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卫东山水画作品选
1
作者 宋卫东 《上海艺术家》 2009年第1期70-70,共1页
宋卫东 号羽人,自诩得道之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羽人山水画用笔用墨远学宋元,近学明清诸家,融民间绘画审美意象于一体,追求山水画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其作品内容多取材于齐鲁山水风貌。现... 宋卫东 号羽人,自诩得道之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羽人山水画用笔用墨远学宋元,近学明清诸家,融民间绘画审美意象于一体,追求山水画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其作品内容多取材于齐鲁山水风貌。现供职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担任艺术系主任职务,副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宋元 作品选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曲阜师范大学 艺术精神 审美意象 民间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技术在三山岛金矿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振 李海龙 +5 位作者 李佳伦 宋卫东 李杨 张少鹏 夏文浩 梁鹏亮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103-108,122,共7页
天井掘进是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相较于普通法成井及反井钻机成井,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可有效提高天井掘进的安全性及施工效率。由于不同矿山矿岩性质不尽相同,亟需探索适合三山岛金矿的爆破成井施工方案。选取三山岛金矿西山矿... 天井掘进是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相较于普通法成井及反井钻机成井,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可有效提高天井掘进的安全性及施工效率。由于不同矿山矿岩性质不尽相同,亟需探索适合三山岛金矿的爆破成井施工方案。选取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24勘探线左右的-540~-555 m泄水井作为工业试验场地,根据矿岩条件及泄水井尺寸,进行了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方案设计,并提出了凿岩、堵塞、装药、连线及爆破的具体施工工艺要求。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泄水井成型规整,爆破块度均匀,上下部巷道稳定性较好。本次实践为可为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在类似矿山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成井 泄水井 爆破参数 直孔掏槽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研究
3
作者 侯成录 宋卫东 +4 位作者 李佳伦 李杨 夏文浩 梁鹏亮 张少鹏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天井工程是国防和民用地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凿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深孔爆破成井的效果,由于炮孔偏斜在现场实施中不可避免,因此,需开展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研究。通过精确测量炮孔的深度和位置,实现了炮... 天井工程是国防和民用地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凿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深孔爆破成井的效果,由于炮孔偏斜在现场实施中不可避免,因此,需开展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研究。通过精确测量炮孔的深度和位置,实现了炮孔三维模型构建,从而减少了炮孔位置的不确定性。基于不同高度的炮孔剖面图,对爆破成井方案进行了优化,将一次爆破成井修改为分次爆破成井,第一次爆破高度约3~4 m,第二次爆破高度约7 m,并根据炮孔实测位置调整了炮孔起爆顺序。现场工业试验表明,爆破后天井断面符合设计要求,整体成型良好,爆破块度均匀,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本次实践对类似矿山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成井 炮孔偏斜 炮孔三维建模 方案优化 爆破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路径研究——基于制度演进与苏州实践的考察
4
作者 刘韬 彭璐 宋卫东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基于制度演进视角并结合苏州实践展开深入考察。首先剖析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相关语义嬗变以及从手工业到传统技艺在历史语境下的转型演进,其中涵盖了古代手工业...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基于制度演进视角并结合苏州实践展开深入考察。首先剖析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相关语义嬗变以及从手工业到传统技艺在历史语境下的转型演进,其中涵盖了古代手工业在制度性束缚下的生存逻辑,以及非遗保护中政策赋能与文化重构所带来的技艺转型。接着对保护逻辑进行范式转换研究,从多维角度解析保护逻辑,探讨生产性保护的边界与创新。以苏州为实践样本,研究文旅融合驱动非遗振兴的路径,包括传统技艺非遗的文旅价值转化以及“多元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最后探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策略。本研究旨在为传统技艺类非遗在新时代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 护路径 苏州市光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海底矿山开采及治理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杨 夏文浩 +3 位作者 宋卫东 康明超 杜云龙 张开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山开采的主要方式,在长期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采空区以及不稳定区域需要进行充填注浆处理。针对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在治理后的稳定性评价问题,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该矿区开采及治理后全过程稳定性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层次... 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山开采的主要方式,在长期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采空区以及不稳定区域需要进行充填注浆处理。针对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在治理后的稳定性评价问题,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该矿区开采及治理后全过程稳定性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将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D-S证据理论的评判指标,进行治理后的岩体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整体的变形量增长缓慢,塑性区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充填治理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效果;治理情况、治理后围岩力学状态对岩体稳定性影响最大,治理前稳定性次之,地质因素影响最小。因子层中,采空区治理率影响最大。通过D-S证据理论证明所有水平在治理后处于稳定状态,其中-165 m水平稳定性相对较差,-240 m水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层次分析法 D-S证据理论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琬晴 张丰收 +3 位作者 强军 宋卫东 尹丹婷 安青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性差,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影像组学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可将医学影像中的组织病理学、肿瘤生物学等信息转化为高维量化特征信息,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与统计分...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性差,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影像组学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可将医学影像中的组织病理学、肿瘤生物学等信息转化为高维量化特征信息,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协助临床进行肿瘤的早期诊疗。本文介绍了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病理分级、微血管侵犯与免疫组化标志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数据量、模型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可向多中心、多任务等方向发展,以期为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鉴别诊断 病理分级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铁矿高阶段并段开采结构参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劲 张欢 +1 位作者 梅林芳 宋卫东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36-42,53,共8页
目的:针对大冶铁矿随着采深的降低矿石储量逐渐减小的问题,将-450 m中段及-540 m中段进行并段开采是解决深部开采开拓工程量大、投资高的有效途径,充填法高阶段并段开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有待进行探索及研究。为保证大冶铁矿高阶段并... 目的:针对大冶铁矿随着采深的降低矿石储量逐渐减小的问题,将-450 m中段及-540 m中段进行并段开采是解决深部开采开拓工程量大、投资高的有效途径,充填法高阶段并段开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有待进行探索及研究。为保证大冶铁矿高阶段并段开采安全高效进行,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质量分级结果,开展了大冶铁矿采场高阶段并段开采结构参数优化研究。方法:基于Q系统岩体分级的采场最大无支护跨度计算方法,引入矿岩质量指标,分析矿山各个巷道开采安全要求和断面尺寸,合理确定相应的采场结构参数,计算得到采场最大允许安全跨度。针对高阶段并段开采扰动对上覆岩层的影响,利用FLAC 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采场高度为105、120、135 m三种方案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开采方案下采场顶底板位移变化值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当阶段高度不超过120 m时,最大位移出现在顶底板中部且变形较小,出现塑性破坏区较少,能保证矿山安全开采。当采场高度达到135 m时,充填体两侧出现拉应力,采场两侧充填体位移量较大,超过采场稳定性。结论:1)结合“Q系统岩体分级的采场最大无支护跨度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岩体完整性、节理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大冶铁矿高阶段并段开采极限跨度为20 m。2)基于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三种采场阶段高度一步骤和二步骤回采前后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对比分析,确定采场高度不宜超过120 m。意义:研究结果以期为大冶铁矿高阶段并段安全开采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依据,并为国内外同类矿山高阶段开采采场结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段开采 数值模拟 采场结构参数 二步骤回采 参数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阶段嗣后充填采场围岩破坏规律及其巷道控制技术 被引量:31
8
作者 宋卫东 徐文彬 +2 位作者 万海文 王文潇 王文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87-292,共6页
以和睦山铁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软件模拟和现场地压显现调查,分析了大阶段嗣后充填采场围岩破坏规律及周边巷道破坏失稳原因;在各分段巷道关键部位,布置了12个变形监测点和4个应力监测点,采用数显收敛计和应力计对巷道表面变形和应力... 以和睦山铁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软件模拟和现场地压显现调查,分析了大阶段嗣后充填采场围岩破坏规律及周边巷道破坏失稳原因;在各分段巷道关键部位,布置了12个变形监测点和4个应力监测点,采用数显收敛计和应力计对巷道表面变形和应力变化进行了监测,总结了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增加初次支护强度,采用锚索喷锚网和U型钢可伸缩支架联合分级支护控制措施方案。实践证明:围岩稳定性是大阶段嗣后充填法运用的关键因素;优化后支护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巷道稳定性,减少了二次支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嗣后充填 地压 稳定性 分级支护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区溜井卸矿冲击载荷作用的理论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64
9
作者 宋卫东 王洪永 +1 位作者 王欣 杜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32,340,共8页
以运动学理论为基础对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规律进行理论推导,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冲击时法向冲击力较大,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法向冲击力逐渐减弱切向冲击力逐渐增强,对井壁造成的破坏由以法向... 以运动学理论为基础对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规律进行理论推导,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冲击时法向冲击力较大,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法向冲击力逐渐减弱切向冲击力逐渐增强,对井壁造成的破坏由以法向破坏为主转变为剪切破坏为主;(2)冲击点的间隔越来越大,冲击角度逐渐减小,矿石经过2~3次冲击井壁之后垂直落入井中;(3)理论推导得到形成的2个冲击带位于井口下2.0~5.6m及26.4~38.2m处,试验得出的破坏范围为井口下1.95~10.2m及19.4~40.2m处,试验所得的冲击带范围较理论推导结果略大;(4)处于冲击区域的压力盒数据变化最大,处于矿石磨损区域的压力盒数值变化较小且变化趋势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理论推导 冲击带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密探测的金属矿山采空区群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宋卫东 付建新 +1 位作者 杜建华 张朝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81-3787,共7页
采空区群的稳定性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而在区域内存在一种群效应。准确地掌握采空区群的三维形态和空间的相对位置是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前提。以石人沟铁矿为背景,利用空区探测系统(CMS)对采空区进行了精密探测,并对探测数据进行处... 采空区群的稳定性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而在区域内存在一种群效应。准确地掌握采空区群的三维形态和空间的相对位置是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前提。以石人沟铁矿为背景,利用空区探测系统(CMS)对采空区进行了精密探测,并对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在此基础上,应用3Dmine建立了采空区群的三维空间模型,经过进一步处理实现了与FLAC3D的耦合,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对采空区群区域的应力场、位移场进行了分析,对群区域内的群效应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群区域地表位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表最大位移面积和采空区水平面积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的群效应使应力和位移较单个采空区时都有了较大增加,且增加幅度并不是单纯的叠加,这种效应加剧了采空区的危险等级,将CMS、3Dmine和FLAC3D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为采空区群得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准确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采空区群 空区探测系统 三维建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宋卫东 曹帅 +2 位作者 付建新 江国建 吴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71-277,共7页
为研究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以招金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从矿柱载荷、强度、失稳形式及影响因素确定四方面推导出两种矿柱形式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设计采用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对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主... 为研究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以招金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从矿柱载荷、强度、失稳形式及影响因素确定四方面推导出两种矿柱形式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设计采用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对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主要影响因素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矿柱宽度、矿体开采深度和矿房宽度3个主要因素对矿柱稳定性影响程度是最为剧烈的;矿柱安全系数随着矿柱宽度地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增且递增速率不断加大,随矿体开采深度地增加呈幂函数形式递减且递减速率逐渐变缓,随矿房宽度地增加呈负指数形式递减且降低速率逐渐变慢。利用DPS和Matlab建立的矿柱安全系数回归方程得出保证安全生产的合理矿柱尺寸,矿房宽度应不超过8 m,布置条形矿柱宽度应不小于3.6 m,布置方形矿柱宽度应不小于5.9 m。结合采场矿柱布置实际,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为下中段矿体回采矿块布置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敏感性分析 矿柱稳定性 安全系数法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崩落法开采顶板围岩崩落机理与塌陷规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宋卫东 杜建华 +1 位作者 尹小鹏 唐国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以湖北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结合2个钻孔实时监测的顶板围岩崩落曲线、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钻孔岩芯资料,揭示顶板围岩崩落过程的基本特点和机理。其次建立了103个沉降点和55个水平位移点的地表塌陷监测系统,通过对15... 以湖北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结合2个钻孔实时监测的顶板围岩崩落曲线、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钻孔岩芯资料,揭示顶板围岩崩落过程的基本特点和机理。其次建立了103个沉降点和55个水平位移点的地表塌陷监测系统,通过对15个月观测资料,特别是对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水平位移量与时间曲线的关系,以及沉降漏斗发展过程剖面图分析,总结出西区地表变形的量值特征和一般规律。初步揭示了金属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顶板围岩崩落机理和地表沉陷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顶板围岩 崩落机理 地表塌陷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照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卫东 张宏娜 +5 位作者 陈海军 朱军 郭东权 赵惠东 王允 赵梅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54-457,共4页
γ射线辐照技术作为食品加工的绿色高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结合国内外食品辐照加工研究和应用实例,介绍了食品辐照技术原理、特点、安全性及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Γ射线 食品辐照 食品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铁矿东露天转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宋卫东 匡忠祥 尹小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1,22,共4页
合理确定产量规模是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大冶铁矿生产规模的影响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选优 ,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验证 ,得到露天转地下后地下生产的最佳生产规模 。
关键词 铁矿 露天转地下开采 矿山 灰色系统理论 综合 生产规模 计提 经济 决策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围岩破坏规律的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卫东 付建新 王东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以攀枝花尖山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围岩的破坏机理及移动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在物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利用应力数据采集箱、全站仪以及数码摄像... 以攀枝花尖山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围岩的破坏机理及移动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在物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利用应力数据采集箱、全站仪以及数码摄像设备等手段监测模型的应力、位移和破坏过程;对围岩的应力、位移及裂纹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围岩在开采过程中破坏及移动的基本规律。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从围岩的应力变化、位移变化、塑性区分布及错动角变化等方面对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围岩的应力经过了一个急速变化到缓慢变化,直至趋于稳定的过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围岩的破坏程度及范围递增、塑性区范围不断扩大,剪切破坏主要集中在两侧边坡的边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围岩破坏规律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错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地压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卫东 梅林芳 +1 位作者 谭玉叶 黄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6,39,共5页
以大冶铁矿井下车间采场结构参数调整为工程背景,依据宏观调查和巷道围岩变形实测资料,采用位移反分析的方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从应力变化规律、位移场分布特征和塑性破坏区变化特点等多个方面,对采场结构参数调整前后的采场... 以大冶铁矿井下车间采场结构参数调整为工程背景,依据宏观调查和巷道围岩变形实测资料,采用位移反分析的方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从应力变化规律、位移场分布特征和塑性破坏区变化特点等多个方面,对采场结构参数调整前后的采场地压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研究揭示了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采场地压的基本变化规律,对于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地下金属矿山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间距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采场地压 FLAC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10号线光华路站桩基础控制地表沉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卫东 冯瑞芳 马伟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5,共6页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光华路站为工程背景,根据车站中洞标准断面设计图和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三维仿真计算模型,进行洞桩法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结构受力、周围地层土体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光华路站为工程背景,根据车站中洞标准断面设计图和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三维仿真计算模型,进行洞桩法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结构受力、周围地层土体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车站洞桩法整个施工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累计为14.8 mm,说明合格的桩基础可以将地表沉降量控制在小于30 mm规范要求之内;上部拱部土体开挖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量为6.7 mm,占地表沉降总量的45.0%,说明拱部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拱顶超前管棚的等级和及时性,采取有效措施对拱部地层进行预加固或预支护处理,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施工 洞桩法 桩基础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与采准巷道围岩作用机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宋卫东 赵增山 王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3,共3页
断层破碎带经常引起金属矿山采准巷道的垮冒 ,对围岩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为评价程潮铁矿断层破碎带对采准巷道的作用 ,在详细进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模拟不同倾角、不同距离的断层破碎带与巷道围岩的... 断层破碎带经常引起金属矿山采准巷道的垮冒 ,对围岩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为评价程潮铁矿断层破碎带对采准巷道的作用 ,在详细进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模拟不同倾角、不同距离的断层破碎带与巷道围岩的相互作用过程 ,进行应力、位移和塑性区 3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对不同倾角的断层破碎带 ,位移变化最大的是 10°断层 ,断层破碎带离巷道越近 ,对围岩稳定的影响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采准巷道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库内爆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卫东 吴开腾 宁建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9-1334,共6页
利用自编程序MMIC3D建立了机库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三维Youngs界面技术对战斗部侵彻机库后发生爆炸情况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后处理软件Visc3D分析了冲击波在机库内的分布情况,在与实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关... 利用自编程序MMIC3D建立了机库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三维Youngs界面技术对战斗部侵彻机库后发生爆炸情况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后处理软件Visc3D分析了冲击波在机库内的分布情况,在与实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关键点的压力曲线和一些规律性的仿真结果,并且通过计算结果的动画处理,清晰地看到战斗部在机库内部爆炸后所形成冲击波的传播规律。这些结果与规律基本符合物理现象和理论分析,对爆炸场近、远场的物理过程及其效应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如何高效毁伤机库内的飞机、人员以及相关设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场 冲击波 三维数值模拟 内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泥石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卫东 王艳辉 +2 位作者 杜建华 王永清 刘红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在井下泥石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气降雨量及其持续天数、黄土厚度及性质、地表塌陷、矿山开采、... 在井下泥石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井下泥石流形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气降雨量及其持续天数、黄土厚度及性质、地表塌陷、矿山开采、地表水人为排放等对井下泥石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成果为井下泥石流发生危险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泥石流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