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神经辐射场的民族舞蹈重建方法
1
作者 邱佳新 宋倩云 徐丹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24,共10页
中国民族舞蹈作为一种世代传承的艺术形式,诞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的舞蹈存在传承不到位的问题,继而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不同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动作变化复杂,为了更好地对民族舞蹈进行保护,... 中国民族舞蹈作为一种世代传承的艺术形式,诞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的舞蹈存在传承不到位的问题,继而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不同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动作变化复杂,为了更好地对民族舞蹈进行保护,于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神经辐射场的民族舞蹈三维重建方法。首先通过一个改进的姿态估计算法,在对姿态进行降噪优化后将形变场分解为由深度神经网络产生的刚性运动以及非刚性运动,并通过线性混合蒙皮将姿态由观测空间映射到标准空间,以此得到一个与姿态无关的形变场。然后,使用神经辐射场来对人体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中使用注意力机制加强边缘色彩的学习,同时对姿态估计得到的人体动作进行优化,最后得到舞蹈者每一帧不同视角的新渲染视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对舞蹈者及舞姿进行三维重建,与HumanNeRF相比,提高了还原的精度。相比传统的、二维的舞蹈保护技术,此方法能更好地还原出舞蹈者的动作,以达到对民族舞蹈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优化 神经辐射场 三维重建 人体重建 民族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生冬青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宋倩云 方炎明 +2 位作者 周鹏 顾征洋 张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7,共5页
为解决轮生冬青组培工厂化育苗生根的难题,以轮生冬青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究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及基质类型对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影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对其生根率、生根数... 为解决轮生冬青组培工厂化育苗生根的难题,以轮生冬青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究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及基质类型对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影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对其生根率、生根数以及根系活力影响最大,基质对最长根长影响最大。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组培苗生根效果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长调节剂种类、基质类型、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时间和质量浓度。综合来看,轮生冬青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最理想处理组合是A2B1C3D1,即选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IBA溶液,30 min浸泡处理,基质选用草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生冬青 组培苗 试管外生根 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3
作者 邵丹 宋倩云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2-134,共3页
为探明新型间二酰胺类化合物环丙氟虫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4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30 mL处理,在施药后3 d、7 d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 为探明新型间二酰胺类化合物环丙氟虫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4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30 mL处理,在施药后3 d、7 d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为63.9%、71.1%,高于对照药剂处理(每667 m^(2)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mL);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与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混用对稻纵卷叶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 m^(2)施用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20 mL+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10 g处理,在施药后7 d的保叶效果、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为63.9%、92.6%,在施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为55.2%、72.8%,药剂持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环丙氟虫胺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智能教学云平台的研发及应用与大学英语测试改革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权 宋倩云 李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76,共4页
形成性评估无疑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向。本研究探索旨在利用目前高校师生人手一部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借助高校校园网、wifi和3G等优势网络资源,创建移动智能教学测试云平台,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 形成性评估无疑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向。本研究探索旨在利用目前高校师生人手一部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借助高校校园网、wifi和3G等优势网络资源,创建移动智能教学测试云平台,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零延误,实现高校教学评估"随e测"与"随e练"的"双e"及"在课堂"与"在云端"的"双在"终极管理。经过部分学校相关教学实验,该移动智能教学云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英语测试手段的现代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智能教学云平台 测试改革 形成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