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空反导一体化指挥协同效能评估
1
作者 郭蓬松 李宁 +1 位作者 李为民 宋占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针对当前防空反导一体化指挥协同缺乏科学效能评估方法问题,构建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造了一个差值平方根直觉模糊熵,以此来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和评估专家权重,运用改进的TOPSIS方法进行效能评估,并通过与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针对当前防空反导一体化指挥协同缺乏科学效能评估方法问题,构建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造了一个差值平方根直觉模糊熵,以此来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和评估专家权重,运用改进的TOPSIS方法进行效能评估,并通过与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验证改进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评估结果可为指战员提供作战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反导一体化 指挥协同 直觉模糊熵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战云”的防空反导体系架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占福 赵全习 +1 位作者 范成礼 胡静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1,129,共6页
针对未来防空反导体系发展建设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防空反导体系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深入分析“作战云”概念定义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作战云”的防空反导体系架构,构建了包括应用层、管理层、应用层的防空反导体系架构,探讨... 针对未来防空反导体系发展建设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防空反导体系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深入分析“作战云”概念定义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作战云”的防空反导体系架构,构建了包括应用层、管理层、应用层的防空反导体系架构,探讨了其特点优势,并分析了基于“作战云”的防空反导体系典型防空反导作战流程,对我军防空反导体系发展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云 防空反导 体系架构 作战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策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占福 赵全习 +1 位作者 范成礼 黄懿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5,共6页
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强国持续加强空袭兵器的发展应用,致使地面防空兵独立作战难以应对高科技的航空兵编队突防攻击,“信火一体”(信息与火力一体化)防空作战能够有效拓宽对抗维度、提高打击精度、增加防御强度。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条件下... 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强国持续加强空袭兵器的发展应用,致使地面防空兵独立作战难以应对高科技的航空兵编队突防攻击,“信火一体”(信息与火力一体化)防空作战能够有效拓宽对抗维度、提高打击精度、增加防御强度。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航空兵编队突防样式及威胁的基础上,从信息防空与火力防空的相互配合、信息支援与联合一体等方面分析研究了“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的必要性,对“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作战运用进行了探析思考,并聚焦实战提出了“信火一体”抗击航空兵编队突防的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火一体 航空兵编队 突防 防空作战 一体化作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支援地面防空作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占福 赵全习 +1 位作者 胡文志 黄懿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7,共6页
无人机以其低成本、低伤亡、多能高效的优势,不断改变战争的交战规则,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根据无人机支援作战的优势,探索无人机在预警探测、电子对抗、信息通联、引导打击、伪装防护、运输投送、实战化训练等防空作战中的支... 无人机以其低成本、低伤亡、多能高效的优势,不断改变战争的交战规则,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根据无人机支援作战的优势,探索无人机在预警探测、电子对抗、信息通联、引导打击、伪装防护、运输投送、实战化训练等防空作战中的支援行动,提出无人机在地面防空部队的发展建议,对无人机快速融入防空作战体系,提升防空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支援作战 防空作战 协同作战 制胜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随机变异及感知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懿 梁放驰 +1 位作者 范成礼 宋占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8-438,共11页
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PSO)在求解高维空间中复杂函数时容易发生“早熟”现象,根据粒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和散布特点,提出带随机变异因子和动态感知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算法通过引入对邻域具有质疑策略的随机变异因子,促使个体粒子对... 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PSO)在求解高维空间中复杂函数时容易发生“早熟”现象,根据粒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和散布特点,提出带随机变异因子和动态感知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算法通过引入对邻域具有质疑策略的随机变异因子,促使个体粒子对自身邻域进行探索,降低粒子因过于信赖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而发生的“早熟”现象,从而改进速度更新策略;同时,为粒子位置更新引入感知因子,使粒子在同一维度上动态自适应控制自身与其他粒子的空间距离,从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通过测试函数实验、算法对比分析实验、随机参数影响实验和算法复杂性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高维空间中的复杂函数等问题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随机变异因子 动态感知因子 局部最优 全局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