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真向善之路道无穷——宋希仁教授访谈
1
作者 本刊特约记者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问:宋先生,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30多年了,治学有成,请您谈谈您的问学之路好吗?答:可以。我是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留校的,当时留校的还有十多位同学。我分配在逻辑教研室工作,主要教学任务是讲形式逻辑,也兼顾... 问:宋先生,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30多年了,治学有成,请您谈谈您的问学之路好吗?答:可以。我是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留校的,当时留校的还有十多位同学。我分配在逻辑教研室工作,主要教学任务是讲形式逻辑,也兼顾辩证逻辑。教学之余,我们两三个年轻老师常一起讨论辩证逻辑,后来翻译出版了苏联哲学家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教学 教授 向善 求真 中国人民大学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伦理秩序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实存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历史性统一,伦理关系本质上是现实合理性秩序中的关系,是有主体精神渗透其中并通过道德、法律、习俗等规则体系维系的关系,它的首要问题是秩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伦理秩序应把道德和伦理两个... 实存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历史性统一,伦理关系本质上是现实合理性秩序中的关系,是有主体精神渗透其中并通过道德、法律、习俗等规则体系维系的关系,它的首要问题是秩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伦理秩序应把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伦理秩序的顺畅和谐在于道德的有效调节,也在于法律的有效控制。伦理秩序在社会变革中经过必然与自由的辩证运动,使矛盾化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应当是以公正支撑的合理的伦理秩序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秩序 道德调节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解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学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 2002年第1期60-66,112,共8页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研究;从伦理与道德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角度,解析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文章按照唯物史观和文化人类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原始社会文明开端的伦理和道德、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研究;从伦理与道德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角度,解析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文章按照唯物史观和文化人类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原始社会文明开端的伦理和道德、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家庭伦理的制度化过程、个体婚制和个人性爱的道德意义,以及婚姻的离异和人类婚姻的前景等方面的思想。文章力求阐发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的独到见解,探索从原始人到文明人家庭伦理演进的过程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伦理 道德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荣八耻”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1期19-23,33,共6页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修养和践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精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耻 良心 选择 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是道德命题
5
作者 宋希仁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0-74,共5页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新译为“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并非道德命题,乃是表达一种生活常规 ●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提升为道德原则,既不合原意。
关键词 道德命题 人人为我 列宁 生活常规 加尼尔 道德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社会主义道德 按需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