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掺混对正庚烷扩散火焰中碳烟结构及氧化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庚源 张伟 +2 位作者 李云强 吕刚 宋崇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基于正庚烷层流扩散火焰系统以及热泳取样和探针取样系统,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甲烷掺混对碳烟颗粒的微观形貌、纳观结构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添加比例增大,碳烟的分形维数和平均基本粒子直径减小... 基于正庚烷层流扩散火焰系统以及热泳取样和探针取样系统,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甲烷掺混对碳烟颗粒的微观形貌、纳观结构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添加比例增大,碳烟的分形维数和平均基本粒子直径减小,表明碳烟颗粒的团聚程度下降,且生长受到抑制.此外,随甲烷添加比例增大,碳烟颗粒的微晶片层尺寸减小,曲率和层间距增大,表明碳烟颗粒的纳观结构有序度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甲烷掺混比例从0增加到30%,碳烟样品的表观活化能减少了19.5 kJ/mol,氧化反应特征温度下降了20℃左右,表明氧化反应活性提高.氧化活性的升高与碳烟颗粒纳观结构有序度的下降和分形维数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火焰 正庚烷 甲烷 碳烟结构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SSZ-13催化剂用于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反应的研究
2
作者 唐佳媞 王晨晰 +3 位作者 吕刚 宋崇林 李振国 潘锁柱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比例In改性的In/H-SSZ-13催化剂.通过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研究了In改性比例对In/H-SSZ-13催化剂NO_(x)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对In/H-SSZ-13催化...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比例In改性的In/H-SSZ-13催化剂.通过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研究了In改性比例对In/H-SSZ-13催化剂NO_(x)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对In/H-SSZ-13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In能够明显提高H-SSZ-13的CH_(4)-SCR反应催化活性,其中,15%In/H-SSZ-13催化剂的CH_(4)-SCR反应活性最佳,其最大NO_(x)转化率在550℃可达87.32%.尽管In比例的增加对H-SSZ-13的CHA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催化剂表面的In_(2)O_(3)物种明显增加,并逐渐形成团簇.In在In/H-SSZ-13催化剂中以In O^(+)和In_(2)O_(3)两种赋形状态存在,In O^(+)是CH_(4)-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中心,In_(2)O_(3)对NO_(x)转化没有明显作用,但在高温阶段会促进CH_(4)的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甲烷 氮氧化物 H-SSZ-13 In改性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_3对NO_x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1)——催化剂的合成工艺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崇林 沈美庆 +1 位作者 王军 秦永宁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作者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B=Ti,V,Cr,Mn,Fe,Co,Ni,Cu)系列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并采用了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确定了催化剂... 本文作者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B=Ti,V,Cr,Mn,Fe,Co,Ni,Cu)系列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并采用了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确定了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条件,同时研究了催化剂对于N2O分解及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按确定的制备工艺路线可合成出立方晶系的纯钙钛矿结构;在稀土钙钛矿催化剂LaBO3中,B位离子的d电子结构决定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钙钛矿型 催化剂 NOx 催化性能 燃烧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多环芳香烃的分析方法及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崇林 范国梁 +2 位作者 张延峰 傅晓光 段家修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2,共5页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中的 SIM(Selected Ion Monitor)方式选择性检测汽油机排气中的多环芳香烃 ,以外标法对排气中的多环芳香烃进行定量分析。用该方法能够减少其它有机成分的干扰 ,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汽油机排气中多环芳香烃的含量 ,且...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中的 SIM(Selected Ion Monitor)方式选择性检测汽油机排气中的多环芳香烃 ,以外标法对排气中的多环芳香烃进行定量分析。用该方法能够减少其它有机成分的干扰 ,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汽油机排气中多环芳香烃的含量 ,且重复性较好 ,相对标准偏差 (n=8)低于 12 % ,样品回收率为 79%~ 90 %。使用此方法测定 EQ4 91汽油机不同工况下 14种多环芳香烃典型代表物的排放浓度 ,结果表明每种多环芳香烃有机物排放浓度随着发动机工况的不同变化很大 ,其中强致癌物苯并 (a)芘浓度值为 0 .36 μg/m3~ 8.4 5 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多环芳香烃 排放特性 色谱-质谱联用 离子监测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类燃料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直接进样分析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崇林 黄齐飞 +3 位作者 宋景景 范国梁 李晓娟 张铁臣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1-536,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醇类燃料发动机主要非常规排放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色谱柱的种类、柱温和载气流速的优化,以及对保留时间的理论预测,得到了甲醛、乙醛、甲醇、乙醇、1,3丁-二烯、苯等非常规排放物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此...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醇类燃料发动机主要非常规排放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色谱柱的种类、柱温和载气流速的优化,以及对保留时间的理论预测,得到了甲醛、乙醛、甲醇、乙醇、1,3丁-二烯、苯等非常规排放物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此外,以苯为内标物,分别测量了其它5种非常规排放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检测了相对标准偏差(n=6)及检出限,并采用优化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惠普FFAP色谱柱作为分离色谱柱,载气流速为1.0 mL/m in,柱温箱温度为40℃时,上述6种非常规排放物的分离效果最好,除甲醛和乙醛外,校正因子实际测量值与文献值基本吻合,其相对标准偏差全部小于150/0,检测限均可达到0.01×10-6;采用优化的色谱分析条件可有效地分离检测醇类燃料发动机中甲醛、乙醛、苯、甲醇、乙醇、1,3丁-二烯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燃料发动机 非常规排放物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崇林 段家修 +4 位作者 刘文胜 许斯都 李振花 许根慧 韩森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本文采用索式萃取法及柱层析法,分离了柴油机排气微粒中的有机可溶成分(SOF),并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柴油及有机可溶成分中的饱和链烃和多环芳香烃(PAH)进行了定性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排气微粒中有机成分的来源。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分离 有机可溶成分 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O_2预混火焰中温度对碳烟纳观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宋崇林 洪亮 +3 位作者 汪晓伟 李政 陈男 张仲荣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采用热泳取样、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CH4-O2预混火焰中火焰温度对碳烟颗粒纳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火焰中生成的碳烟颗粒的微晶长度短,微晶片层杂乱无序,没有明确的中心,而高温火焰生成的碳烟颗粒的微晶片层... 采用热泳取样、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CH4-O2预混火焰中火焰温度对碳烟颗粒纳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火焰中生成的碳烟颗粒的微晶长度短,微晶片层杂乱无序,没有明确的中心,而高温火焰生成的碳烟颗粒的微晶片层明显增大,微晶尺寸变长,边缘更为清晰,有明显的同心片层组织结构.基本粒子平均粒径都随火焰高度(height above burner,HAB)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火焰温度升高而减小.初生碳烟颗粒呈扁平状,随着HAB增加,碳烟颗粒由于生长渐趋成熟,并呈现为球形或椭球形,基本粒子粒径分布变宽且出现双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O2预混火焰 温度 碳烟颗粒 纳观结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氧剂DMC对汽油理化特性及电控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崇林 郭振鹏 +2 位作者 高祥 成存玉 董素荣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选用碳酸二甲酯 (DMC)作为含氧燃料添加剂 ,分别按一定的体积比添加到 90 # 无铅汽油中 ,分析其对汽油主要理化参数的影响规律 .此外 ,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 ,考察了燃用不同掺混比的DMC/汽油混合燃料时 ,电控汽油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的变... 选用碳酸二甲酯 (DMC)作为含氧燃料添加剂 ,分别按一定的体积比添加到 90 # 无铅汽油中 ,分析其对汽油主要理化参数的影响规律 .此外 ,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 ,考察了燃用不同掺混比的DMC/汽油混合燃料时 ,电控汽油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DMC/汽油混合燃料的研究法辛烷值 (RON)随着DMC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 ,当达到试验最大添加比例 4.7%时 ,燃料的研究法辛烷值为 93 .3 .混合燃料的雷德蒸气压有所降低 ,而馏程与基础油相比 ,基本保持不变 .燃用DMC/汽油混合燃料 ,汽油机功率下降 ,燃油消耗率和能量消耗率上升 .当达到最大添加比例 4.7%时 ,汽油机功率下降最大值达到 7.4% ,相应的燃油消耗率和能量消耗率则分别上升 11.4%和6.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理化特性 汽油机 动力性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条件对纳米晶体LaCoO_3的结构与合成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崇林 王军 +1 位作者 沈美庆 秦永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5-67,共3页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传统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和固相法等[1~3],后者工艺简单,但需要高温下长时间焙烧,且常混有杂相;共沉淀法由于反应物混合较均匀,焙烧温度和时间较固相法低,但是沉淀剂的种类及沉淀条件的控制对样品的性能...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传统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和固相法等[1~3],后者工艺简单,但需要高温下长时间焙烧,且常混有杂相;共沉淀法由于反应物混合较均匀,焙烧温度和时间较固相法低,但是沉淀剂的种类及沉淀条件的控制对样品的性能影响很大,选择适宜的沉淀剂,控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OO3 纳米晶 复合氧化物 合成 钙钛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_3对NO_x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Ⅱ)──催化剂表面结构及N_2O催化分解反应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崇林 沈美庆 +1 位作者 王军 秦永宁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上氧种的化学势、B位元素的平均价态及催化剂氧种的分布及种类,同时分析了N2O的分解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位离子平均价态升高...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上氧种的化学势、B位元素的平均价态及催化剂氧种的分布及种类,同时分析了N2O的分解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位离子平均价态升高,氧离子的化学势增大,反应能力增强,催化活性较好;在LaBO3化合物上有两类氧种,即低能位的吸附氧和高能位的晶格氧,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对N2O分解有阻抑作用,CH4的加入能与表面吸附氧反应,提供氧空位,促进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化合物 氧种 催化剂 氮氧化物 催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汽油混合燃料电喷汽油机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崇林 董素荣 +3 位作者 赵昌普 张延峰 郭振鹏 徐冠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07,共5页
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将碳酸二甲酯(DMC)添加到90#无铅汽油中,现场配制出DMC/汽油混合燃料.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例DMC/汽油混合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以及催化器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 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将碳酸二甲酯(DMC)添加到90#无铅汽油中,现场配制出DMC/汽油混合燃料.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例DMC/汽油混合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以及催化器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汽油机燃用DMC/汽油混合燃料,在中等负荷时,催化前的苯排放有明显降低,尤其添加比例为1.20/0(体积分数)时,与基础油相比降低约250/0,但排气中甲醛、乙醛和未燃DMC排放升高,三效催化器对苯和乙醛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850/0和450/0,而催化后排气中未检测出甲醛和未燃DMC,说明催化器对其净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碳酸二甲脂 气相色谱技术 催化器 非常规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柴油机单颗粒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崇林 张炜 +2 位作者 王林 吕刚 李方成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8-395,共8页
为了准确地定量分析柴油机单颗粒微观结构,采用Gabor滤波法、局部阀值法、改进的OPTA法等图像处理技术对微粒微观形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得了微粒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微晶尺寸、层面间距、曲率的计算统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 为了准确地定量分析柴油机单颗粒微观结构,采用Gabor滤波法、局部阀值法、改进的OPTA法等图像处理技术对微粒微观形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得了微粒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微晶尺寸、层面间距、曲率的计算统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微粒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偏差率仅为0.15%,是研究柴油机微粒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柴油机负荷的增加,微晶尺寸平均值从2.161.nm增加到2.180 nm,而层面间距平均值和曲率平均值则分别从0.362.nm和1.228减小到0.360.nm和1.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物 微观结构 图像处理 微晶尺寸 层面间距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多环芳香烃排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崇林 王海 +3 位作者 李万众 段家修 范国梁 涂险峰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13,共3页
选用色谱-质谱联用中的选择离子检测技术研究了柴油机多环芳香烃排放规律,分析了苯并(a)芘的来源,并采用 13工况法测定了 14种典型多环芳香烃物质的比排放量。结果表明,多环芳香烃排放量随着工况的改变有很大的变化;苯并(... 选用色谱-质谱联用中的选择离子检测技术研究了柴油机多环芳香烃排放规律,分析了苯并(a)芘的来源,并采用 13工况法测定了 14种典型多环芳香烃物质的比排放量。结果表明,多环芳香烃排放量随着工况的改变有很大的变化;苯并(a)芘完全是在燃料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有较多苯环的多环芳香烃比排放量小,而具有较少苯环的多环芳香烃比排放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汽车发动机 多环芳香烃 排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短期试验(Ames试验法)用于柴油机排气微粒直接致突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崇林 范国梁 +6 位作者 阎颖 段家修 刘克明 枝秀珍 张明月 周蕾 赵春红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运用生物短期试验 (Ames试验 )探讨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直接致突变性 ,并对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微粒的直接致突变性变化进行了评估。所用的菌种为 TA98和 TA10 0 ,主要考察碱基对置换突变和移码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 ,柴油机排气微粒 Ames... 运用生物短期试验 (Ames试验 )探讨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直接致突变性 ,并对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微粒的直接致突变性变化进行了评估。所用的菌种为 TA98和 TA10 0 ,主要考察碱基对置换突变和移码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 ,柴油机排气微粒 Ames试验显阳性 ,具有强烈的致突变性 ;菌落回变数同柴油机微粒质量及排气体积线性关系不明显 ;除了多环芳香烃外 ,还有其它有机物质对柴油机直接致突变性影响很大 ;大气微粒的单位质量致突变性同柴油机相当 ,而单位体积的致突变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致突变性 排气微粒 生物短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法测量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崇林 王亚权 +5 位作者 范国梁 李万众 高俊华 韩笑 高志男 庞华廷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0-22,共3页
研究了热重分析中不同升温速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和无定型碳的热反应温度区间的影响,提出了热重分析柴油机微粒中SOF的方法及条件。试验表明,该方法和测量条件可准确测定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的含量。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物 热重法测量 有机可溶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BE/汽油对电喷汽油机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宋崇林 董素荣 +4 位作者 赵昌普 张延峰 高祥 徐冠鹏 刘文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3,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混合燃料时,甲醛、乙醛、苯和未燃MTBE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及三效催化器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随着M...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了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混合燃料时,甲醛、乙醛、苯和未燃MTBE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及三效催化器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随着MTBE掺混比的增大,苯排放明显降低,尤其在MTBE体积分数为20%时,约降低了50%,但排气中的甲醛、乙醛和未燃MTBE浓度却明显增加。三效催化器对于乙醛和MTBE的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对于苯、甲醛的催化净化效率很高,其中苯的平均净化效率约为86%,催化后排气中甲醛浓度已低于检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甲基叔丁基醚 气相色谱技术 催化器 非常规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钙钛矿型氧化物(LaBO_3)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净化效果的研究
17
作者 宋崇林 刘巽俊 +1 位作者 彭美春 崔豪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18,共7页
本文在气相色谱仪联用微反应器装置上,研究了LaBO_3型催化剂中的B位元素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程序升温脱附实验。另外,还对LaBO_3型载体催化剂进行了活性筛选,并在柴油机台架上与贵金属Pt/Al_2O_3进行了有害气体净化效果... 本文在气相色谱仪联用微反应器装置上,研究了LaBO_3型催化剂中的B位元素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程序升温脱附实验。另外,还对LaBO_3型载体催化剂进行了活性筛选,并在柴油机台架上与贵金属Pt/Al_2O_3进行了有害气体净化效果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aBO_3氧化物中LaMnO_3对CO、CH_4的催化氧化活性最高,且CO、CH_4活性中心并不一致。LaMnO_3/γ-Al_2O_3浸渍微量助化剂后,能使CO在130℃完全氧化,CH_4的氧化温度在300~500℃范围内,LaMnO_3载体催化剂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净化率很低,浸渍微量助化剂后,净化率提高一倍以上,特别是LaMnO_3/堇青石蜂窝陶瓷,浸渍后的净化效果同贵金属Pt/Al_2O_3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柴油机 催化剂 净化 LaB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对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8
作者 潘锁柱 宋崇林 +1 位作者 裴毅强 吕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4,共6页
通过改变EGR率,在一台GDI汽油机上进行了EGR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EGR后,燃烧持续期增大;且随EGR率增加,着火时刻先提前后延迟;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峰值前移... 通过改变EGR率,在一台GDI汽油机上进行了EGR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EGR后,燃烧持续期增大;且随EGR率增加,着火时刻先提前后延迟;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峰值前移.此外,EGR率增加导致NOx排放逐渐降低,最高降低比例达80%以上,THC和CO排放逐渐增加,最大增加比例分别约为25%和7%.GDI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积聚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随EGR率升高逐渐降低,核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和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在加入EGR后均明显增加,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峰值粒径受EGR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废气再循环 燃烧过程 颗粒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及粒径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32
19
作者 潘锁柱 裴毅强 +4 位作者 宋崇林 吕刚 宋金瓯 张坤鹏 李金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气道喷射国Ⅲ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颗粒物以核态为主,仅部分工况存在积聚态.怠速时呈现包括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低转速时表现为核态的单峰分布;中等... 采用DMS500快速颗粒取样分析仪对一台气道喷射国Ⅲ汽油机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颗粒物以核态为主,仅部分工况存在积聚态.怠速时呈现包括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低转速时表现为核态的单峰分布;中等转速时粒径分布范围扩大,既存在核态颗粒物,也存在积聚态颗粒物.相同转速下,随负荷的增加核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先降低后增加;相同负荷下,随转速的升高核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和峰值粒径均降低,积聚态颗粒物数密度峰值有增加的趋势.催化器对核态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较好,对积聚态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较差,对低转速下的粒径分布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颗粒物 粒径分布 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庚烷燃烧详细化学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及其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昌普 陈生齐 +2 位作者 李艳丽 孙强 宋崇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6-352,共7页
为了应用CFD多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柴油机排放中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生成和变化规律,很有必要发展一个简化的、包含PAH形成和生长机理的正庚烷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了柴油模拟燃料... 为了应用CFD多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柴油机排放中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生成和变化规律,很有必要发展一个简化的、包含PAH形成和生长机理的正庚烷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了柴油模拟燃料正庚烷燃烧过程的18个重要反应,其中8个过氧烷基(C7H15O2)的异构化反应,5个过氧羟庚基(C7H14OOH)的分解反应,2个正庚烷(NC7H16)被羟基氧化的反应,2个过氧化氢酮(NC7KET)的裂解反应及1个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并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保留这18个重要反应及与PAH形成重要前体物相关的重要反应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46种物质77个基元反应(记为46/77)和37种物质45个基元反应(记为37/45)两个简化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种简化模型缸内压力和温度曲线均与包含544种物质2 446个基元反应的详细模型(记为544/2 446)吻合得较好,而46/77简化模型更能准确地模拟燃烧相位、缸内压力及温度的变化过程。通过与544/2 446详细模型比较,发现37/45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CO、H2O2、CH2O、OH的产生和变化历程,而46/77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C2H2、NC7H16、HCO的生成和消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简化模型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