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至清代湖北人口迁移特征析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宋传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秦至清代湖北移民以生存型和发展型移民为主,秦至明代以迁入为主,清代以迁出为主。秦至宋元时期,湖北移民主要来源于北方各省,明代主要来源于江西。各区域人口迁移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便利的地理位置,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优越的发展... 秦至清代湖北移民以生存型和发展型移民为主,秦至明代以迁入为主,清代以迁出为主。秦至宋元时期,湖北移民主要来源于北方各省,明代主要来源于江西。各区域人口迁移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便利的地理位置,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优越的发展空间,是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人口迁移 移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湖北人口与环境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传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5-368,共4页
明代中叶以前 ,湖北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主要分布在岗地和丘陵地带 ,江汉平原的垸田开发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合理的 ,表现为地域开发的不断扩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逐步建立 ;明中叶之后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 ,江... 明代中叶以前 ,湖北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主要分布在岗地和丘陵地带 ,江汉平原的垸田开发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合理的 ,表现为地域开发的不断扩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逐步建立 ;明中叶之后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 ,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成为开发的重点 ,因开发时违背自然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环境 历史时期 湖北 协调发展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近代棉花生产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传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6-310,共5页
近代(1840~1949)湖北棉花生产大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地域分布上以鄂东、鄂北和江汉平原为主.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原因有利益的驱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提倡等.由于种植方法不科学,导致棉花质量差、产量低,... 近代(1840~1949)湖北棉花生产大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地域分布上以鄂东、鄂北和江汉平原为主.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原因有利益的驱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提倡等.由于种植方法不科学,导致棉花质量差、产量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棉花生产缺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生产 湖北 近代 种植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湖北双籍进士的地域流动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传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与普通移民相比,明代湖北进士移民具有特殊性。迁出移民以官籍移民为主,普通移民以民籍移民为主。迁入移民以民籍移民为主,与普通移民一致。迁移时间主要在明代中后期,普通移民则在明初。迁出移民主要来源于今鄂东地区、江汉平原,迁入... 与普通移民相比,明代湖北进士移民具有特殊性。迁出移民以官籍移民为主,普通移民以民籍移民为主。迁入移民以民籍移民为主,与普通移民一致。迁移时间主要在明代中后期,普通移民则在明初。迁出移民主要来源于今鄂东地区、江汉平原,迁入移民主要来源于今江西,均与普通移民相同,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人们所熟知的"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运动。迁出移民主要分布于今北京、山东与四川,其中民籍移民主要迁往四川,说明"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明代。迁入移民主要分布于今江汉平原、鄂东地区,普通移民则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湖北 双籍进士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湖北人口与经济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传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0-82,共3页
唐宋以后,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长江流域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但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与下游的经济发展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人口的角度而言,原因在于由于自然环境以及战争等因素的制约,湖北地区人口减少,劳动力缺乏。
关键词 湖北 人口 经济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7世纪新罗金文王墓地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盛佳 宋传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64-67,共4页
金文王是公元7世纪时新罗太子,于唐初来华,他的下落成为韩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本文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金文王来华的背景分析,得出了金文王墓在今湖北京山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 金文王 墓地 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前期“奢靡”之风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传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93-97,共5页
从古到今,节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社会美德,孔子就主张在符合礼的前提下,“与其奢也,宁俭。”以后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此都有过论述。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欲求发生了一系列... 从古到今,节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社会美德,孔子就主张在符合礼的前提下,“与其奢也,宁俭。”以后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此都有过论述。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欲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一般人逾越礼制,追求奢靡的现象不断出现,形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在这里,传统的社会美德已被抛到了脑后,人们看重的是眼前的物质享受。在这里,不仅有权有势的上层统治阶级和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商人在追逐奢靡,而且一般市井小民、奴仆娼妓也参与到这个追逐潮流之中,显现出异于封建传统主旋律的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社会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测字术的“理论体系”
8
作者 杨昶 宋传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74-78,共5页
测字术在古代和卜卦、占星、算命、看相诸行诸式一样,被视为方术、方技,是占卜法的一种。测字,早年称作拆字,至隋朝被称作破字,在宋代又称作相字,其后以测字、拆字之称居多。测字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测字先生自摆一个摊拉,放上笔墨和写... 测字术在古代和卜卦、占星、算命、看相诸行诸式一样,被视为方术、方技,是占卜法的一种。测字,早年称作拆字,至隋朝被称作破字,在宋代又称作相字,其后以测字、拆字之称居多。测字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测字先生自摆一个摊拉,放上笔墨和写好了字的纸签等物,让求测者自行拈取,拈到什么字就测什么字;二是求测者自己写字,让测字先生就字拆解求测之事。第二种形式在宋代以后出现得较多,它要求测字先生具有丰富的阅历和随机应变的本领。测字中涉及的内容很杂乱,上到军国大事,下到家庭琐事,诸如改朝换代、国祚、年号、官司、命运、行人、谋官、出行、生意、疾病、婚姻、求谋、农事、生育等等,无所不包。在我国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字术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