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海增
宋太民
+3 位作者
刘要先
许洪勋
刘刚
王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248-249,共2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10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或支气管镜活检有病理细胞学或(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均在DSA下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10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或支气管镜活检有病理细胞学或(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均在DSA下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2~4次,每次治疗4~6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10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8%。仅部分患者有轻度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仅部分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肺癌
介入治疗
灌注化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2
作者
龙翠英
郑春玲
+2 位作者
宋太民
黄刚
朱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130-131,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新型治疗组,每组30例。传统治疗组采用开颅夹闭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新型治疗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新型治疗组,每组30例。传统治疗组采用开颅夹闭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新型治疗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新型治疗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传统治疗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传统治疗组为30.0%;新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海增
宋太民
刘要先
许洪勋
刘刚
王涛
机构
漯河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248-249,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10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或支气管镜活检有病理细胞学或(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均在DSA下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2~4次,每次治疗4~6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10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8%。仅部分患者有轻度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仅部分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肺癌
介入治疗
灌注化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2
作者
龙翠英
郑春玲
宋太民
黄刚
朱磊
机构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130-131,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新型治疗组,每组30例。传统治疗组采用开颅夹闭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新型治疗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新型治疗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传统治疗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传统治疗组为30.0%;新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效果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机构
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出处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flat plate DSA
intracranial aneurysm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的临床观察
王海增
宋太民
刘要先
许洪勋
刘刚
王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龙翠英
郑春玲
宋太民
黄刚
朱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刘要先
宋太民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