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控根容器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其岩 杜国坚 +4 位作者 陈友吾 翁永发 戴慈荣 管兴暖 赵彩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杨梅(Myricarubra)1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杨梅容器育苗在控根和不控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其光合作用指标。研究表明:杨梅控根容器苗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都较普通容器苗有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普... 以杨梅(Myricarubra)1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杨梅容器育苗在控根和不控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其光合作用指标。研究表明:杨梅控根容器苗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都较普通容器苗有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普通容器苗显著升高;其光合日进程与普通容器苗表现出相似的趋势,都呈现双峰型曲线;比较控根容器苗与普通容器苗的光响应曲线,控根容器苗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说明其光能利用范围较宽,光合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控根容器苗 生理特性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其岩 毛传亮 +4 位作者 陈友吾 沈建军 李海波 胡传久 叶碧欢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79-84,共6页
2019年4月-2020年6月,调查了浙江地区5个不同香榧Torreya grandis林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香榧主要病害有香榧绿藻Chlorella sp.、香榧膏药病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和香榧枝条黄化,主要虫害有香榧瘿螨Nalepella sp.和白蚁O... 2019年4月-2020年6月,调查了浙江地区5个不同香榧Torreya grandis林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香榧主要病害有香榧绿藻Chlorella sp.、香榧膏药病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和香榧枝条黄化,主要虫害有香榧瘿螨Nalepella sp.和白蚁Odontotermes sp.。以诸暨东白湖香榧林的香榧绿藻和香榧膏药病发生最为严重,香榧绿藻在幼苗、幼树和古树上均有发生,可造成落果,香榧膏药病对香榧古树和幼树均有危害性;桐庐旧县香榧林枝条黄化的发病率最高(28.33%),但主要为轻症(感病指数为0.07);松阳玉岩镇的香榧瘿螨发生最为严重,为害率(33.33%)最高;遂昌三仁乡香榧林的白蚁为害率最高(24.00%)。调查结果为香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病害 虫害 为害率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玉环柚“早玉文旦”的荧光SSR标记鉴别
4
作者 宋其岩 陈友吾 +5 位作者 李元春 叶碧欢 沈建军 胡传久 杨希宏 李海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4,37,共6页
特早熟玉环柚“早玉文旦”是从普通玉环柚“玉环文旦”芽变中选育出的优良柚类新品种。为缩短“早玉文旦”的种质鉴定与繁育周期和避免“假种苗”现象的发生,研究“早玉文旦”的早期鉴别技术至关重要。为开发“早玉文旦”的早期分子鉴... 特早熟玉环柚“早玉文旦”是从普通玉环柚“玉环文旦”芽变中选育出的优良柚类新品种。为缩短“早玉文旦”的种质鉴定与繁育周期和避免“假种苗”现象的发生,研究“早玉文旦”的早期鉴别技术至关重要。为开发“早玉文旦”的早期分子鉴别技术,本研究基于柚类物种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进行测序验证,进一步利用多重PCR技术实现“早玉文旦”与“玉环文旦”高效分子鉴别。结果表明,DNA测序证实了多态性SSR标记Cg_U110的可靠性;单独利用SSR标记Cg_U110或CT02均可从“早玉文旦”和“玉环文旦”中检测出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多重PCR体系的优化可将Cg_U110和CT02整合应用,一次性检测出2种不同的基因型组合,进而可高效准确地鉴别两个柚类品种。本研究为“早玉文旦”优良柚类品种的早期鉴别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分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早熟玉环柚 早玉文旦 分子鉴别 SSR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功率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其岩 赵阳 +1 位作者 刘福有 杨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9-41,45,共4页
该设计是基于STM32的大功率白光LED可见光通信系统,白光从发送到接收传输距离最高可达5 m。可传输频率为300 Hz^8 k Hz的模拟信号及高保真音频,波特率可达1.6 Mb/s,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无明显失真。该系统具备双信道通信,两路信道同时均... 该设计是基于STM32的大功率白光LED可见光通信系统,白光从发送到接收传输距离最高可达5 m。可传输频率为300 Hz^8 k Hz的模拟信号及高保真音频,波特率可达1.6 Mb/s,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无明显失真。该系统具备双信道通信,两路信道同时均可传输300 Hz^8 k Hz的模拟信号。由从站LCD12864液晶显示当前单信道通信或双信道通信。模拟信号经传输后在示波器上显示无明显失真。模拟信号为8倍采样,音频为6倍采样,采样信号经上拉放大后由12位A/D转换器采样,经过△压缩后由主站通过白光LED发射。接收站通过光电接收管接收信号后经解码、D/A转换,转换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滤波放大后输出至示波器或音频放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白光通信 A/D转换器 D/A转换器 △编码 双信道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普陀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亚飞 杜国坚 +1 位作者 岳春雷 宋其岩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9,共6页
以普陀樟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普陀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淹水和干旱胁迫下,普陀樟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都降低;植物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普陀樟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普陀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淹水和干旱胁迫下,普陀樟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都降低;植物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5 d的胁迫解除后,各处理的恢复能力表现为轻旱>冠淹>重旱>根淹,根淹处理不能恢复,逐渐枯亡,而冠淹处理因为植株干部皮孔增大反而比根淹的表现好,与干旱胁迫相比,普陀樟对水淹胁迫的反应更敏感,且耐受时间更持久,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胁迫 干旱胁迫 普陀樟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木天然群体子代苗期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程诗明 汪奎宏 +1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于2008年10-11月采集了浙江省舟山(26份)、天目山(36份)、江山(33份)及江西九江(34份)、湖北保康(30份)、湖南江华(36份)6个群体共195个家系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种子材料在江山种苗站苗圃播种进行苗期观察,结果表明苗期性状多样... 于2008年10-11月采集了浙江省舟山(26份)、天目山(36份)、江山(33份)及江西九江(34份)、湖北保康(30份)、湖南江华(36份)6个群体共195个家系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种子材料在江山种苗站苗圃播种进行苗期观察,结果表明苗期性状多样性丰富,苗高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18.16%,地径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1%,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苗高和地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和0.78,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92和0.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苗期 表型分化系数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控对杨梅容器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赵彩芳 张乃华 +3 位作者 方建华 陈友吾 宋其岩 项缨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5,共4页
以杨梅(Myrica rubra)1年生嫁接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梯度对其的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杨梅的光合作用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范围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但水分含量过高反而会使其下降... 以杨梅(Myrica rubra)1年生嫁接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梯度对其的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杨梅的光合作用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范围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但水分含量过高反而会使其下降;不同水分梯度下其光合日进程均为双峰型,夏季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各处理的峰值差异显著;其叶绿素含量在适宜水分含量下最高,且与光合能力呈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为最大程度满足其水分需求,并达到合理用水的目的,夏季杨梅容器苗培育基质相对含水量以65%~75%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水分调控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转录组学的多花黄精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叶碧欢 杨阳 +5 位作者 朱杰丽 石从广 陈友吾 胡传久 宋其岩 李海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了解药用植物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黄精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与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分别培养了3个月和9个月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根茎进行比较转录... 为了解药用植物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黄精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与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分别培养了3个月和9个月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根茎进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结果显示,经序列组装与功能注释,多花黄精根茎的转录组数据经拼接共产生了73 218条unigenes序列,其中35 511条被注释;共鉴定出83条unigenes序列,分别编码18个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在幼苗期根茎中表达的1 359个转录因子中,以bHLH最为丰富,其次是ERF、MYB-relaed、C2H2和NAC。FPKM表达分析显示,随着多花黄精块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不断积累,18个酶基因中的9个显著上调,3个显著下调,6个无明显表达差异。RT-qPC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转录组FPKM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为解析黄精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转录组 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植物鱼藤的扦插试验
10
作者 沈建军 余水生 +1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173-1174,共2页
以鱼藤1 a生枝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不同插穗类型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藤1 a生枝基部、中部穗条生根率比稍部穗条高,采用1 a生枝木质化程度稍高的中部和基部作插穗时,其生根率分别为... 以鱼藤1 a生枝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不同插穗类型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藤1 a生枝基部、中部穗条生根率比稍部穗条高,采用1 a生枝木质化程度稍高的中部和基部作插穗时,其生根率分别为56.7%和53.3%,而其稍部的生根率为35.0%;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和300 mg·kg^(-1)的ABT1和NAA等2种激素处理均可提高扦插生根率,处理激素浓度与枝条的生根率呈相关,用浓度为300 mg·kg^(-1)的ABT1处理生根效果最高,达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植物 鱼藤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假种皮精油对病原菌和病原藻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碧欢 陈友吾 +3 位作者 李海波 宋其岩 胡传久 沈建军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642,共6页
为了开发利用香榧假种皮精油的植物源药剂功能,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分光光度计测定香榧假种皮精油对5种病原菌和1种病原藻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香榧假种皮精油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Fr... 为了开发利用香榧假种皮精油的植物源药剂功能,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分光光度计测定香榧假种皮精油对5种病原菌和1种病原藻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香榧假种皮精油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Keissler.]、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Penz.et Sacc.]、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1.)、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Ces.et De Not.]和裂丝藻(Stichcoccus sp.)均具有抑制性,抑制效率与精油浓度呈正相关。精油对不同菌株的抑制性存在差异,对链格孢的抑制性最强,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香榧假种皮精油具有作为植物源抑菌灭藻药剂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假种皮 精油 病原菌 病原藻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与杉木林可燃物数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倪荣新 宋其岩 +2 位作者 吴英俊 王军峰 杜国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遂昌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可燃物、土壤含水率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h和10 h时滞可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377、591 g/m2,杉木林地为541、810 g/m2,木荷林内可燃物仅为针叶林的70%左右;不同坡... 对遂昌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可燃物、土壤含水率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h和10 h时滞可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377、591 g/m2,杉木林地为541、810 g/m2,木荷林内可燃物仅为针叶林的70%左右;不同坡位的木荷林生长和防火能力有一定差异,总体上呈现随海拔升高,生长和防火性能下降的趋势;木荷防火林带的土壤水分含量较杉木林高1.4倍左右,木荷防火林林土壤含水率总体上也呈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杉木 生物防火 地表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与针叶林易燃物数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翁永发 柴雄 +5 位作者 戴慈荣 张乃华 余启国 杜国坚 陈友吾 宋其岩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对开化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马尾松针叶林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易燃物数量、表层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 h和10 h时滞易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462.3、656.8 g/m2,杉木林地为874.6、1 282.8 g/m2,马尾松... 对开化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马尾松针叶林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易燃物数量、表层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 h和10 h时滞易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462.3、656.8 g/m2,杉木林地为874.6、1 282.8 g/m2,马尾松林分别为1 137.2、1 107.1 g/m2,木荷林内易燃物仅为针叶林的一半左右,木荷林带比针叶林具更强的抗地表火的能力;16年生木荷林地表1 h时滞易燃物干重,比11年生木荷林小,表明16年生木荷林带的防火性能较11年生时有所增强;此外,从山脚、中坡、山脊不同坡位的木荷林带比较来看,立地条件较好的山脚木荷林分生长旺盛,易燃物相对较少,防火性能高于山脊木荷林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低林龄及山脊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抚育管理,促进其生长旺盛,增强其对林火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生物防火 易燃物 森林防火 针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香榧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碧欢 沈建军 +2 位作者 李海波 宋其岩 陈友吾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为筛选抑菌活性较强的植物提取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病果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fus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尖孢镰孢... 为筛选抑菌活性较强的植物提取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病果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fus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率,并对抑制率较高的提取物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质量浓度40 mg/mL时,山鸡椒Litsea cubeba茎叶和果实提取物对4种真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在茎叶和果实提取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多菌灵的EC50。山鸡椒粗提物虽不能完全替代化学药剂,但仍具有开发潜力,可为探索香榧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植物提取物 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金针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碧欢 陈友吾 +4 位作者 舒金平 张威 张亚波 李海波 宋其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4-651,共8页
【目的】筛选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侵染条件下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幼虫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该竹林金针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转录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 【目的】筛选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侵染条件下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幼虫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该竹林金针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转录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特异性引物,分析相关性和扩增效率;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评估筛选出6个候选内参基因(β-actin、GAPDH、α-tubulin、RPL13α、RPS3、RPS27a),并验证其表达稳定性。【结果】GeNorm分析结果显示:PRS27a和RPS3的表达最稳定,随后依次是α-tubulin、RPL13α、β-actin和GAPDH;最适合的内参基因数目为2。NormFinder分析结果显示:RPL13α的表达最稳定,随后依次是α-tubulin、RPS3、RPS27a、β-actin和GAPDH。BestKeeper分析结果显示:β-actin和GAPDH的P>0.5,不适合作为本试验条件下的内参基因。不同软件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排序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和表达稳定性验证表明PRS27a或RPS3是最佳内参基因,6个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结论】PRS27a和RPS3是研究平沙绿僵菌侵染的竹林金针虫相关基因表达的最佳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竹林金针虫 平沙绿僵菌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桥 宋其岩 +2 位作者 杜亮亮 陈友吾 杜国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7,共4页
2010年3月,把1年生杨梅Myrica rubra嫁接苗移入容器内,5月和7月用不同施肥量微生物菌肥对其进行施肥试验,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微生物菌肥对杨梅1年生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施用量下杨梅苗高增长幅度在19.6%~44.... 2010年3月,把1年生杨梅Myrica rubra嫁接苗移入容器内,5月和7月用不同施肥量微生物菌肥对其进行施肥试验,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微生物菌肥对杨梅1年生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施用量下杨梅苗高增长幅度在19.6%~44.7%,地径增长幅度在14.3%~30.8%,生物量增长幅度在13.9%~29.9%;施用60 g?株^(-1)菌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在7-10月均有26.36%~102.8%的提高;其叶、茎、根的N,P,K积累较对照也有较显著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容器苗 微生物菌肥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蚧虫的识别与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碧欢 宋其岩 +5 位作者 李海波 沈建军 魏海龙 胡传久 尚素微 陈友吾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6,83,共7页
蚧虫为害可导致香榧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产量下降,是香榧重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的香榧幼苗基地,调查4种蚧虫为害情况,采集受害枝条进行蚧虫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针对为害最重的蚧虫采用33%螺虫·噻嗪酮等4种药剂进行田... 蚧虫为害可导致香榧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产量下降,是香榧重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的香榧幼苗基地,调查4种蚧虫为害情况,采集受害枝条进行蚧虫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针对为害最重的蚧虫采用33%螺虫·噻嗪酮等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鉴定4种蚧虫为柳杉圆盾蚧Aspidiotus cryptomeriae Kuwana、松细蛎盾蚧Lepidosaphes piniphilus Borchsenius、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 japonica Kuwana和褐软蚧Coccus hesperidum L.,后3种蚧虫首次报道为害香榧。其中松细蛎盾蚧的为害率最高。对于松细蛎盾蚧,33%螺虫·噻嗪酮4000倍液、22.4%螺虫乙酯4000倍液、50%噻嗪酮4000倍液和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均具有一定防效,前两种药剂防效较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83.76%和7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蚧虫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33%螺虫·噻嗪酮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在浙江新发生区为害特点及天敌种类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碧欢 沈建军 +4 位作者 李海波 宋其岩 胡传久 尚素微 陈友吾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4-50,共7页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是世界性害虫,食性杂、为害严重,2019年首次在浙江杭州地区发现舞毒蛾为害。为了解舞毒蛾在该地区的为害情况,2020—2021年,对杭州地区舞毒蛾的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天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是世界性害虫,食性杂、为害严重,2019年首次在浙江杭州地区发现舞毒蛾为害。为了解舞毒蛾在该地区的为害情况,2020—2021年,对杭州地区舞毒蛾的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天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舞毒蛾新发生区目前主要集中在杭州市西湖区、富阳区、余杭区三县交界处山林,主要取食为害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阔叶植物,种群密度较高;舞毒蛾在杭州地区1年发生1代,于3月下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5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6月上旬羽化,以卵越冬,可以取食和为害多种南方重要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毒蛾绒茧蜂Glyptapanteles liparidis、拟庸赘寄蝇Drino inconspicua和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LdMNPV为舞毒蛾在该地区的3种重要天敌生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感染或寄生率分别为36.54%、40.38%和58.93%。以上研究成果可以为舞毒蛾在杭州新发生区的科学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浙江 生物学特性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荧光SSR标记鉴别榧树品种(品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徐骏 李海波 +5 位作者 陈友吾 叶碧欢 宋其岩 胡传久 沈建军 廖荣俊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24-29,共6页
榧树Torreya grandis品种的准确鉴别对于新品种的选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高效鉴别榧树品种的分子技术手段,以9个榧树品种(品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前期‘细榧’品种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SSR标记筛选以获得可稳定扩... 榧树Torreya grandis品种的准确鉴别对于新品种的选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高效鉴别榧树品种的分子技术手段,以9个榧树品种(品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前期‘细榧’品种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SSR标记筛选以获得可稳定扩增的品种(品系)间多态性SSR标记,从而揭示9个榧树品种(品系)间的基因型差异;进一步利用多重荧光SSR标记技术将多个多态性SSR标记整合,基于基因型组合的差异来高效鉴别榧树品种(品系)。结果表明,9个榧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在SSR位点Tg_7和Tg_734可扩增出4种不同的基因型组合,分别为289/295和192/222、277/295和192/222、277/289/295和192/216/222以及277/295和192/216,可一次性将榧树中的‘玉山鱼榧’‘磐大榧’(品种)和大丁香(品系)鉴别出来。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重荧光SSR标记技术的基因型组合差异可作为榧树品种(品系)特异性的SSR指纹,为榧树材料的鉴别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分子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SSR标记 分子鉴别 基因型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春云实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林妹 陈友吾 +3 位作者 沈建军 胡传久 杜国坚 宋其岩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78-82,共5页
为了获得春云实Caesalpinia vernalis适宜的扦插繁殖方法,以春云实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和1年生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扦插枝条试验,并分别以基质类型(河沙,红壤,泥炭∶珍珠岩1∶1)、插穗长度(5~10 cm,>10~15 cm,>15 cm)和A... 为了获得春云实Caesalpinia vernalis适宜的扦插繁殖方法,以春云实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和1年生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扦插枝条试验,并分别以基质类型(河沙,红壤,泥炭∶珍珠岩1∶1)、插穗长度(5~10 cm,>10~15 cm,>15 cm)和ABT1生根粉浓度(5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为试验因素进行春云实扦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春云实适合采用1年生木质化枝条进行春季扦插;生根粉浓度和插穗长度对扦插后各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基质类型对扦插生根率和不定根长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春云实扦插宜在春季选取10~15 cm长度1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插穗,于100 mg·kg^-1的ABT1生根粉中浸泡1 h,再扦插于消毒后的河沙基质,可获得较好的生根效果,其生根率可达7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云实 扦插 基质 插穗长度 生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