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同位素技术溯源羊肚菌产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星 饶钦雄 +3 位作者 卢阳阳 耿昊 赵晓燕 宋卫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以采集自不同产地的140个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材料,基于不同产地羊肚菌碳、氮、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2)H和δ^(18O))的分布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箱线图进行产地差异描述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 以采集自不同产地的140个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材料,基于不同产地羊肚菌碳、氮、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2)H和δ^(18O))的分布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箱线图进行产地差异描述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 neural network,LVQ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产地溯源判别。结果表明,羊肚菌的δ^(13)C均值,河南与四川差异显著;羊肚菌的δ^(2)H均值,云南分别与重庆、福建、贵州差异显著;羊肚菌的δ^(18)O均值,重庆与甘肃差异显著。PCA依据不同产地δ^(2)H、δ^(15)N和δ^(13)C值差异,初步将云南与四川、重庆、贵州羊肚菌区分;云南羊肚菌排他性产地溯源最优模型为RF,预测准确率94.29%,δ^(2)H和δ^(13)C值是云南羊肚菌溯源的主要依据;河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羊肚菌排他性产地溯源最优模型分别为RF、网格搜寻法优化的SVM、遗传算法优化的SVM和遗传算法优化的SVM,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7.14%、85.71%、80.00%和97.14%,δ^(18)O值是这4个产地羊肚菌溯源的主要依据。研究表明,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为羊肚菌产地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稳定同位素 产地溯源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指数与国际同类评价量化比较 被引量:34
2
作者 宋卫国 朱迎春 +1 位作者 徐光耀 陈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55,共6页
本文将国家创新指数与国际上4个类似的评价报告进行了比较,介绍了5份报告的定位特点、指标体系、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与结果的异同,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得出了同类评价排名结果不可比、应看淡排名和注重比较分析等主要结论和观点,提出了借... 本文将国家创新指数与国际上4个类似的评价报告进行了比较,介绍了5份报告的定位特点、指标体系、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与结果的异同,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得出了同类评价排名结果不可比、应看淡排名和注重比较分析等主要结论和观点,提出了借鉴国际同类评价来完善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指数 创新评价 量化比较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卫国 饶钦雄 +2 位作者 陈珊珊 卢阳阳 张其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3-369,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50、250 mg/kg)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内标 灭蝇胺 三聚氰胺 双孢蘑菇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提取物抑制番茄灰霉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宋卫国 李宝聚 +1 位作者 石延霞 刘开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大蒜提取物 活性测定 RHIZOCTONIA 灰霉菌 大蒜提取液 番茄 植物病原真菌 药用价值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农药的环境行为浓度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卫国 李宝聚 +2 位作者 叶志华 赵志辉 石延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4-1581,共8页
根据农药的理化参数和环境参数预测农药在田间土壤中的分布浓度是进行农药管理的重要手段。以Freundlich等式衍化出来的线性吸附曲线X=Kf×C和农药指数降解动力学C(t)=C0×exp(-kt)为基础,根据农药有机碳吸附常数(Koc)、辛醇/... 根据农药的理化参数和环境参数预测农药在田间土壤中的分布浓度是进行农药管理的重要手段。以Freundlich等式衍化出来的线性吸附曲线X=Kf×C和农药指数降解动力学C(t)=C0×exp(-kt)为基础,根据农药有机碳吸附常数(Koc)、辛醇/水比常数(Kow)、半衰期(DT50)等重要参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建立了一段时间后田间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浓度、渗漏在地下水中的浓度、蒸发在空气中浓度和吸收在植物体内的浓度的预测方法,为农药管理、使用和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工具,以降低农药污染。该方法被应用于预测42种喷雾用杀菌剂和7种土壤施用杀菌剂的环境浓度。结果表明,喷雾施用丙森锌渗漏在地下水中的浓度最高,超过欧盟标准0.1μg·L-1两倍多;土壤残留浓度较大的为硫酸铜(0.039mg·kg-1)、多菌灵(0.023mg·kg-1)和甲霜灵(0.24mg·kg-1)。土壤施用90d后,噁霉灵渗漏在地下水中的浓度约为1.11μg·L-1,五氯硝基苯土壤中残留浓度更是达到1.78mg·kg-1。浓度预测结果可以与毒理学数据相结合用于农药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参数 土壤环境 不同行为 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病害控制中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的替代药剂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卫国 李宝聚 +3 位作者 叶志华 石延霞 朱春雨 吴新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236-241,共6页
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人类和环境生物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从防治效果看,温室内黄瓜叶片上喷雾施用异菌脲(0.562 kg.hm-2)、嘧霉胺(0.450 kg.hm-2)和啶菌恶唑(0.070 kg.hm-2)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控制效果... 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人类和环境生物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从防治效果看,温室内黄瓜叶片上喷雾施用异菌脲(0.562 kg.hm-2)、嘧霉胺(0.450 kg.hm-2)和啶菌恶唑(0.070 kg.hm-2)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控制效果均达到70%以上;喷雾施用氟硅唑(0.056 kg.hm-2)、嘧菌酯(0.141 kg.hm-2)、醚菌酯(0.141 kg.hm-2)和腈菌唑(0.028 kg.hm-2)对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从危害水平看,除百菌清外,根据其他几种备选农药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危害水平值均低于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防效试验和危害水平对比相结合说明,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异菌脲、嘧霉胺、啶菌恶唑3种药剂可以代替多菌灵,而氟硅唑、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可以代替甲基硫菌灵,分别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从而降低由这两种药剂使用而造成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病害控制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替代药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规划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目标选择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宋卫国 李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十五”规划 科技进步贡献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安全风险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卫国 李宝聚 赵志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共4页
农药安全性的关注焦点一直在杀虫剂领域。近年来,杀菌剂在蔬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用量越来越大,而且我国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还不高,杀菌剂使用很不规范,因此,大量的杀菌剂释放进入环境和人们的消费领域,必然会对健康和生态环... 农药安全性的关注焦点一直在杀虫剂领域。近年来,杀菌剂在蔬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用量越来越大,而且我国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还不高,杀菌剂使用很不规范,因此,大量的杀菌剂释放进入环境和人们的消费领域,必然会对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 杀菌剂 保护地蔬菜生产 生态环境 生产标准化 杀虫剂 安全性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在食用菌中的残留检测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卫国 杨慧 +2 位作者 王伟民 曲明清 张栩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6、3.5、2.3d,施药10d后,其消失率均大于90%;吡虫啉安全使用控制指标为:喷雾施药量10~30g a.i./hm2,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3d;经过残留安全评价,推荐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吡虫啉 残留检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7U装置中的一种新波导阵天线的冷却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卫国 曹云露 朱文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2-33,共2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低杂波天线的冷却研究 ,在冷却的过程中 ,选择了加压去离子水作为冷却液体来消除微波通过时所遗留下的热损 ,并运用对流传热的方法对冷却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天线 波导 杂波 冷却 消除 去离子水 装置 研究 加热 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盂肾炎中医证治进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卫国 贺支支 《江西中医药》 1996年第5期56-57,共2页
肾盂肾炎中医证治进度宋卫国指导:贺支支(江西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肾盂肾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肾盂肾炎(PN)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为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疾病,有... 肾盂肾炎中医证治进度宋卫国指导:贺支支(江西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肾盂肾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肾盂肾炎(PN)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为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本病初期多为实证,如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肾炎 病因 辩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甲状腺激素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卫国 徐友妹 +2 位作者 贺支支 皮持衡 陈人骏 《江西中医药》 1999年第2期14-14,共1页
肾脏不仅是人体一个排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同时也是多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肾脏在发生病变特别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内环境的改变,可影响激素的合成、分泌、降解和排泄速率,使血中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而各种激素... 肾脏不仅是人体一个排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同时也是多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肾脏在发生病变特别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内环境的改变,可影响激素的合成、分泌、降解和排泄速率,使血中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而各种激素中尤以甲状腺激素变化显著。本文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中医证候 甲状腺激素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金融危机为中国的发展机遇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卫国 玄兆辉 《创新科技》 2009年第3期20-22,共3页
面对正在发生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的新形势,重新思考党中央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深感我们对创新和创新发展战略还需要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全球的视野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 科学发展观 创新型 国家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莉 占绣萍 +2 位作者 颜伟中 宋卫国 马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为明确吡虫啉和氟硅唑在草莓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吡虫啉、氟硅唑在草莓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6.3 d和9.9~11.5 d... 为明确吡虫啉和氟硅唑在草莓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吡虫啉、氟硅唑在草莓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6.3 d和9.9~11.5 d。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分别按有效成分37.5和56.25 g/hm2剂量于草莓果实为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开始施药,共施2~3次,每次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7、10 d时分别采样测定,草莓中吡虫啉的残留量在0.022~0.16 mg/kg之间;400 g/L的氟硅唑乳油(EC)分别按有效成分45和67.5 g/hm2剂量于草莓果实为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开始施药,共施2~3次,每次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7、10 d时分别采样测定,氟硅唑在草莓中的残留量为0.079~0.30 mg/kg。基于此残留试验数据、各类食物的日平均膳食摄入量及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计算得到中国各类人群中吡虫啉和氟硅唑暴露的风险商(RQ)。结果表明: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急性风险商(ARQ)分别为其急性参考剂量(ARf D)的0.18%~1.0%和10%~37.7%,不存在不可接受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慢性风险商(CRQ)分别为其ADI值的18.6%~85.3%和68.3%~316.4%,其中氟硅唑对2~4岁幼童的暴露风险超过100%,存在明显风险,但草莓中的氟硅唑对其全膳食暴露风险的贡献率不超过3.2%,并非其主要风险源;两种农药对其他暴露人群均不存在明显膳食风险。中国尚未制定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本研究推荐的吡虫啉和氟硅唑的MRL值对消费者长期慢性暴露风险的保护水平(CPLc)分别为18~109倍和2~13倍,短期急性暴露风险的保护水平(CPLa)分别为121~725倍及6~36倍,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均较高。建议: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MRL值均可定为0.5 mg/kg,安全间隔期可分别为3 d和5 d;但对于2~4岁幼童,应充分关注氟硅唑对其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吡虫啉 氟硅唑 农药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啶虫脒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中的残留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其才 董茂锋 +6 位作者 宋卫国 付白莲 王伟民 赵志辉 王坦 陈珊珊 曲明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9,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测定了双孢蘑菇及其覆土和培养料中啶虫脒的残留量,研究了啶虫脒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中的残留规律。样品以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0.02~3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测定了双孢蘑菇及其覆土和培养料中啶虫脒的残留量,研究了啶虫脒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中的残留规律。样品以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0.02~3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7%~9.6%。在不同施药水平下,啶虫脒在覆土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方程,平均半衰期分别为34和23 d。覆土单独施药后啶虫脒会向培养料迁移,培养料内的啶虫脒残留量总体先升高后降低。随覆土或培养料中啶虫脒施药剂量的增加,双孢蘑菇中啶虫脒的残留量随之增加,当啶虫脒在覆土或培养料中的施药量有效成分在10~250 mg/kg之间时,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在0.03~2.6 mg/kg之间,且第一潮、第二潮和第三潮菇间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处理剂量下,覆土单独施药后蘑菇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培养料单独施药后蘑菇中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啶虫脒 双孢蘑菇 消解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农药残留安全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慧 赵志辉 +2 位作者 王瑞霞 董茂锋 宋卫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概述食用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预测基础研究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对于开展相关研究、控制农药残留危害、确保食用菌产品安全和贸易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食用菌 农药残留 吸收 降解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烟雾的多波长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建华 袁宏永 +1 位作者 范维澄 宋卫国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采用多波长激光同时与火灾烟雾和非火灾气溶胶相作用 ,研究了火灾烟雾对多波长激光的衰减特性 ,得到了熏香烟雾和柴油明火烟雾等 5种典型火灾烟雾和非火灾气溶胶的 3对波长消光系数比的数值 .结果表明 ,消光系数比反映了气溶胶粒子对两... 采用多波长激光同时与火灾烟雾和非火灾气溶胶相作用 ,研究了火灾烟雾对多波长激光的衰减特性 ,得到了熏香烟雾和柴油明火烟雾等 5种典型火灾烟雾和非火灾气溶胶的 3对波长消光系数比的数值 .结果表明 ,消光系数比反映了气溶胶粒子对两个波长激光衰减的相对程度 ,仅与气溶胶的本质特征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烟雾 多波长 衰减特性 消光系数比 火灾探测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及其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其才 饶钦雄 +6 位作者 汤倩倩 陈珊珊 刘星 宋玮 关舒会 王献礼 宋卫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3-830,共8页
为明确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残留动态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基质(覆土和培养料)中拌料施药的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分析,检测了3种农药在双孢蘑... 为明确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残留动态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基质(覆土和培养料)中拌料施药的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分析,检测了3种农药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建立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经验证,在二嗪磷分别以0.0003、0.003、0.1 mg/kg为添加水平,毒死蜱和辛硫磷分别以0.0006、0.006、0.1 mg/kg为添加水平下,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检出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1 mg/kg、毒死蜱和辛硫磷均为0.0002 mg/kg,定量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3 mg/kg、毒死蜱0.0006 mg/kg和辛硫磷0.0006 mg/kg。在2和10mg/kg两个施药水平下,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10.6、13.6 d和5.6、11.4、12.3 d;在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9、41.7、27.2 d和41.7、48.1、36.8 d,且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快于在覆土中的。在施药剂量不超过10 mg/kg的条件下,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毒死蜱残留量最高,为0.014 mg/kg,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其余均低于现行日本、欧盟和美国规定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类农药 二嗪磷 毒死蜱 辛硫磷 双孢蘑菇 残留 消解动态 栽培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粒工艺对饲料中β-葡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海锋 刘泽辉 +1 位作者 宋卫国 赵志辉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37,47,共4页
试验随机抽取饲料厂不同制粒工艺生产的饲料样品,检测5个不同生产阶段———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和打包处样品的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通过对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 试验随机抽取饲料厂不同制粒工艺生产的饲料样品,检测5个不同生产阶段———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和打包处样品的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通过对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酶活性显著下降,在60℃调质温度下,耐高温型β-葡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保存率分别为91.30%和90.40%;在85℃调质温度下,β-葡聚糖酶活酶活和纤维素酶活保存率分别为36.70%和5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Β-葡聚糖酶 纤维素酶 制粒工艺 调质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指标监测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修全 玄兆辉 +1 位作者 高昌林 宋卫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4,40,共5页
对科技成果转化指标的监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现阶段如何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监测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指标体系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