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冬林 曾昭懿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2,共12页
数智化转型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2015—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 数智化转型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2015—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智化转型能够促进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数智化转型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融资约束负向调节数智化转型与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环境竞争性则正向调节两者关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部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情境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能够促进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结论可为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并为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制造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关键节点数字供应链建设对上下游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冬林 刘甫钧 丁文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54,207,208,共21页
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网络,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作自然实验,探讨关键节点数字供应链建设如何影响上下游供应链韧性,发现:关键节点的数字供应链建设通过促进上下游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上下游供应链环境,提升... 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网络,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作自然实验,探讨关键节点数字供应链建设如何影响上下游供应链韧性,发现:关键节点的数字供应链建设通过促进上下游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上下游供应链环境,提升了上下游供应链韧性。调节机制显示,关键节点数字供应链建设对上下游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会受到节点供应链网络依赖性、稳定性和连通性的调节。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科技、数字空间位置较高、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中,以及那些地理位置靠近关键节点、位于虚拟集聚程度大和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中,关键节点的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对提升上下游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好。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政策不仅能够通过扩散效应惠及更广泛的供应链网络,还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整个供应链网络的韧性。由此,为增强整个供应链网络的韧性,应加强关键节点的数字供应链建设,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供应链网络惠及更广泛的企业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供应链 供应链韧性 数字化转型 关键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1,共14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价值链位势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程度在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高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技术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既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企业价值链位势攀升,还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关键核心技术 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韧性 价值链位势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韧性: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冬林 刘甫钧 丁文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0,F0002,149,共16页
以2008—2022年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涵盖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关键维度,以量化企业供应链的韧性水平。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从供应链的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方面显著增强供... 以2008—2022年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涵盖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关键维度,以量化企业供应链的韧性水平。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从供应链的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方面显著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供应质量间接提高供应链韧性。企业所有权性质、科技投入水平和区域虚拟集聚程度等因素对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增强供应链韧性提供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为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韧性 社会网络 分析交易 成本供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有效性:来自285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0,共14页
政府治理有效性是对治理能力予以定量识别的重要参考。本文基于2003—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提升政府治理有效性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提升政府治理有效性。进一步将政府治理有效性细分为经济治... 政府治理有效性是对治理能力予以定量识别的重要参考。本文基于2003—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提升政府治理有效性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提升政府治理有效性。进一步将政府治理有效性细分为经济治理有效性和社会治理有效性发现,数字技术既能够通过要素流动机制让企业信息获取能力提升和重资产比重降低,提升经济治理有效性,也能通过政治参与机制增强民众政治效能感和政府信息处理水平,帮助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市、适度数字人才集聚度城市、超特大城市、副省级以上城市、资源型城市以及市场化程度和财政透明度高的城市中,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有效性的作用更强。同时,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在东部沿海、黄河中游等人口密集地区显著为正,在西北地区显著为负。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有效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本地数字技术发展也能促进相邻城市政府治理有效性提升。对此,政府应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加强民众数字素养教育,制定全国性的数字治理发展规划,构建地区间协同互通的数字政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政府治理有效性 要素流动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商对城乡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共13页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考察了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的整合效应占比为69.2%,分割效应占比为30.8%,净效应占比为38.4%;时空差异性分析显示,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一体化...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考察了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的整合效应占比为69.2%,分割效应占比为30.8%,净效应占比为38.4%;时空差异性分析显示,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净效应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对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等地区影响更为明显;非线性分析表明,在农村电商和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村电商对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较为强烈。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能够通过提升运输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城乡市场整合,也会通过强化人才分布和资本流动不平衡加剧城乡市场分割。因此,应坚持完善电商的制度设计和发展规划,努力建设系统、完整的现代农村电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城乡市场一体化 统一大市场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合目的合规律实践到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枢纽性范畴——国有企业存在性命题新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冬林 孙尚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尚待证明的国有企业存在性命题显露出我国缺乏关于国有企业的更深层次的自主知识,对此,政治经济学给出一个源于实践的合目的与合规律框架:在合目的性维度,国有企业是集体理性的产物,具有“政治—经济”二重性,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随社会... 尚待证明的国有企业存在性命题显露出我国缺乏关于国有企业的更深层次的自主知识,对此,政治经济学给出一个源于实践的合目的与合规律框架:在合目的性维度,国有企业是集体理性的产物,具有“政治—经济”二重性,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随社会形态变迁而实现多元化拓展;在合规律性维度,国有企业的存在及演进契合于各个时期的经济规律,国有企业成为各个时期标识性经济关系的人格化与微观缩影。从实践的感性直观升至理论的抽象思辨,国有企业是理解新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制度、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是联通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中介,因而被确证为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枢纽性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自主知识体系 国有企业 枢纽性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冬林 冯子洋 谢文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5,共10页
国有企业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历史贡献。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确保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坚持以人... 国有企业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历史贡献。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确保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新征程上,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路径包括:提升国有企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国有企业产业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力,助推新发展格局构建;提高国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撑能力,助推国家经济安全维护;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助推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与管理发展历程和现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波波 黄翠 +3 位作者 梁慧刚 宋冬林 王文俊 袁志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风险管理是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之一,风险评估则是实验室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是生物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系统梳理了生物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回顾了风险评估活动从... 风险管理是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之一,风险评估则是实验室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是生物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系统梳理了生物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回顾了风险评估活动从侧重于病原危害评估,到生物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生物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管理规范中引入相关国际标准,为构建科学规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基于全球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全球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生物安全实验室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研究——兼论资源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宋冬林 赵新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如何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也是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回采率低的现实出发,指出资源开采企业在成本限制、市场影响和产权模... 如何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也是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回采率低的现实出发,指出资源开采企业在成本限制、市场影响和产权模糊等因素约束下的短期行为产生生产外部性,导致资源在开采阶段的浪费。这种生产外部性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使经济体系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基于市场机制的外部性的内部化处理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外部性的数量,恢复帕累托最优,同时,这也是当前资源税改革的主导思想。本文还针对资源税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再生资源 外部性 资源税 内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冬林 张迹 赵利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关系分析的误区 近年来,股权结构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因为股权结构问题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注意到,对...
关键词 控制权机制 公司治理 影响 股权结构 独立董事制度 期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波动性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宋冬林 毕子男 沈正阳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7-103,共7页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4年第2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为考查周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市场中,在市场整体下降或盘整时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越低;而在市场快速拉升时期,则机构持股比例越高、...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4年第2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为考查周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市场中,在市场整体下降或盘整时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越低;而在市场快速拉升时期,则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也相应提高。从较长周期来看,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波动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能得出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加剧或减轻A股市场波动的结论。因此,不应单纯寄希望于大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来降低市场波动性,而应当着眼于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和政策透明度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波动性 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再探讨——兼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冬林 金成晓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本文从伯利和米恩斯提出的两权分离的命题出发,探讨了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分离的原因、控制权的本质以及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整合方式,并将其应用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中,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所有权 控制权 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 制度安排 代理成本 市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代际公平分配角度质疑新古典资源定价模式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冬林 汤吉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对自然资源定价研究 ,学者往往借助于新古典价格体系。尽管价格体系运行有交易成本 ,但坚持新古典范式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降低交易成本方法 ,如界定产权和内部化等。这些经济理论都假设资源稀缺 ,没有考虑资源枯竭性质 ,仅仅考虑的是当... 对自然资源定价研究 ,学者往往借助于新古典价格体系。尽管价格体系运行有交易成本 ,但坚持新古典范式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降低交易成本方法 ,如界定产权和内部化等。这些经济理论都假设资源稀缺 ,没有考虑资源枯竭性质 ,仅仅考虑的是当代人的生产、消费状况 ,忽略当代人的这种行为对后代人资源消费、贸易和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一方面 ,当代人在自己生命周期内追求效用和利润最大化 ,不会把自然资源留给后代人 ,造成后代人没有可消费的资源 ;另一方面 ,即使新制度经济学使用界定产权方法 ,由于后代人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无法讨价还价以矫正代际外部性 ,因而很容易造成过度使用枯竭资源 ,不可能很好解决资源代际最优分配问题。本文试图从代际公平分配角度对新古典价格机制与产权配置提出质疑 ,一是 ,以自然资源稀缺为假设前提的新古典范式不能保证当代人消费不影响后代人 ,政府干预十分必要 ;二是 ,从资源枯竭角度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需要重视资源管制与补偿机制 ,以便让更多经济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关注资源枯竭或消耗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 新制度经济学 价格体系 交易成本 产权 可持续发展 消费 后代人 当代人 潜在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 被引量:25
15
作者 宋冬林 李海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84,共5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非正式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制度弹性、沉淀成本与制度变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冬林 汤吉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从而导致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较小,同时存在阻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逻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同样的制度供给,由于资源型城市各类沉淀成本非常大,该地区的制度... 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从而导致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较小,同时存在阻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逻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同样的制度供给,由于资源型城市各类沉淀成本非常大,该地区的制度需求弹性相对来说较小。因而我们需要从降低沉淀成本角度,增大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来深化制度变迁,即采取各种制度安排或者经济政策以降低或减少沉淀成本数量为基本原则,来增大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沉淀成本 制度需求弹性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冬林 谢文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92,共11页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应当以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主线进行全面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土地改革为起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应当以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主线进行全面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土地改革为起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借鉴历史经验,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应当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构农业微观基础,坚持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实践抓手,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实践准则,搭建起新型农业合作模式,最终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经济学逻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规制与行业生产率——来自中国食品工业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冬林 齐文浩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7,共7页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食品安全规制强度的增加对生产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利用中国食品工业1993~2011年的面板数据来测量食品工业生产率的变化.首先通过聚类分析识别出食品工业生产率变化的几个阶段与现实中食品规制强度的变化阶段基本相符...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食品安全规制强度的增加对生产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利用中国食品工业1993~2011年的面板数据来测量食品工业生产率的变化.首先通过聚类分析识别出食品工业生产率变化的几个阶段与现实中食品规制强度的变化阶段基本相符,然后对食品工业的TFP进行分解来分析规制强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最后研究结论发现食品安全规制强度增加可以提高生产率,然而当规制加强到一定程度后,如果继续增加规制的强度,则会使生产效率降低.食品行业生产率随规制强度增加表现为倒U形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规制 生产率 Fare-Primo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包容性增长吗?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冬林 高星阳 范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61,199,200,共18页
在当前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浪潮中,包容普惠的新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共识。理论上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线,将通过发挥其增收效应和分配效应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利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农产品... 在当前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浪潮中,包容普惠的新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共识。理论上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线,将通过发挥其增收效应和分配效应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利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包容性增长,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时空差异上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从传导途径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方式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区域间表现较为一致。上述结论可以为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和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提供指引,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包容性增长 农产品市场一体化 空间溢出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冬林 汤吉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166,共5页
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是经济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并不是脱离经济现实的猜想,也不是随意可以照搬的赶超战略的实践。而是根据资源枯竭型地区所面临的初始条件,重新利用现有各类资产选择产... 资源枯竭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是经济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并不是脱离经济现实的猜想,也不是随意可以照搬的赶超战略的实践。而是根据资源枯竭型地区所面临的初始条件,重新利用现有各类资产选择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的产业发展,以尽量减少产业转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地区 接续产业 产业转换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