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宏宁 陈金玲 +3 位作者 秦真英 曹省 胡波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收集10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最终纳入75例,根据CAG结果分为狭窄组(n=33)与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收集10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最终纳入75例,根据CAG结果分为狭窄组(n=33)与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值、E峰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a峰值;应用4D-Auto LVQ功能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I);以二维斑点自动功能成像(AFI)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LPSS)。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E/e、E-DT、GLPSS及二型糖尿病(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E/e(0.715)>E-DT(0.667)>GLPSS(0.649)>2DM(0.609),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P=1/[1+e-(-5.505+0.431×E/e+0.021×E-DT+0.127×GLPSS+2.141×2DM)]。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以P≥0.4509为截值预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8.8%和69.0%。结论联合应用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多个参数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宋宏宁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80,共6页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成型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中3D打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医学影像...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成型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中3D打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心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分层应变评价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收缩功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志玉 陈金玲 +4 位作者 周青 曹省 宋宏宁 胡波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重度狭窄亚组和轻度狭窄亚组)和对照组。获取各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重度狭窄亚组和轻度狭窄亚组)和对照组。获取各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LSmid、LSepi)及心肌圆周应变(CSendo、CSmid、CSepi),计算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LS和各节段心肌圆周应变跨壁梯度△C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其相应供血左心室心肌节段LSendo、LSmid、LSepi和CSendo、CSmid、CSepi均呈梯度递减,3组间△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亚组及轻度狭窄亚组△CS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LSendo、LSmid、LSepi及轻度狭窄亚组LSmid、LSepi均显著减低(P<0.05),但轻度狭窄亚组与重度狭窄亚组间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CSendo、CSmid、CSepi均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狭窄组CSendo显著降低(P<0.05);重度狭窄亚组与轻度狭窄亚组间各圆周分层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D-STI心肌分层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及圆周应变,冠心病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全层收缩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受损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微泡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金玲 邓倾 +4 位作者 周青 曹省 胡波 宋宏宁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价值。方法构建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hSDF-1α)质粒(phSDF-1α组),并插入NFκB核定位基序,构建具有核输入功能的目的基因质粒phSDF-1α-NFκB(phSDF-1α... 目的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价值。方法构建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hSDF-1α)质粒(phSDF-1α组),并插入NFκB核定位基序,构建具有核输入功能的目的基因质粒phSDF-1α-NFκB(phSDF-1α-NFκB)。用Cy3核酸染料标记两种质粒后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质粒的入胞效率和入核效率,RT-PCR和ELISA检测SDF-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种质粒的入核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率。结果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phSDF-1α组和phSDF-1α-NFκB组细胞存活率和质粒入胞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质粒入核率分别为(12.96±4.46)%和(83.25±12.15)%,SDF-1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9.25±10.14)%和(118.25±27.57)%,SD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11±5.74)ng/mg和(65.35±11.12)ng/mg蛋白,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结论 NFκB核定位基序能显著增强质粒入核,提高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核定位信号 NFΚB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食管三维超声的3D打印模型评价左心耳解剖 被引量:10
5
作者 加丹 宋宏宁 +5 位作者 张兰 陈金玲 王益佳 胡波 谭团团 周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作为左心耳(LAA)三维(3D)打印数据源的可行性及超声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并评价3D打印模型对特殊解剖形态LAA封堵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因心房颤动接受LAA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包括LAA的3...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作为左心耳(LAA)三维(3D)打印数据源的可行性及超声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并评价3D打印模型对特殊解剖形态LAA封堵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因心房颤动接受LAA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包括LAA的3D-TEE和CT容积图像数据。对3D-TEE数据进行后处理,并使用弹性材料制作LAA的3D打印模型。采用3D打印模型评价LAA解剖分型与分叶分型,测量LAA开口的最大径、最小径及深度,并与3D-TEE及CT容积图像结果进行对比。在封堵困难的特殊形态LAA模型上进行封堵器释放试验。结果对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数据后处理并获取LAA 3D打印模型。应用3D打印模型与CT容积图像对LAA进行解剖分型及分叶分型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2和0.83。且3D打印模型对LAA开口最大径、最小径及深度的测量值与3D-TEE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中2例为特殊形态LAA,均通过3D打印模型进行封堵伞释放模拟出术中封堵过程。结论基于3D-TEE的LAA 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有助于指导特殊形态LAA的个性化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成像 三维 心耳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CT图像的心脏影像融合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思楷 周青 +4 位作者 周燕翔 宋宏宁 邓倾 杨远婷 陈金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心脏影像融合技术进行动物实验,获取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方法和检验指标,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采集6只比格犬心脏CT增强图像和超声心脏瓣膜容积图像,使用Mimics innovationsuite 19.0及3-Matic11.0软件将各... 目的应用多模态心脏影像融合技术进行动物实验,获取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方法和检验指标,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采集6只比格犬心脏CT增强图像和超声心脏瓣膜容积图像,使用Mimics innovationsuite 19.0及3-Matic11.0软件将各配准点及瓣环平面对齐,将超声心脏瓣膜图像融合至CT心脏腔室上,于融合图像和心脏标本中测量配准指标:二尖瓣前外侧联合点(ALC)、后内侧联合点(PIC)、主动脉瓣闭合口(AVC)到心尖部的最大径(D-ALC、D-PIC、D-AVC)及二尖瓣环平面与主动脉瓣环平面夹角(AMA)。对41例心房颤动患者行CT和经食管超声检查,采用同样方法处理图像,并测量基于CT图像和基于CT-超声融合图像的配准指标。结果动物实验中,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成功,融合图像与心脏标本中测量D-ALC、D-PIC、D-AVC和AM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配准,临床融合组与临床CT组间D-ALC、D-PIC、D-AVC和AMA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融合后AMA差值在5°以内者占92.68%(38/41),D-ALC、D-PIC、D-AVC差值百分比均在5%以内者占87.80%(36/41)。结论采用以瓣环为解剖定位标志的内部特征法进行心脏CT-超声影像融合可行且准确;AMA和瓣环平面与心尖部距离差值可作为检测配准准确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图像融合 动物实验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梅丹娥 陈金玲 +2 位作者 冯闯丽 赵志玉 宋宏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DCM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各25例,采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c...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DCM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各25例,采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cs),分别计算左心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及最大差值(Tls-dif),左心室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切面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4、Tls-SD-3、Tls-SD-2)及最大差值(Tlsdif-4、Tls-dif-3、Tls-dif-2),左心室18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及最大差值(Tcs-dif),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6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M、Tcs-SD-P、Tcs-SD-A)及最大差值(Tcs-dif-M、Tcs-dif-P、Tcsdi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整体及节段应变参数均显著增大(P均<0.05);DCM组中,除Tcs-dif-P、Tcs-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5);除Tcs-dif-M、Tcs-dif-P及Tcs-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期应变均存在不同步,收缩不同步可加剧心功能的恶化;2D-STI参数可以客观评价DCM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功能 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数据3D打印制作二尖瓣模型的可行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远婷 宋宏宁 +5 位作者 陈思楷 王浩 宋弯弯 郭娟 邓倾 周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以3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数据源,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二尖瓣(M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获取30例患者的MV 3D-TEE图像,其中MV正常、MV狭窄、MV脱垂各10例,使用铸模硅胶灌注成型法制作MV 3D模型。测量并对比3D模型及3D-TEE图像... 目的探讨以3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数据源,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二尖瓣(M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获取30例患者的MV 3D-TEE图像,其中MV正常、MV狭窄、MV脱垂各10例,使用铸模硅胶灌注成型法制作MV 3D模型。测量并对比3D模型及3D-TEE图像上二尖瓣前后径、前外后内侧径、瓣环周长、瓣环面积及瓣膜开放幅度,计算二者间MV上述测值的绝对差值。结果30例3D-TEE图像均成功后处理并打印制作出MV 3D模型。3D模型与3D-TEE图像间各参数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各参数测值的绝对差值均较小。结论采用3D-TEE和3D打印技术制作MV模型可行,且具有高保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打印 三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功能参数监测经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患者心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易仁凤 郭娟 +4 位作者 周青 宋宏宁 周燕翔 姚雪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监测经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变化及预测脱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脱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12例、失败组6例;对比2组ECMO支持第1天、脱机前...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监测经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变化及预测脱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V-A 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脱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12例、失败组6例;对比2组ECMO支持第1天、脱机前1天及脱机即刻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主动脉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AV-V_(max))、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收缩期二尖瓣环侧壁位点运动速度(TDI lat s')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间隔壁位点运动速度(e'),计算E/e';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应变率(LVGLSR)。结果脱机前1天,成功组LVEF、TDI lat s'、AV-V_(max)、VTI、LVGLS及LVGLSR均明显高于失败组(P均<0.05),ECMO流量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脱机前1天LVEF、TDI lat s'、AV-V_(max)、VTI、LVGLS及LVGLSR均显著高于、ECMO流量低于ECMO支持第1天(P均<0.05);脱机即刻LVEF、TDI lat s'、VTI及LVGLS较脱机前1天进一步增高(P均<0.05)。脱机前1天,LVEF、TDI lat s'、AV-V_(max)、VTI和LVGLS预测成功脱机的AUC分别为0.926、0.917、0.861、0.944和0.981,截值分别为34.50%、9.40 cm、5.50 cm/s、-6.75%和85.00 cm/s时,敏感度分别为88.90%、88.90%、77.80%、100%和88.90%,特异度分别为83.30%、83.30%、83.30%、83.30%和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实时监测接受ECMO支持患者,对评估ECMO疗效、选择脱机时机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和 左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