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钢化对载人航天器舷窗玻璃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力昕 胡行方 吴国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49,共7页
根据载人航天器热钢化舷窗玻璃中应力分布的特点,导出了钢化玻璃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玻璃热钢化的强化特点。通过该模型,对钢化程度、玻璃厚度以及裂纹尺寸对玻璃强度和裂纹扩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指出在相同的钢化程度... 根据载人航天器热钢化舷窗玻璃中应力分布的特点,导出了钢化玻璃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玻璃热钢化的强化特点。通过该模型,对钢化程度、玻璃厚度以及裂纹尺寸对玻璃强度和裂纹扩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指出在相同的钢化程度下,热钢化玻璃的断裂应力随玻璃厚度的增加而提高,而非钢化玻璃的断裂应力并不受玻璃厚度的影响。还针对钢化玻璃临界应力强度因子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由于KIC+Kr不是材料的物性参数,不能作为钢化玻璃临界应力强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舷窗 钢化玻璃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舷窗玻璃的强度检验方法和寿命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力昕 胡行方 吴国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31,共7页
以断裂力学为基础,结合热钢化玻璃应力分布的特点,首次提出了热钢化玻璃的检验试验和寿命预测方法,为热钢化舷窗玻璃的强度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示例的计算表明,即使通过相同的检验应力,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允许的使用应力是不同的;... 以断裂力学为基础,结合热钢化玻璃应力分布的特点,首次提出了热钢化玻璃的检验试验和寿命预测方法,为热钢化舷窗玻璃的强度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示例的计算表明,即使通过相同的检验应力,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允许的使用应力是不同的;不同环境下,同样的使用应力,玻璃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舷窗 玻璃 应力分布 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舷窗玻璃的强度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力昕 胡行方 吴国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7,共6页
通过对玻璃强度理论的综述,分析了舷窗玻璃的强度特性。指出舷窗玻璃强度设计必须以玻璃的断裂机理为依据,而不能仅按传统上的杭张强度或抗折强度等指标作为选材标准。舷窗玻璃的强度受表面微裂纹影响很大,要保证舷窗玻璃强度达到设... 通过对玻璃强度理论的综述,分析了舷窗玻璃的强度特性。指出舷窗玻璃强度设计必须以玻璃的断裂机理为依据,而不能仅按传统上的杭张强度或抗折强度等指标作为选材标准。舷窗玻璃的强度受表面微裂纹影响很大,要保证舷窗玻璃强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必须对玻璃表面的裂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考虑到玻璃的亚临界裂纹生长,舷窗玻璃使用前应避免在大气环境中长时间受力。在舷窗结构设计时还应避免使处于张应力的表面与水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强度 舷窗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力昕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4期12-14,共3页
焦点: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问题根源是相关基础研究不足,源头和底层问题没有搞清楚。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卡脖子”问题是对基础研究不重视造成的,根源在于,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难以安下心来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科研评价体系 高技术发展 问题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掺杂MoO_3薄膜的制备与电致-光致变色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章俞之 黄银松 +3 位作者 曹韫真 快素兰 宋力昕 胡行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采用过氧溶胶 -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具有电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特性的 1 0mol%Li掺杂MoO3 薄膜。对薄膜循环伏安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 ,经 1 2 0℃处理的Li+ 掺杂MoO3 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电致变色性能。采用Raman光谱对L... 采用过氧溶胶 -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具有电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特性的 1 0mol%Li掺杂MoO3 薄膜。对薄膜循环伏安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 ,经 1 2 0℃处理的Li+ 掺杂MoO3 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电致变色性能。采用Raman光谱对Li+ 掺杂MoO3 薄膜光变色前后结构的分析表明 ,薄膜经紫外光照后结构进行了重组 ,有序性增强 ,且吸收光谱研究表明薄膜具有较好的光致变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掺杂 制备 MoO3薄膜 电致变色 光致变色 溶胶-凝胶法 锂掺杂 氧化钼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热控涂层的真空-紫外辐照试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章俞之 曹韫真 +2 位作者 吴岭南 宋力昕 陈杰锋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1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无机热控涂层是航天器常用的一类热控涂层。文章采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真空-紫外辐照装置,选用合适的加速倍率,对国内几种常用的热控涂层进行了10 000 ESH以上的辐照试验,原位测量了各阶段试验样品的太阳吸收比,获得了这些热控涂... 无机热控涂层是航天器常用的一类热控涂层。文章采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真空-紫外辐照装置,选用合适的加速倍率,对国内几种常用的热控涂层进行了10 000 ESH以上的辐照试验,原位测量了各阶段试验样品的太阳吸收比,获得了这些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比变化曲线,验证了热控涂层的"漂白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热控制专家进行热设计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真空-紫外辐照 太阳吸收比 光谱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溅射沉积Co掺杂ZnO薄膜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学超 施尔畏 +2 位作者 陈之战 张华伟 宋力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3-957,共5页
采用磁约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溅射法(ICP-PVD)在Si(100)和石英玻璃衬底上沉积了Zn0.95Co0.05O薄膜。XRD谱显示薄膜具有较强的(002)衍射峰,表明Zn0.95Co0.05O薄膜为c轴择优取向生长;透过光谱显示Zn0.95Co0.05O薄膜具有良好的透过性,... 采用磁约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溅射法(ICP-PVD)在Si(100)和石英玻璃衬底上沉积了Zn0.95Co0.05O薄膜。XRD谱显示薄膜具有较强的(002)衍射峰,表明Zn0.95Co0.05O薄膜为c轴择优取向生长;透过光谱显示Zn0.95Co0.05O薄膜具有良好的透过性,其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平均透过率大于80%,吸收光谱表明Co2+取代了Zn2+处于四配位晶体场中;喇曼光谱证明Zn0.95Co0.05O薄膜具有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室温PL谱测量发现在可见光的蓝光波段和绿光波段存在较宽的发光带,却没有发现本征的近紫外光发射,这是由于Co掺杂后引入较多的缺陷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CO掺杂 溅射沉积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法玻璃熔窑内液流运动和传热三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承绪 宋力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浮法玻璃熔窑内液流运动特性。发现,在投料池中存在一个独特的循环液流;在配合料层覆盖下的上层玻璃液由两侧池壁流向中心线,与热点处情况刚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法玻璃 熔窑 数学模拟 热传递 玻璃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考核方法
9
作者 杜继实 宋力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189,共7页
针对空间电离辐照的复杂性,在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动力学研究基础上,讨论了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考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学的考核方法。基于该方法,以K9-HL玻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特定轨道(近地点350km,远地点425km,轨... 针对空间电离辐照的复杂性,在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动力学研究基础上,讨论了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考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学的考核方法。基于该方法,以K9-HL玻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特定轨道(近地点350km,远地点425km,轨道倾角51.6°)下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过程,分析了特定轨道下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特征,结果显示:K9-HL玻璃特征轨道在轨20年后蓝光区域透过率降低严重导致其必然呈现淡黄色,严重影响了其作为高性能无色光学材料的使用。此外,对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60)Co-γ射线辐照考核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采用^(60)Co-γ射线作为辐照源分析玻璃空间电离辐照着色损伤可能引入较大误差,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60)Co-γ射线在玻璃中的作用深度极大及考核方法未考虑色心弛豫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空间电离辐照 动力学 色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砚状ZnO/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云龙 章俞之 +3 位作者 宋力昕 郭云峰 吴岭南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4-2292,共9页
采用一步溶液法制备了具有砚状形貌的ZnO/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ZnO形貌、石墨烯的复合状态和砚状ZnO的生长机理;通过测试300W氙灯对甲基蓝溶液(MB)的光催化效率,... 采用一步溶液法制备了具有砚状形貌的ZnO/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ZnO形貌、石墨烯的复合状态和砚状ZnO的生长机理;通过测试300W氙灯对甲基蓝溶液(MB)的光催化效率,研究制备条件、形貌结构对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复合物光致发光(PL)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研究石墨烯复合物对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以及光吸收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砚状ZnO的生长机理为"掏蚀机理";复合石墨烯增强了这种ZnO的光吸收效率、降低了ZnO的带隙,并且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几率,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砚状ZnO的砚底上表面粗糙,有利于反应面积的增加,砚底的厚度较薄,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在较强的内建电场下迅速向相反方向分离,降低其复合几率,从而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砚状ZnO 石墨烯 复合物 光催化降解 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醇盐溶胶-凝胶法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的光谱学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嘉国 章俞之 +2 位作者 乐军 宋力昕 胡行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由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TMDD(HO(EO)xC14(EO)yOH)为结构导向模板,改进EISA(挥发诱导自组装)镀膜工艺经300℃焙烧制得具有连续、均一和光学透明特点的蠕虫介孔纳米晶孔壁氧化钨薄膜.采用SEM、TEM和Raman光谱对此种薄膜的介孔纳米结... 由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TMDD(HO(EO)xC14(EO)yOH)为结构导向模板,改进EISA(挥发诱导自组装)镀膜工艺经300℃焙烧制得具有连续、均一和光学透明特点的蠕虫介孔纳米晶孔壁氧化钨薄膜.采用SEM、TEM和Raman光谱对此种薄膜的介孔纳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光谱电化学、XPS和椭偏谱等方法,研究了该薄膜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致变色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在633nm波长处的循环可逆透过率调制幅度可达75%以上,并且其电致变色机理具有显著的双注入吸收调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氧化钨 薄膜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ce in magnetic properties between Co-doped ZnO powder and thin film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学超 施尔畏 +3 位作者 陈之战 张华伟 张涛 宋力昕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770-1775,共6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Zn0.95Co0.05O polycrystalline powder and thin film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technique under the similar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former does not show typical ferromagnetic behaviour, whi...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Zn0.95Co0.05O polycrystalline powder and thin film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technique under the similar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former does not show typical ferromagnetic behaviour, while the latter exhibits obvious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at 5 K and room temperature. The UV-vis spectra and x-ray absorption spectra show that Co2+ ions are homogeneously incorporated into ZnO lattice without forming secondary phases.The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film and powder sample is the c-axis (002)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indicat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asurement, which may be the reason why Zn0.95Co0.05O film shows ferromagnetic behavio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CO-DOPED crystalline orientation MAGNET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n-doped ZnO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学超 张华伟 +4 位作者 张涛 陈博源 陈之战 宋力昕 施尔畏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371-1376,共6页
A series of Mn-doped ZnO films have been prepared in different sputtering plasmas by using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nhanced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The films show paramagnetic behaviour when they are deposi... A series of Mn-doped ZnO films have been prepared in different sputtering plasmas by using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nhanced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The films show paramagnetic behaviour when they are deposited in an argon plasma. The Hall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ferromagnetism cannot be realized by increasing the electron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s obtained when the films are deposited in a mixed argon-nitrogen plasma.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antiferromagnetic ordering is favoured in the case of the substitution of Mn^2+ for Zn^2+ without additional acceptor doping. The substitution of N for O (NO^-) is necessary to induce ferromagnetic couplings in the Zn-Mn-O system. The hybridization between N 2p and Mn 3d provides an empty orbit around the Fermi level. The hopping of Mn 3d electrons through the empty orbit can induce the ferromagnetic coupling. The ferromagnetism in the N-doped Zn-Mn-O system possibly originates from the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Mn^2+ and Mn^3+ via NO^-, The key factor is the empty orbit provided by substituting N for O, rather than the conductivity type or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doped ZnO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低温发射率测试装置及应用评估
14
作者 马佳玉 章俞之 +2 位作者 吴岭南 于云 宋力昕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5年第3期270-275,共6页
为了准确评估航天器热控材料在空间深冷环境中的热辐射性能,研制了2套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材料发射率测试装置:基于稳态法的低温半球发射率测试装置和基于能量法的低温光谱发射率测试装置。前者可实现60~300 K全波段半球发射率测试,后者... 为了准确评估航天器热控材料在空间深冷环境中的热辐射性能,研制了2套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材料发射率测试装置:基于稳态法的低温半球发射率测试装置和基于能量法的低温光谱发射率测试装置。前者可实现60~300 K全波段半球发射率测试,后者可实现30~300 K、8~200μm中远红外波段的光谱发射率测试。测试对象分别为白漆涂层和柔性热控薄膜。结果表明其发射率随温度升高有显著变化,其中白漆涂层在60~220 K范围内的半球发射率由0.48升高至0.90。两套装置的测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均低于5%。上述测试系统可为航天器热控材料的低温性能评估和热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热控材料 光谱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 中远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