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妍 卓洪民 +6 位作者 张帆 周璇 袁承志 喻昶 彭清华 曾梅艳 宋厚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04-711,共8页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宋厚盼 黄惠勇 +2 位作者 蔡雄 曾嵘 王志琪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5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教学法(PBL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药本科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药学专业选取2个小班引入PBL教学法,另2个小班引入LBL教学法作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教学法(PBL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药本科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药学专业选取2个小班引入PBL教学法,另2个小班引入LBL教学法作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与LBL教学法相比较,PBL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P<0.01);接受PBL教学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显著优于接受LBL教学的学生(P<0.01)。结论:PBL教学法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是适用于中医药类院校药理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药理学 问卷调查 期末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厚盼 曾梅艳 +2 位作者 黄惠勇 凌智 简维雄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将Seminar-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医诊断学"教学,并探究其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法比较,Seminar-案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班级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接受... 将Seminar-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医诊断学"教学,并探究其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法比较,Seminar-案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班级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班级。Seminar-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辨证思维能力,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值得中医药高等院校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中医诊断学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子-丹参对rd10小鼠视网膜Caspase-8、Caspase-12、Caspase-3、αB-crystall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鹏飞 欧晨 +6 位作者 彭俊 姚震 田野 杨毅敬 宋厚盼 徐剑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8-54,共7页
目的观察枸杞子-丹参对rd10小鼠视网膜Caspase-8、Caspase-12、Caspase-3、α晶状体球蛋白B(αB-crystallin)表达的影响,探讨枸杞子-丹参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rd10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枸杞子组、丹参组、杞... 目的观察枸杞子-丹参对rd10小鼠视网膜Caspase-8、Caspase-12、Caspase-3、α晶状体球蛋白B(αB-crystallin)表达的影响,探讨枸杞子-丹参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rd10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枸杞子组、丹参组、杞参组,每组8只,分别予生理盐水、维生素A溶液、枸杞子超微配方颗粒溶液、丹参超微配方颗粒溶液、枸杞子+丹参超微配方颗粒溶液灌胃,另取8只C57小鼠作为野生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剂量20 mL/kg,每日1次,连续28 d。TUNEL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形态及感光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8、Caspase-12、Caspase-3、αB-crystallin 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8、Caspase-12、Caspase-3、αB-crystallin蛋白表达。结果野生组小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正常,视网膜外层未见凋亡细胞;空白组小鼠视网膜结构不清晰,视网膜外层可见凋亡细胞;对照组、枸杞子组、丹参组小鼠视网膜结构欠清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不连续,视网膜外层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杞参组小鼠视网膜结构清晰,视网膜外层凋亡细胞数量少于空白组。与空白组、对照组、枸杞子组和丹参组比较,杞参组小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8、Caspase-12、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对照组和枸杞子组比较,杞参组小鼠视网膜组织αB-crystall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枸杞子-丹参可抑制rd10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维持视网膜正常结构,从而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细胞凋亡 枸杞子 丹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如意 宋厚盼 +5 位作者 魏艳霞 余黄合 李鑫 蔡雄 黄惠勇 刘平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284-1288,共5页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的珍稀名贵药材,具有益肺肾、补精髓之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多糖、核苷酸、甾醇等,具备多种药理作用,因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价值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冬...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的珍稀名贵药材,具有益肺肾、补精髓之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多糖、核苷酸、甾醇等,具备多种药理作用,因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价值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并展望了冬虫夏草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药理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调节IEC-6细胞迁移活性成分的分离和表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一寓 刘嘉炜 +4 位作者 司马贞华 宋厚盼 李茹柳 蔡佳仲 陈蔚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5,共7页
基于药理活性导向法,利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等分离技术从白术根部位筛选分离出1个新的多糖组分YY13008,并利用酸水解、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技术、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基于药理活性导向法,利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等分离技术从白术根部位筛选分离出1个新的多糖组分YY13008,并利用酸水解、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技术、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等表征了其分子结构.表征结果表明,YY13008为线团型均一性多糖组分,绝对分子量为6546,其分子结构是由大量果糖单元以β(2→1)果糖苷键,终末端以α(1→2)葡萄糖苷键连接构成的果聚糖.体外伤口愈合细胞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白术多糖组分YY13008可使由α-二氟甲基鸟氨酸所致的IEC-6细胞迁移抑制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其自身对IEC-6细胞迁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多糖 果聚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明目丸干预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曾梅艳 熊萌 +5 位作者 仇婧玥 喻昶 欧晨 宋厚盼 彭清华 秦裕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明目丸干预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小鼠的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将12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48只rd10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乐盯组和滋阴明目丸低、高剂量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30 d。HE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形态,... 目的探讨滋阴明目丸干预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小鼠的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将12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48只rd10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乐盯组和滋阴明目丸低、高剂量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30 d。HE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形态,测定外核层厚度和层数;视网膜电图检测视网膜功能,测量A波振幅和B波振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视网膜全层厚度;数字PCR检测穆勒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明显损伤,外核层厚度和层数明显降低,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和B波振幅明显减小,视网膜全层厚度明显变薄,视网膜GFA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明目丸低、高剂量组小鼠视网膜形态明显改善,外核层厚度和层数明显增加,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和B波振幅明显增加,视网膜GFA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滋阴明目丸高剂量组小鼠视网膜全层厚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明目丸可通过阻断穆勒细胞胶质化修复RP小鼠视网膜组织损伤,增加视网膜厚度,改善视网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滋阴明目丸 穆勒细胞 胶质化 rd10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新怡 曾梅艳 +5 位作者 宋厚盼 陈小娟 林也 蔡雄 喻嵘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0-9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左金丸化学成分,筛选并预测其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疾病数据库中与Hp感染相关的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左金丸化学成分,筛选并预测其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疾病数据库中与Hp感染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左金丸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互网络,获得左金丸抗Hp的特征性基因;通过DAVID6.8数据库对上述特征性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hubba筛选出左金丸抗Hp感染的关键靶点。结果通过TCMSP筛选、预测得到左金丸32个入血活性成分和197个作用靶点。GO分析共得到199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包含炎症反应、RNA信号转录、信号传导等152条,细胞组分包含细胞核、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物等19条,分子功能包含细胞因子活性、DNA结合、ATP结合等28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65条通路与左金丸抗Hp感染密切相关。经Cytohubba筛选得到CXCL8、IL10、IL4、VEGFA、MMP9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左金丸抗Hp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抗Hp药效及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幽门螺杆菌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靶向自噬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及其核心基因筛选 被引量:10
9
作者 仇婧玥 吴嫚婷 +6 位作者 宋厚盼 喻昶 熊萌 孙启芳 茹凯月 隆采玲 曾梅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20-25,共6页
目的分析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靶向自噬基因生物学功能,并筛选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核心基因。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并查阅文献筛选黄芪有效活性成分,在TCMSP平台和SwissTarg... 目的分析黄芪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靶向自噬基因生物学功能,并筛选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核心基因。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并查阅文献筛选黄芪有效活性成分,在TCMSP平台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中预测其靶基因。通过GEO数据库GSE98641数据集、StarBase、miRTarBase,筛选Hp相关性PU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在人类自噬数据库(HADb)筛选人类自噬基因。利用Venny平台获得三者交集基因,即为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基因。在Metascape平台对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基因做基因本体(GO)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在STRING平台构建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靶向自噬基因的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核心基因。结果筛选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2941个、Hp相关性PU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2109个、人类自噬基因232个,取交集后共获得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靶向自噬基因16个。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靶向自噬基因的GO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1/S的转变、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复合物、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细胞凋亡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筛选获得TP53、CDKN1A、CCND1、CDK1、CDK2、CDK4、CCND2、E2F1、RB1、CCND3等10个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靶向自噬核心基因。结论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与癌症通路、细胞凋亡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TP53、CDKN1A、CCND1、CDK1、CDK2、CDK4、CCND2、E2F1、RB1、CCND3等10个基因可能是黄芪治疗Hp相关性PU的靶向自噬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自噬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脾虚证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喻昶 熊萌 +5 位作者 宋厚盼 仇婧玥 隆釆玲 曾梅艳 袁承志 谭美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目的运用CiteSpace对脾虚证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31日所发表的脾虚证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及突现、关键词、时间线图、... 目的运用CiteSpace对脾虚证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31日所发表的脾虚证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及突现、关键词、时间线图、时区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474篇,英文文献61篇。中英文文献发表总体呈上升状态。中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单德红,英文文献作者为GUANG JI。中文文献发文机构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英文文献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除主题词外中文关键词前3位为动物模型、四君子汤、胃脘痛,英文关键词前3位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junzi decoction、gut microbiota;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中文文献得到15个聚类,英文文献为8个聚类,主要围绕脾虚证治疗、模型制备、脾虚证致病机制等方面展开。结论脾虚证的研究以国内研究为主,各团体间合作有待加强,脾虚证的致病机制、动物模型制备、中医药治疗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代谢组学、脾虚型胃癌和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为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小娟 曾梅艳 +4 位作者 宋厚盼 彭彩云 陈新怡 蔡雄 喻嵘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118-1124,共7页
中医学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于“胃痛”“痞满”等病证。本文从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毒热、气火观理论等方面综述其中医病机;从气血辨证、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面概述其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从溃疡分期、胃黏膜征象、胃动力、幽门螺旋杆菌检... 中医学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于“胃痛”“痞满”等病证。本文从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毒热、气火观理论等方面综述其中医病机;从气血辨证、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面概述其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从溃疡分期、胃黏膜征象、胃动力、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胃肠黏膜细胞因子及电镜检测等现代医学指标进一步探讨本病的辨证论治研究。消化性溃疡中医病机复杂,辨证困难,临床治疗可根据具体病机和证候,结合相关客观指标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 气血辨证 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微观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致病基因及治疗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涛 陈新怡 +6 位作者 朱晓彤 杨焘 陈小娟 仇婧玥 刘恒铭 冯瑶 宋厚盼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33-38,共6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键致病基因,筛选可能用于靶向治疗UC的中药活性成分。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UC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GSE87466),纳入87例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标本(包括27例广泛性UC样本和60例局限性UC...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键致病基因,筛选可能用于靶向治疗UC的中药活性成分。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UC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GSE87466),纳入87例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标本(包括27例广泛性UC样本和60例局限性UC样本)和21例健康成人结肠黏膜组织标本,筛选UC患者及正常成人结肠黏膜组织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DEGs),运用DAVID数据库对上述DEGs进行基因本体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及Cytoscape对与UC发病相关的DEGs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UC核心致病基因。采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UC致病核心基因与相关中药活性成分进行互联,得到可能用于治疗UC的中药活性成分。结果与UC发病相关的核心基因包括白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趋化因子2、趋化因子1、白细胞介素-10及白介素-2。可用于靶向治疗UC的中药成分包括白藜芦醇、槲皮素、姜黄素等。结论与UC发病相关的DEGs有279个,核心基因有白细胞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8个;获得白细胞藜芦醇、槲皮素等46个可用于治疗UC的中药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表皮生长因子 炎症反应 趋化因子 白藜芦醇 槲皮素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