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保新 李芹 +3 位作者 孔志岗 杨晓艳 李燕清 宋增宏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1429,共8页
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对维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及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历史采矿遗留下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难以修复,给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难。文章... 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对维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及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历史采矿遗留下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难以修复,给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难。文章基于云南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结合矿区自然地理、生态修复规划、激励政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等,聚焦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从修复方向、工程措施、投入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对策,以期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新背景下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 矿山修复技术 自然要素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年来昆明盆地碳酸盐岩风化溶解过程对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杨晓艳 任世川 +4 位作者 田文锐 马能伟 宋增宏 李国瑞 张高引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1349,共9页
近年来,大气中CO_(2)浓度持续上升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关系引发了人们对地球系统碳循环的广泛关注,作为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岩溶作用在对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方面,存在较大的时间尺度分歧,文章以昆明盆地两个岩溶泉水40年监测数据... 近年来,大气中CO_(2)浓度持续上升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关系引发了人们对地球系统碳循环的广泛关注,作为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岩溶作用在对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方面,存在较大的时间尺度分歧,文章以昆明盆地两个岩溶泉水40年监测数据为基础,收集了气象、大气中CO_(2)浓度等资料,采用水化学―流量法、对比分析法定量评价了40年来岩溶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对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消耗CO_(2)质量浓度与大气CO_(2)浓度呈正相关,滞后时间约20年,变化速率基本相当;碳汇强度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控制,无明显滞后,同时受大气CO_(2)浓度变化影响,滞后时间20年。说明大气中CO_(2)浓度的上升会加强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从大气回收更多的CO_(2),在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进一步准确评估岩溶碳汇强度,解决“遗漏碳汇”问题,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西南岩溶 昆明盆地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 变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