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重组葡激酶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敏 张小璇 +4 位作者 任军 蔡旭 孙翠娥 朱运松 宋后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已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葡激酶工程菌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注射用重组葡激酶中试生产规程。工程菌经机械破碎和离心后,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一步凝胶过滤和一步阴离子交换即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半成品,加入稳定剂后过滤... 在已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葡激酶工程菌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注射用重组葡激酶中试生产规程。工程菌经机械破碎和离心后,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一步凝胶过滤和一步阴离子交换即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半成品,加入稳定剂后过滤除菌、分装、冻干即得成品。蛋白质回收率和活性回收率均为40%以上,由于选用径向色谱柱,色谱参数可直接放大至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葡激酶 中试研究 SAK 葡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郁琴 宋后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5期392-394,共3页
水蛭素是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能与血浆中游离的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结合,以防止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后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并可导致肺栓塞和长期的血栓后综合征。本文综述了水蛭素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水蛭素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模型研究葡激酶与人微小纤溶酶原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后燕 茅翔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计算机同源模建预测人微小纤溶酶原的三维结构,与葡激酶X射线晶体结构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了葡激酶与微小溶酶原的结合区,并设计了分子量小、低抗原性的新型葡激酶分子。
关键词 葡激酶 微小纤溶酶原 分子设计 计算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郁琴 宋后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563-566,共4页
关键词 水蛭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_(121)反义核酸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增殖及血管生成
5
作者 韩松 王跃祥 +2 位作者 宋后燕 倪泉兴 花天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VEGF121反义核酸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探索通过VEGF反义核酸抑制肿瘤生长。方法:将稳定转染有VEGF反义核酸pcDNA3-ASVEGF121的胰腺癌细胞系Bx-PC-3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 目的:探讨VEGF121反义核酸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探索通过VEGF反义核酸抑制肿瘤生长。方法:将稳定转染有VEGF反义核酸pcDNA3-ASVEGF121的胰腺癌细胞系Bx-PC-3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定期测定裸鼠移植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VEGF、Flk-1表达水平。测定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反义核酸转染BxPC-3细胞后,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生长明显减缓。移植瘤VEGF表达明显受到抑制,Flk-1表达水平上调。裸鼠胰腺癌移植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结论:人反义核酸VEGF121能显著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增殖,并能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寡核苷酸类 反义 胰腺肿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给药途径的探讨
6
作者 赵培泉 王文吉 +1 位作者 宋后燕 朱运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共3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给药途径的探讨上海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赵培泉,王文吉上海医科大学分子遗传室宋后燕,朱运松目前临床上t-PA的给药途径是直接注入眼内。这种方法操作麻烦,也增加感染与损伤组织的机会,如能选用别...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给药途径的探讨上海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赵培泉,王文吉上海医科大学分子遗传室宋后燕,朱运松目前临床上t-PA的给药途径是直接注入眼内。这种方法操作麻烦,也增加感染与损伤组织的机会,如能选用别的给药方法并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则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 眼科药物 给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denoviral vector-mediated rat antisense AT1B gene transfer on neointima proliferation after rat carotid injury
7
作者 欧阳平 许顶立 +4 位作者 黄洪莲 刘伊丽 侯玉清 宋后燕 戴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9年第4期261-265,共5页
Objective: Angiotensin Ⅱ is a growth-promoting factor for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culture andin the intact animal.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angiotensin Ⅱ are manifested only by binding to specific receptors... Objective: Angiotensin Ⅱ is a growth-promoting factor for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culture andin the intact animal.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angiotensin Ⅱ are manifested only by binding to specific receptors oncell membranes. In the study, we observed that the effect of rat antisense AT1B gene transfer mediated by adenoviral vector-on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following rat carotid injury. Methods: Antisense AT1B gene was transductedinto the carotid by adenoviral vector after carotid bal1oon injury and the resteno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SD rat.We measured neointima/media area ratio in local artery at day 21 after gene transfer. Results: Rat antisense AT1Bgene was successfully transducted into local carotid after the carotid balloon injury. Neointima/media area ratio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47 %, P<0. 01) at day 21 after gene transf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it is possible that antisense AT1B gene transfer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prevent neointimal hyperpl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sense AT_(1B) adenovirus vector RESTENOSIS neointima hyperplasia gene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