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有组织科研 培养“总师型”人才
1
作者 宋保维 《军工文化》 2024年第2期74-76,共3页
发挥型号系统集成的科研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完善“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营造“总师育人文化”氛围,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 发挥型号系统集成的科研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完善“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营造“总师育人文化”氛围,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文化 系统集成 自立自强 科研优势 科技创新水平 集体学习 人才培养体系 有力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2
作者 宋保维 《军工文化》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实现产业体系能级跃升的过程,支撑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立足强国复兴新征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要心怀... 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实现产业体系能级跃升的过程,支撑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立足强国复兴新征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要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有组织科研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探索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产业创新 自立自强 有效路径 发挥自身优势 国家队 科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水下航行器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58
3
作者 宋保维 潘光 +5 位作者 张立川 黄桥高 于洋 田文龙 董华超 张新虎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44,共18页
为推进和引导我国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发展,总结国内外AUV的研究现状,提出其系列化、集群化、体系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AUV总体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构与材料设计、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探测与通信等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利... 为推进和引导我国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发展,总结国内外AUV的研究现状,提出其系列化、集群化、体系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AUV总体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构与材料设计、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探测与通信等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利用AUV经略海洋,从而实现“进入海洋、探测海洋、利用海洋”的战略目标提出发展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海洋探测 无人系统 集群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方程建立与流体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保维 张宝收 +2 位作者 姜军 杜晓旭 王德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是一种新型水下航行器。为研究此航行器的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四旋翼碟形AUV的三维模型,并定义了参考坐标系和广义特征参数;在其体坐标系中根据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广义参数定义的AUV六自由度动力...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是一种新型水下航行器。为研究此航行器的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四旋翼碟形AUV的三维模型,并定义了参考坐标系和广义特征参数;在其体坐标系中根据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广义参数定义的AUV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Ansys CFX流体分析软件,在的0°~90°攻角范围内,对航行器运动过程中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绘制了其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0°~15°攻角范围内,航行器具有较低的流体阻力,适宜做定深运动;在30°~50°攻角范围内,航行器具有良好的升力特性,适宜完成曲线潜浮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 流体动力 特性分析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式无人水下航行器概念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宋保维 朱信尧 +1 位作者 梁庆卫 曹永辉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7-110,128,共5页
对潜伏式无人水下航行器进行了概念设计,介绍了本航行器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潜伏控制段,并设计了两种潜伏控制方式——液压支撑式和锚链式。对这两种潜伏方式的潜伏工作过程分别进行了描述、设计了两种潜伏控制段的组成... 对潜伏式无人水下航行器进行了概念设计,介绍了本航行器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潜伏控制段,并设计了两种潜伏控制方式——液压支撑式和锚链式。对这两种潜伏方式的潜伏工作过程分别进行了描述、设计了两种潜伏控制段的组成部分并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各组成部分的参数。最后,对这两种潜伏控制段进行了比较,并选择了锚链式潜伏控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下航行器 概念设计 潜伏式 液压支撑式 锚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UV海底定点停驻受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保维 朱信尧 +1 位作者 单志雄 王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海底不同距离及海底有不同倾角时的情况进行结构化的网格划分,并应用CFX软件对其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外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其在海底时所受侧向力、升力随距海底的距离、海水流速及海底倾角的变化趋势。最后,对航行器在海底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组能够保证航行器海底稳定的较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下航行器 海底定点停驻 水动力特性 稳定性 CFX数值模拟 结构化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流状态下超疏水表面流场建模与减阻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保维 袁潇 胡海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2-717,共6页
在充分发展层流状态下对具有规则微观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流场的减阻特性。针对超疏水表面微观结构特点,采用Cassie接触模型,对计算域利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采用VOF多向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 在充分发展层流状态下对具有规则微观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超疏水表面流场的减阻特性。针对超疏水表面微观结构特点,采用Cassie接触模型,对计算域利用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采用VOF多向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明:超疏水表面凹槽附近产生压差阻力导致凹槽内部形成低速漩涡,产生推动效应与涡垫效应;超疏水表面减阻率随凹槽槽宽增大而增大,受凹槽深度影响不显著,矩形凹槽比V形凹槽与U形凹槽有更好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层流 减阻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子样鱼雷湖海试验环境因子折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保维 邵成 +2 位作者 毛昭勇 邵旭飞 李家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567,共3页
鱼雷湖海试验信息很少,且其寿命不服从典型分布,若用常规方法折算其环境因子,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基于灰色理论的GM(1,2)模型,建立鱼雷湖海试验环境因子折算模型,结合算例给出鱼雷湖海试验数据的折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 鱼雷湖海试验信息很少,且其寿命不服从典型分布,若用常规方法折算其环境因子,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基于灰色理论的GM(1,2)模型,建立鱼雷湖海试验环境因子折算模型,结合算例给出鱼雷湖海试验数据的折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折算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方法论 灰色理论 鱼雷 环境因子 湖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雷加速可靠性试验体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宋保维 李彩霞 +1 位作者 梁庆卫 董博超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共4页
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传统模拟试验越来越难以发现其潜在缺陷,从而难以提高鱼雷武器可靠性和质量水平。加速可靠性试验体系一改传统试验做法,可使鱼雷产品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对加速试验体系中ALT、HALT、HASS试验的国内外发展现... 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传统模拟试验越来越难以发现其潜在缺陷,从而难以提高鱼雷武器可靠性和质量水平。加速可靠性试验体系一改传统试验做法,可使鱼雷产品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对加速试验体系中ALT、HALT、HASS试验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论及其在鱼雷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可靠性试验 加速寿命试验 高加速寿命试验 高加速应力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水面悬停远航程AUV受波浪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保维 杜晓旭 +1 位作者 胡海豹 王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2-486,共5页
远航程自主水下航行器(简称:AUV)在水下航行一定的距离后需要上浮到近水面悬停进行GPS导航定位,而在近水面AUV受波浪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有必要研究AUV在近水面悬停时受波浪的影响。在建立AUV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二元规... 远航程自主水下航行器(简称:AUV)在水下航行一定的距离后需要上浮到近水面悬停进行GPS导航定位,而在近水面AUV受波浪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有必要研究AUV在近水面悬停时受波浪的影响。在建立AUV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二元规则波的波浪理论建立了AUV所受波浪力的计算模型,并仿真计算了AUV在近水面悬停时受海洋波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UV在2级和4级海况下都可以稳定地完成在近水面悬停作业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自主水下航行器 波浪 悬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载荷水下浮力解脱分离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保维 邵成 +1 位作者 李家旺 杜晓旭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携带正浮力载荷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是由正浮力载荷和运载体组成的一个多体系统,在载荷释放时必须保证载荷不能与运载体发生碰撞。在研究AUV载荷分离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载荷浮力解脱分离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 携带正浮力载荷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是由正浮力载荷和运载体组成的一个多体系统,在载荷释放时必须保证载荷不能与运载体发生碰撞。在研究AUV载荷分离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载荷浮力解脱分离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在该浮力解脱分离方法下,载荷可以安全分离,且分离运动简单。该方法在工程上比较容易实现,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刚体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分离模型 分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评价的模糊AHP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保维 曾文花 +1 位作者 毛昭勇 梁庆卫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8-131,共4页
针对机械传动系统涉及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的特点,分析了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评价指标,建立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评价模型。以一个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方案为例... 针对机械传动系统涉及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的特点,分析了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评价指标,建立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评价模型。以一个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方案为例,成功选出了适合已知工况的最佳方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系统 方案评价 熵权 模糊AH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雷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保维 宋晓茹 毛昭勇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高作战效能的鱼雷武器装备系统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给出了鱼雷作战效能定义,重点对比几种典型新颖的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最后提出了当前鱼雷武器作战效能评估的现存问题,并对... 高作战效能的鱼雷武器装备系统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给出了鱼雷作战效能定义,重点对比几种典型新颖的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最后提出了当前鱼雷武器作战效能评估的现存问题,并对其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武器系统 作战效能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可靠性分配的模糊数学方法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宋保维 徐德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串联系统可靠性的模糊分配方法。将影响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予以量化,从而对系统可靠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关键词 可靠性分配 模糊数学 系统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IGHT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宋保维 李楠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33-135,157,共4页
在工程实际中,随着设计要求的日益提高,单一的设计目标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者的要求。于是多目标设计优化问题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劣,重点介绍优化设计框架iSIGHT,并就iSIGHT在解决鱼雷... 在工程实际中,随着设计要求的日益提高,单一的设计目标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者的要求。于是多目标设计优化问题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劣,重点介绍优化设计框架iSIGHT,并就iSIGHT在解决鱼雷壳体结构设计中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讨论iSIGHT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IGHT 多目标优化设计 鱼雷壳体结构 PARETO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机推进器用无刷直流电机齿槽转矩削减新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保维 李玉凯 程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56,共6页
为消减集成电机推进器用无刷直流电机存在的齿槽转矩以保证整个推进器的性能,综合考虑了推进器的性能要求、尺寸要求、加工工艺等实际情况,以消减齿槽转矩并尽可能减小其对电机输出转矩的影响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槽口倾斜综合优化方法。采... 为消减集成电机推进器用无刷直流电机存在的齿槽转矩以保证整个推进器的性能,综合考虑了推进器的性能要求、尺寸要求、加工工艺等实际情况,以消减齿槽转矩并尽可能减小其对电机输出转矩的影响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槽口倾斜综合优化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了实验,并利用响应面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齿槽槽口倾斜角度、极弧系数和槽口宽度3个因素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计算出了使齿槽转矩最小的槽口倾斜角度、极弧系数和槽口宽度最优解组合。最后,用电磁场分析软件infolytica/MagNet求解了各个实验点的参数值,并验证了最优组合预测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所设计的功率为2kW的集成电机推进器用无刷直流电机,优化后的槽口倾斜角度为5°,极弧系数为0.65,槽口宽度为3mm,采用此优化参数可使电机齿槽转矩减小2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机推进器 齿槽转矩 槽口倾斜综合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系统可靠性分配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保维 李彩霞 +1 位作者 毛昭勇 姜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153,159,共4页
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以及系统的结构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可集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从而确定出各影响因素对可靠性分配的权重向量;模糊数学理论进而确定出分系统之间可靠性水平的相对比... 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以及系统的结构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可集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从而确定出各影响因素对可靠性分配的权重向量;模糊数学理论进而确定出分系统之间可靠性水平的相对比重;进行模糊变换最终进行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结合实例分析,对并联系统运用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可靠性分配科学、合理,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系统 可靠性分配 模糊层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雷作战效能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保维 姜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鱼雷作战效能的动态性,综合考虑发射装置对鱼雷作战效能的影响,在鱼雷作战效能模型中引入发射装置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传统鱼雷寿命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首次把鱼雷在发射平台的装载阶段归入鱼雷的任务剖面,充分考虑鱼... 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鱼雷作战效能的动态性,综合考虑发射装置对鱼雷作战效能的影响,在鱼雷作战效能模型中引入发射装置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传统鱼雷寿命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首次把鱼雷在发射平台的装载阶段归入鱼雷的任务剖面,充分考虑鱼雷在整个寿命剖面内储存可靠性、装载可靠性和实航可靠性的时序性,则实航可靠性与储存可靠性、装载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应用传统WSEIAC效能模型对鱼雷作战效能进行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作战效能 可用度 可信度 寿命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和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流场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保维 刘占一 +3 位作者 胡海豹 黄明明 黄桥高 马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2,共4页
在低速风洞中使用热线风速仪测试了光滑表面和脊状表面同一位置处的边界层流向速度分布。对比分析湍流统计平均量发现,有减阻效果的脊状表面使近壁区流速变大、湍流度降低,但对高阶矩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计算动量损失厚度,发现脊状表面具... 在低速风洞中使用热线风速仪测试了光滑表面和脊状表面同一位置处的边界层流向速度分布。对比分析湍流统计平均量发现,有减阻效果的脊状表面使近壁区流速变大、湍流度降低,但对高阶矩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计算动量损失厚度,发现脊状表面具有超过10%的减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风洞 热线风速仪 脊状表面 湍流度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型表面脊状结构减阻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保维 刘占一 +2 位作者 胡海豹 黄桥高 吴文辉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3-918,共6页
对翼型表面脊状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初步发现了翼型表面脊状结构的减阻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间隔对于翼型表面脊状结构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翼型表面脊状结构的特点,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其计算域、计算网格及流动参数进行了合理... 对翼型表面脊状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初步发现了翼型表面脊状结构的减阻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间隔对于翼型表面脊状结构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翼型表面脊状结构的特点,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其计算域、计算网格及流动参数进行了合理的处理。结果表明:脊状结构在翼型表面仍然具有很好的减阻效果,其表面边界层内湍流强度、湍动能明显低于光滑表面;有间隔的脊状结构减阻效果优于无间隔的脊状结构,间隔大小与脊状结构尺寸相当时,减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脊状结构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