宙概念 社会实践 新出现 新事物 认识过程 辩证运动 生长点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熙的天道观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28-33,共6页
在康熙的文集和实录中,谈到天的地方很多、它充分地反映了康熙的天道观。然而,当我们把他的这些言论缀集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康熙的天道观中包含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演化,其天道观也随之而发展。他在位六十一年,其天道观的发展,经... 在康熙的文集和实录中,谈到天的地方很多、它充分地反映了康熙的天道观。然而,当我们把他的这些言论缀集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康熙的天道观中包含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演化,其天道观也随之而发展。他在位六十一年,其天道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虔信传统的天道观——怀疑传统的天道观——转向自然的天道观。这个过程就是康熙的宇宙论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尔丹 天人感应论 自然天道观 天命 理学 地主阶级 康熙 董仲舒 文集 君权天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辅治河简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甘肃)》 1985年第2期90-96,共7页
靳辅字紫垣,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顺治九年由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先后任国史院学士及内阁学士,康熙十年授为安徽巡抚,十六年授为河道总督,总河十一年,治绩显著,实为我国治黄史上有数的治河名家。
关键词 简论 河道总督 镶黄旗 国史 学士 编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贯彻生产力标准的辩证法
15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14,共8页
生产力标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丰富而辩证的内涵,全面认识和掌握生产力标准的辩证法,是正确贯彻生产力标准的前提,而要掌握生产力标准的辩证法,就必须科学地解决下述问题。一。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 精神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进步 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性质 物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价值观念的变革
16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49-61,共13页
当前我国社会改革潮流已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推进了新的实践领域,新的社会实践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启迪人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正如党的第十三大政治报告所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
关键词 价值观念体系 价值尺度 资本主义 价值取向 价值意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概念的具体化问题
17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3期28-34,共7页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纽结,作为认识纽结的概念,时刻都处在辩证运动中.概念的辩证运动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方面概念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思维不断概括客观事物形成新概念;另一方面则是旧概念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化.而旧概念的发展...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纽结,作为认识纽结的概念,时刻都处在辩证运动中.概念的辩证运动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方面概念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思维不断概括客观事物形成新概念;另一方面则是旧概念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化.而旧概念的发展和转化又分为两个途径:一是旧概念不断吐故纳新,进行深化运动;二是概念的具体化运动.概念的具体化运动是人类思维把握世界本质的主要形式,它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辩证逻辑把概念具体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化 结构概念 辩证运动 辩证逻辑 规定性 社会主义 电磁波 形式逻辑 社会实践 人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丁溯源
18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1期55-55,共1页
清朝雍正年间,将输纳征解依次摊入地亩,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后来名之曰摊丁入亩。地丁制是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曾发生过深远的社会影响。然地丁制却不是雍正的发明。唐朝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法,把丁口庸钱并入地租,明嘉庆以... 清朝雍正年间,将输纳征解依次摊入地亩,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后来名之曰摊丁入亩。地丁制是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曾发生过深远的社会影响。然地丁制却不是雍正的发明。唐朝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法,把丁口庸钱并入地租,明嘉庆以后,张居正行一条鞭法,使均徭里甲与两税合一,实为丁随地起之滥觞。而且,明朝中叶以后,丁随地起已成舆论。天启元年,给事中甄淑请均户丁等银的奏章说:“小民所最苦者,无田之粮,无米之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丁入亩 地丁 清朝雍正 赋税史 张居正 明朝中叶 两税法 租庸调 给事中 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方式论
19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89年第1期15-20,共6页
近几年来,在中国学术界,思维科学异军突起,研究思维的文章和专著接踵而来,关于思维方式的探讨也因之逐步深入,但是,有关思维方式的规定、构成要素及其层次结构,还须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中国学术界 思维科学 层次结构 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熙的农本思想及其特点
20
作者 宋德宣 《社会科学(甘肃)》 1986年第5期30-36,共7页
农本思想即重农思想,是康熙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但是,是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康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低下?”康熙推行了“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从... 农本思想即重农思想,是康熙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但是,是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康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低下?”康熙推行了“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大量事实和康熙本人的言论看康熙的农本观和传统的视农为本,视工商为末的农本观有着重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时期 农本思想 家庭手工业 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政策 重农思想 经济思想 重本抑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