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弶港农场以“四依托”发展经济
1
作者 宋前龙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4-26,共3页
位于江苏省黄海之滨的弶港农场,由于土质贫瘠,盐碱重,灌溉条件差,曾是江苏国营农场中农业生产条件最差的单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敞开大门,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城乡,实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协作联合,以“四依托”发展经济,促进... 位于江苏省黄海之滨的弶港农场,由于土质贫瘠,盐碱重,灌溉条件差,曾是江苏国营农场中农业生产条件最差的单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敞开大门,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城乡,实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协作联合,以“四依托”发展经济,促进了农场的繁荣。尤以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优势组合成长起来的场办工业——黄海汽配厂,发展更迅速,效益十分明显。 该场经济在1978年的基础上已三次翻番,职工人均收入由发展前不足500元增至2558元,该场职工生活水平提前12年达到小康。本期集中发表了该场的三篇文章,他们的经验给人以启发,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弶港 发展经济 国营农场 农业生产条件 优势组合 协作联合 不同所有制 市场竞争 灌溉条件 汽配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宋前龙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5-37,共3页
一、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场年年大办农业,年年粮棉产量上不去,年年亏损。以1978年为例:全场可耕地近5万亩,真正种植作物的仅有2.1万亩,近3万亩返盐抛荒,农场亏本58.98万元。作为国营农场不仅没有向国家... 一、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场年年大办农业,年年粮棉产量上不去,年年亏损。以1978年为例:全场可耕地近5万亩,真正种植作物的仅有2.1万亩,近3万亩返盐抛荒,农场亏本58.98万元。作为国营农场不仅没有向国家上交商品粮,而且每年吃国家返销粮300万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农场 传统农业 粮棉产量 农业生产 种植作物 商品粮 返盐 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机械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