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达波标定的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
1
作者 高少武 宋强功 +3 位作者 孙鹏远 于万辉 李培明 邹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针对常规方法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针对常规方法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文中提出了直达波标定的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首先,在频率—空间域利用直达波水陆检数据,计算空间域水陆检数据加权函数;然后,利用包含直达波和切除直达波后的水陆检数据,在时间—空间域直接计算水陆检数据标定滤波算子;最后,进行水陆检数据标定和上下行波场分离。数据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离后的上行波场数据不仅消除了虚反射多次波干扰,还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后续联合反褶积和偏移成像提供了高保真的上下行波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检数据 直达波 标定 分离 上行波场 下行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N-GRU模型在克里金插值中的应用
2
作者 郭天良 宋强功 +1 位作者 郭淑文 许辉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克里金插值是一种可以结合经验知识的建模方法,其中变差函数的求取精度决定了插值的效果,从而影响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地震反演低频模型的构建。传统的克里金插值方法难以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变差函数理论模型来提高低频模型构建的精度,而... 克里金插值是一种可以结合经验知识的建模方法,其中变差函数的求取精度决定了插值的效果,从而影响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地震反演低频模型的构建。传统的克里金插值方法难以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变差函数理论模型来提高低频模型构建的精度,而仅仅利用单一的理论模型实现变差函数求解,存在理论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变差函数拟合值偏低的平滑效应以及井距较远产生的空洞效应。为此,引入神经网络CNN-GRU模型,能够自适应拟合向量到对应井之间半方差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实现球状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和空洞效应模型的有效融合,从而解决变差函数的不确定性、平滑效应和空洞效应。该模型考虑了井间的相关性,可便捷地实现逐点的变差分析,处理过程方便,可较好匹配变差函数选取参数的随机性。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CNN-GRU模型的克里金法可建立一个高精度的低频地震反演模型,其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GRU 变差函数 克里金 低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 推动物探装备与软件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少华 苟量 +4 位作者 郝会民 宋强功 宋建军 朱光 蔚宝强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物探工程技术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课题,攻关中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以技术创新战略引领、协同高效组织管理、开放联合技术获取与利用、双轮驱动激励机制为主线,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完善配套机制,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突... 物探工程技术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课题,攻关中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以技术创新战略引领、协同高效组织管理、开放联合技术获取与利用、双轮驱动激励机制为主线,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完善配套机制,快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实践了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宽频高精度可控震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高效、绿色勘探;百万道级地震仪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推动地震数据采集模式变革;大型物探工程软件系统跻身全球行业先进行列,成为科技自立自强典范。技术管理创新和专项实施直接推动了地球物理勘探装备与软件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做大做强"的转变,显著提升了油气勘探开发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实现海内外油气资源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地球物理 科技创新 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构造解释技术研发及工业化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平 宋强功 +3 位作者 詹仕凡 陶春峰 郭锐 朱冬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5-1275,I0001,共12页
深度学习为传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智能化解释技术。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很少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为此,面向中、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着力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解释技术工业化落地。在开发智能化软件... 深度学习为传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智能化解释技术。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很少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为此,面向中、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着力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解释技术工业化落地。在开发智能化软件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较强资料适应能力的智能化层位解释与断层检测技术,在大规模连片资料层位解释、复杂断块精细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的自动解释技术相比,该技术的层位解释效率提高8~20倍,断层识别精度相对于相干、曲率属性等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能完全取代原有的自动解释功能,基本实现了构造解释的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智能构造解释 层位追踪 断层识别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实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卫 宋强功 +1 位作者 汪瑞良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40,5-6,共14页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开展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研究区存在海底和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长波长空间变速、气云、地震分辨率、构造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等问题。多次波压制、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高精度地震速度求取、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储层沉积演化与砂体构型解释,以及井震地质构造成图等是解决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的关键技术。后期开发井验证表明,对于研究区埋深约3000m的储层,通过以上精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系列技术,其构造+岩性的储层地震勘探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的精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处理 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 储层沉积演化解释 砂体构型解释 地质构造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3.5维地震技术在南海惠州A油田“双特高”开发期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熙盛 梁卫 +3 位作者 宋强功 夏晓燕 史文英 严浩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2-97,8,共7页
随着南海惠州A油田进入"双特高"(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开发期,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特点。为此,综合运用3.5维地震技术(时移地震技术),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叠前地震资料处理、油藏动、静态... 随着南海惠州A油田进入"双特高"(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开发期,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特点。为此,综合运用3.5维地震技术(时移地震技术),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叠前地震资料处理、油藏动、静态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地震振幅差异与油井生产动态的关系预测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应用于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实施,开发调整井实钻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油田后期剩余油的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维地震技术 南海 “双特高”开发期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以往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炮点加密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银坡 宋强功 +3 位作者 潘英杰 倪宇东 邹雪峰 余建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0-1230,1161,共12页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影响针对复杂目的层的照明分析,最终导致加密炮点难以提高复杂构造目标区的成像质量。为此,基于局部相似属性理论,提出依托以往地震数据的提高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方法:首先根据探区地质任务拟定观测系统,尽量选择较小的炮点距(或炮线距);计算探区已有数据的共成像点(CIP)道集每道的局部相似属性,在叠后数据上拾取目的层,得到已有炮(集数据)所有道目的层的局部相似属性;然后利用空间内插计算拟定观测系统所有炮的局部相似属性和正常炮对目的层的贡献值,建立每个CIP道集的局部相似属性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曲线(曲面),确定局部相似属性低值区;最后以目的层局部相似属性均匀性为指标,确立加密炮的位置和密度。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便捷地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加密炮参数,能显著改善具有高陡构造、逆掩推覆构造及其他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目的层阴影区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加密炮点 CIP道集 局部相似属性 叠后数据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