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温小遂 宋墩福 +2 位作者 杨忠岐 王忠辉 施明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3-200,共8页
【目的】明确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为推广该天敌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在江西新干林间马尾松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研究该天敌与寄主松褐天牛的羽化出孔规律;采用松褐天牛信息素诱... 【目的】明确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为推广该天敌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在江西新干林间马尾松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研究该天敌与寄主松褐天牛的羽化出孔规律;采用松褐天牛信息素诱芯诱捕,监测林间花绒寄甲与松褐天牛飞行活动的季节性动态;调查花绒寄甲成虫在枯死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越冬结束后花绒寄甲成虫即可交尾产卵,繁殖下一代。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第1代花绒寄甲成虫于6月底或7月初羽化出孔,7月下旬羽化结束,其平均羽化出孔期和羽化盛期分别为30.5天和11.5天;出孔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这比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的晚42~50天。松褐天牛成虫的诱捕期从4月底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盛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花绒寄甲成虫诱捕从5月上旬开始,5—6月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很少,仅占全年诱集量的6.62%;7月花绒寄甲诱捕量明显增多,诱捕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这比松褐天牛的晚近3个月;7—10月的寄甲诱捕量占93.38%。花绒寄甲成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树干的中部和上部,以上部数量最多,占77.12%,其余在中部。第1代松褐天牛幼虫侵入孔数量在枯死木树干上部的比例为55.33%,中部为37.18%,下部仅为7.49%。【结论】越冬结束后花绒寄甲成虫就可交尾产卵,这就使第1代花绒寄甲幼虫的孵化期恰好和寄主松褐天牛发育到最适宜被寄生的蛹期相吻合,这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表明花绒寄甲是一种专性寄生天敌。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5月初陆续羽化出孔后迁飞到健康松树上取食为害,并在危害木上产卵。第1代花绒寄甲成虫6月底或7月初陆续羽化出孔后,飞翔搜寻有第1代松褐天牛幼虫为害的枯死木栖息和越冬。花绒寄甲成虫在枯死木的分布位置主要在树中部和上部,以上部数量最多,且与松褐天牛的基本相一致。这说明花绒寄甲对寄主天牛具有很强的搜索追踪和跟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出现期 生态关系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杉木162个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欧斌 邓必平 +3 位作者 宋墩福 翟学昌 朱江华 钟观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以赣南162个杉木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情况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探究苗期生长性状因子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选择出表现好的杉木半同胞家系。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的苗高、地径、轮枝数... 以赣南162个杉木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情况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探究苗期生长性状因子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选择出表现好的杉木半同胞家系。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苗高与轮枝数以及地径与轮枝数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结合苗高与地径的生长表现,通过LSD法初步选择出Y135、Y145、Y190、Y11、Y16、Y199、Y111这7个表现优良的杉木半同胞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半同胞家系 苗高 地径 轮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丰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苗期测定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欧斌 邓必平 +4 位作者 翟学昌 宋墩福 朱江华 刘金生 钟观音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第5期4-8,共5页
以信丰县林木良种场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杉木2.5代种子园无性系,2008年在信丰县林木良种场建立种子园,2014年11月从中采集64个半同胞家系种子,进行苗期子代测定,对其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探究苗... 以信丰县林木良种场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杉木2.5代种子园无性系,2008年在信丰县林木良种场建立种子园,2014年11月从中采集64个半同胞家系种子,进行苗期子代测定,对其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探究苗期生长性状因子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选择出表现好的家系。结果表明:2.5代种子园子代家系间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苗高与地径、苗高与轮枝数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径与轮枝数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苗高与地径的生长表现,通过LSD法初步选择出E43、E07、E51、E11、E30、E21、E65、E16、E53、E69、E18、E63、E37等13个表现优良的杉木2.5代种子园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2.5代种子园家系 苗高 地径 轮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的Gash模型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樟子松林林冠截留中的适用性
4
作者 李奕 宋墩福 +1 位作者 魏萧萧 王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樟子松林林冠截留中的适用性,基于2011年和2012年的气象、林分和降雨观测数据,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的截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气降雨总量为493.12 mm,林冠截留总量为12... 为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樟子松林林冠截留中的适用性,基于2011年和2012年的气象、林分和降雨观测数据,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的截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气降雨总量为493.12 mm,林冠截留总量为122.65 mm,穿透雨总量为368.34 mm,树干茎流总量为2.13 mm。运用模型模拟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378.07、4.02和111.03 mm,林冠截留模拟值低于实测值11.62 mm,相对误差为9.48%,实测值与模拟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修正的Gash模型适用于对大兴安岭山地樟子松林林冠截留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Gash模型 大兴安岭北部 樟子松 林冠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废弃稀土矿采矿迹地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分布特征
5
作者 李奕 宋墩福 +1 位作者 张付远 罗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32-35,37,共5页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对其采矿迹地的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堆积地>挖矿地。天然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对其采矿迹地的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堆积地>挖矿地。天然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值为20.9 g/kg,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全氮含量为0.062~1.473 mg/g,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解氮含量为13.36~120.39 mg/kg;土壤全磷含量为0.076~0.52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0.691~4.560 mg/kg,其含量大小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土壤养分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