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岩溶区地质模式的缝洞储集体建模——以塔河十二区S94CH井区为例
1
作者 何世伟 董越 +2 位作者 程洪 袁飞宇 宋传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塔河十二区复合岩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但岩溶控制因素复杂,储集体发育的结构模式不清,地质精细表征及建模难度较大。基于多元、多尺度资料,建立了复合岩溶区岩溶地质模式,并提出了“结构约束、层次建模、分类融合”的... 塔河十二区复合岩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但岩溶控制因素复杂,储集体发育的结构模式不清,地质精细表征及建模难度较大。基于多元、多尺度资料,建立了复合岩溶区岩溶地质模式,并提出了“结构约束、层次建模、分类融合”的建模思路。结果表明:按照成因、规模、配置关系,将复合岩溶区储集体划分为暗河、断控、不整合3个结构体系。暗河结构体系具有暗河轮廓和内部充填2个层次,断控结构体系具有断控岩溶带轮廓和内部溶洞、断裂2个层次。储集体轮廓层次规模较大,可采用基于雕刻的确定性方法构建分布模型;内部层次采用确定性加随机模拟的方法,在地质、地震概率约束下构建模型。以塔河十二区S94CH井区为例,融合三维地质模型体现了空间结构体系特征,与动态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 复合岩溶 地质建模 缝洞储集体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宋传真 刘传喜 +3 位作者 徐婷 曹丽丽 丁一萍 杨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的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主要表现为"三低",即储量动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和油藏采收率低,尚无一套经济有... 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的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主要表现为"三低",即储量动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和油藏采收率低,尚无一套经济有效、可实施的开发方案。目前,低渗稠油油藏开发在国内外没有成功案例,也没有成熟技术及经验可借鉴,如何经济有效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此,以"提高开发效益,实现有效开发"为目标,针对低渗稠油油藏面临的"三低"问题,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技术,系统开展了开发方式、井型井网井距、水平段长度及水平井热采参数等优化研究,形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SH_B油藏的开发对策。优化确定的油藏开发技术对策为开发方案编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 孔隙型 稠油 碳酸盐岩储层 叙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单井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71
3
作者 宋传真 郑荣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49,共3页
采用变出口端回压应力敏感实验方法,具体实测了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岩样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透率,根据实测的结果回归出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幂函数关系式,总结了储层渗透率随气藏压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储集层... 采用变出口端回压应力敏感实验方法,具体实测了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岩样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透率,根据实测的结果回归出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幂函数关系式,总结了储层渗透率随气藏压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影响的情况下,推导出新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渗透率变化对单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在30%-70%之间,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条件下,气藏单井产能降低,平均绝对无阻流量是渗透率为常数时的7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低渗储集层 应力敏感 产能 无阻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耐高温耐高盐强化泡沫体系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宋传真 鲁新便 +4 位作者 侯吉瑞 马翠玉 屈鸣 谭涛 郭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3,共8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实施氮气驱后面临单向受效、气窜等突出问题。为有效控制气窜及扩大波及体积,研制了新型耐高温耐高盐强化泡沫体系——双重交联高分子凝胶泡沫体系,并在塔河油田东部老区开展了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试验。室内实验和矿...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实施氮气驱后面临单向受效、气窜等突出问题。为有效控制气窜及扩大波及体积,研制了新型耐高温耐高盐强化泡沫体系——双重交联高分子凝胶泡沫体系,并在塔河油田东部老区开展了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试验。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新型强化泡沫体系采用0.3%阴-非/阴离子复合型协同增效起泡体系和0.7%高分子凝胶稳泡体系合成,凝胶大分子团聚体在泡沫液膜上发生二次交联,形成双重交联高分子凝胶泡沫体系。该强化泡沫体系能在温度为140℃、矿化度为240 g/L、含油饱和度为50%的条件下强稳定,满足了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地质条件的需求。矿场实施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试验10井次,其中9井次有效控制了气窜并扩大了波及体积,增产效果显著,从而证实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技术是一项可行的适用于缝洞型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起泡剂 协同增效 双重交联高分子凝胶泡沫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开发井距的确定——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宋传真 曹丽丽 曹立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变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半径 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水流动规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传真 马翠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8,共9页
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 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全充填溶洞和裂缝贯穿充填溶洞等4种,不同类型储集体生产特征差异大,井间连通性较好,但横向驱替弱。(2)研究区不同缝洞结构模型内油水流动规律不同,未充填溶洞内流体均匀流动,在底水驱替下油水界面呈现水平抬升特征;部分充填溶洞在下部充填区表现为底水锥进特征,而上部未充填区油水界面趋于水平抬升,水封下部溶洞内的剩余油;全充填溶洞与砂岩油藏油水流动特征一致,底水锥状驱替;中大尺度裂缝穿过充填溶洞时,裂缝为油水流动的高速通道,呈现裂缝水窜特征,在油井钻遇的充填洞一侧沿缝面到井底呈水锥特征,而缝外侧溶洞内原油基本未动用,为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3)研究区在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下,流体流动仅受井周有效储集体发育规模控制,以垂向流动为主,单井有效动用范围局限;多井生产时,井间流线仅在油水界面以下相连且分布范围较广,井间干扰少;注水开采期间,井间流线仍以垂向分布为主,仅在底部统一水体位置注采时,井间连接较好,注入水横向驱替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油藏 流线模拟 油水流动规律 水驱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氮气扩散系数测定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传真 朱桂良 刘中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3,共9页
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深层次机理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开展了该类型油藏条件下注氮气扩散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压力衰竭法测定了氮气在油相和填充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原油黏度、气体组成、填充类型及流体饱和度对... 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深层次机理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开展了该类型油藏条件下注氮气扩散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压力衰竭法测定了氮气在油相和填充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原油黏度、气体组成、填充类型及流体饱和度对氮气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在稠油中的溶解度、扩散系数均低于稀油,但压力敏感性高于稀油;氮气中混合二氧化碳促进注入气在原油中的扩散。氮气在垮塌、砂泥和致密等3种常规缝洞油藏填充介质的扩散结果显示,填充介质的致密程度增加,氮气向填充介质内部扩散越困难,且致密介质中氮气的扩散系数达到固体扩散系数的级别(×10-11 m2/s);含水饱和度的增加减缓了氮气在填充介质中的扩散。首次测量了氮气在缝洞型油藏高温高压条件(温度>100℃,压力>20 MPa)下原油及填充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深化了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为现场注气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缝洞型油藏 高温高压 氮气扩散系数 填充介质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Hubbert峰型开发模型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传真 周丽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4-487,共4页
文中针对Hubbert模型的局限性,建立了修正Hubbert峰型开发模型。该模型满足产量预测的基本条件,即初始产量不为0,初始累计产量为0;当生产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瞬时产量为0,累计产量为可采储量。使用该模型,无论在资料缺少的开发早期,还是... 文中针对Hubbert模型的局限性,建立了修正Hubbert峰型开发模型。该模型满足产量预测的基本条件,即初始产量不为0,初始累计产量为0;当生产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瞬时产量为0,累计产量为可采储量。使用该模型,无论在资料缺少的开发早期,还是在开发中后期,都能容易地确定出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同时,还提出了油田开发早期、中晚期修正Hubbert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制作了lg VD-l_g Rp,lg V_D-lg at和lg R_p-lg at 3个无量纲图版,给出了这3种典型图版的匹配方法和步骤,进行油气田产量、开发速度和采出程度等主要开发指标预测,为制定早期开发决策和中后期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修正Hubbert峰型模型,还可以用作智力开发模型、生命力模型、工农业生产模型和经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bbert模型 开发模型 等差级数法 图版匹配法 增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4区块奥陶系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的确定
9
作者 宋传真 陈志海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5期27-30,共4页
塔河油田4区块奥陶系油藏在投产初期由于地质、施工等主观、客观上的因素,未获得油藏的原始地层压力。从实测地层压力的第一手资料甄别入手,分析了压力的可靠性和压力梯度,结合油藏的地质特征,对地层压力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 塔河油田4区块奥陶系油藏在投产初期由于地质、施工等主观、客观上的因素,未获得油藏的原始地层压力。从实测地层压力的第一手资料甄别入手,分析了压力的可靠性和压力梯度,结合油藏的地质特征,对地层压力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油藏的连通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连通的特点及油藏压力整体均衡下降原理,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用物质平衡法反推油藏的原始地层压力,确定了该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的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地层压力 压力梯度 缝洞系统 物质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结构表征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河S67单元奥陶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吕心瑞 孙建芳 +4 位作者 邬兴威 魏荷花 肖凤英 马翠玉 宋传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737,共10页
为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储集体成因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和成因关系将古岩溶划分为表层岩溶、断控岩溶和地下河系统3类。表层岩溶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分布范围广,结构类型以小型溶洞、溶蚀孔、裂... 为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储集体成因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和成因关系将古岩溶划分为表层岩溶、断控岩溶和地下河系统3类。表层岩溶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分布范围广,结构类型以小型溶洞、溶蚀孔、裂缝等小缝洞体为主;断控岩溶主要沿断裂带溶蚀扩大形成,结构类型以复杂断裂、大型断控溶洞、溶蚀孔缝为主;地下河系统主要受控于潜水面,经长期水流冲刷溶蚀形成,规模大,结构类型以岩溶管道、厅堂洞及沿河的溶蚀孔缝为主。针对不同成因岩溶分布规律特征,采用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结合序贯指示模拟表征表层岩溶分布,基于波阻抗反演结合梯度结构张量刻画断控岩溶特征,利用分频能量属性结合基于目标的方法构建地下河系统模型,综合测井、地质、动态等多学科资料表征古岩溶连通、充填及物性特征,并通过融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此类油藏储层缝洞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塔河油田S67单元结构类型及连通样式多样,表层岩溶缝洞体尺度较小,局部连片近似层状分布,厚度在0~50 m,物性及连通性较好;断控岩溶缝洞体尺度较大,沿断裂带呈多种分布样式,物性差异大,顺断裂方向连通性好;地下河系统较为发育,存在上、下2层河道,充填严重,物性及连通性较差。基于融合模型落实并细化了单元储量构成,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调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性 储层结构 表层岩溶 断控岩溶 地下河系统 缝洞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经验模型 被引量:31
11
作者 曹立迎 蔺高敏 +1 位作者 宋传真 刘传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在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水平井以泄油面积大、生产井段长、井底压降小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底水的存在及井身结构的原因,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更易产水。文中针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时的水淹问题,综合考虑了水平井水平段长度... 在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水平井以泄油面积大、生产井段长、井底压降小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底水的存在及井身结构的原因,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更易产水。文中针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时的水淹问题,综合考虑了水平井水平段长度、避水高度、油水黏度比、渗透率级差和采液强度等影响水平井出水的因素,应用渗流力学知识,将众因素有效组合成2个未知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它们与水平井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编制了水平井水淹规律计算软件。该软件能较快速、准确地描述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发挥水平井在底水油藏开采中的技术优势、扩大水平井的应用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 水淹规律 底水油藏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不同注入气体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桂良 刘中春 +1 位作者 宋传真 张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近年来,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驱替增油效果显著,但气体驱替发生混相的机理尚不明确,且无针对缝洞型油藏不同油品性质、不同注入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计算公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长细管原理,设计了缝洞型油藏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并测... 近年来,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驱替增油效果显著,但气体驱替发生混相的机理尚不明确,且无针对缝洞型油藏不同油品性质、不同注入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计算公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长细管原理,设计了缝洞型油藏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并测试了4种油样在N_2、N_2+CO_2复合气(N_2与CO_2含量的比分别为80∶20、50∶50、30∶70)及CO_2等5种注入气中的最小混相压力。基于Alston关联式,引入CO_2占注入复合气比值R,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塔河油田不同油品性质、不同注入气体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方法。实例应用表明,W-1井油藏压力为62 MPa,注气方案采用N_2与CO_2含量比为40∶60,现场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换油率达到0. 5 t/m^3。该方法为注入气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缝洞型油藏 注气驱替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量起算的工业气流标准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艳 宋传真 +1 位作者 王秀芝 龙胜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列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气藏埋藏深度下估算的工业气流标准,该标准是20世纪80年代按照东部地区平均价格和成本测算的,没有体现地域和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天然气价格的大幅变化,...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列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气藏埋藏深度下估算的工业气流标准,该标准是20世纪80年代按照东部地区平均价格和成本测算的,没有体现地域和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天然气价格的大幅变化,也没考虑含有非烃气体和凝析油的影响。为此,分析了产能建设及开采成本、气藏流体性质、储渗条件、气藏埋藏深度和天然气价格税收等因素对工业气流的影响,利用目前取得的投资、成本和税金等资料,根据投入产出平衡原理,给出了计算工业气流的细项分析模型和简化计算模型。以干气藏为例,根据目前各项参数情况测算了相应的工业气流,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工业气流随着地质认识、技术进步和价格税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建议定期根据各类参数的变化调整工业气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油气藏 产量 储量计算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工业气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艳 王秀芝 +1 位作者 宋传真 龙胜祥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5期46-49,共4页
凝析气藏在气田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严格执行工业气流标准是确保气藏地质储量具有开发效益的前提,而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没有明显体现凝析油对凝析气藏工业气流的影响。根据凝析气藏工业气流... 凝析气藏在气田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严格执行工业气流标准是确保气藏地质储量具有开发效益的前提,而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没有明显体现凝析油对凝析气藏工业气流的影响。根据凝析气藏工业气流计算模型,以西部某凝析气藏各项参数情况为例,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凝析气藏工业气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干气藏相比,凝析气藏的工业气流还受凝析油价格、凝析油含量和轻烃回收费的影响;②凝析气藏的工业气流随天然气价格、凝析油价格、凝析油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气藏埋藏深度、轻烃回收费、递减率的增加而增加;③最敏感因素是气藏埋藏深度,其次是天然气价格、凝析油价格和凝析油含量,轻烃回收费和递减率的变化影响较小。本文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含硫化氢等复杂成分气藏工业气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工业气流 影响因素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工业气流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艳 王秀芝 +1 位作者 宋传真 龙胜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598,共3页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D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给出了我国东部地区气藏不同埋藏深度下估算的工业气流标准,但该标准没有考虑气藏储渗条件的影响,也没有明显体现凝析油成分对工业气流的影响,不适合凝析气藏的对照使用。根...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D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给出了我国东部地区气藏不同埋藏深度下估算的工业气流标准,但该标准没有考虑气藏储渗条件的影响,也没有明显体现凝析油成分对工业气流的影响,不适合凝析气藏的对照使用。根据投入产出平衡原理,提出了凝析气藏工业气流计算模型,以我国西部凝析气藏为例,根据目前各项参数测算了相应的工业气流,绘制了工业气流图版。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含硫化氢等其他复杂成分气藏工业气流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储量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中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树春 卢庆治 +3 位作者 宋传真 袁玉松 王红军 胡圣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0-777,785,共9页
库车前陆盆地侏罗系烃源岩Ro值为0.55%~1.88%,均值为0.93%,主体处于生油高峰期;三叠系烃源岩Ro值的分布范围为0.60%~2.59%,均值为1.1%,主体处于生油晚期.现有钻井测温资料表明,库车前陆盆地2 000 m深度实测温度变化范围为40~60℃,4 0... 库车前陆盆地侏罗系烃源岩Ro值为0.55%~1.88%,均值为0.93%,主体处于生油高峰期;三叠系烃源岩Ro值的分布范围为0.60%~2.59%,均值为1.1%,主体处于生油晚期.现有钻井测温资料表明,库车前陆盆地2 000 m深度实测温度变化范围为40~60℃,4 000 m深度实测温度变化范围为60~90℃,6 000 m深度实测温度变化范围为100~150℃.经热史恢复,库车前陆盆地自三叠纪以来,始终处于较低热流状态,表现为中生代相对较热(50~55 mW/m2),新生代以来,地表热流处于持续缓慢降低过程,最终降至现今的40~50 mW/m2.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分别于160~170 Ma及100 Ma进入低成熟阶段,进入生气阶段的时间是145 Ma及75 Ma,最早进入低成熟阶段的区域在克拉苏地区,其次为秋里塔格构造带,最晚进入低成熟阶段的地区在拜城凹陷.自23 Ma后有机质成熟度开始显著增高,三叠系、侏罗系现今均处于生气阶段.烃源岩成熟度状态主要由盆地沉积埋藏史及热史所决定.逆冲推覆和含膏岩层对烃源岩的成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幅度取决于逆冲的断距、含膏岩层的厚度及其侧向变化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历史 逆冲推覆 膏盐岩层 有机质成熟度 库车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氮气辅助重力驱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慧 鞠斌山 +2 位作者 刘中春 宋传真 朱桂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9-403,共5页
为了动用塔河油田奥陶系中下部剩余油,文中探索了氮气辅助重力驱技术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建立了缝洞型油藏中启动最小裂缝尺度的计算公式。当裂缝宽度达到1.0 mm以上时,其沟通的盲端剩余油可被动用;当裂缝宽度达... 为了动用塔河油田奥陶系中下部剩余油,文中探索了氮气辅助重力驱技术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建立了缝洞型油藏中启动最小裂缝尺度的计算公式。当裂缝宽度达到1.0 mm以上时,其沟通的盲端剩余油可被动用;当裂缝宽度达到0.2 mm以上时,其沟通的溶洞剩余油可被动用。制作了缝洞体二维可视化剖面模型,研究氮气辅助重力驱技术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力学机制,提出驱动准数的概念,定量表征气驱垂向重力分异力与水平驱替力的比值,明确了缝洞型油藏氮气辅助重力驱发挥作用的生产界限为驱动准数大于0.05。实施氮气辅助重力驱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井组含水率从71.7%下降到39.7%,累计增油3100 t。文中论证了氮气辅助重力驱技术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应用的可行性,为改善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效果提出了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氮气辅助重力驱 力学机制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气驱动态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桂良 宋传真 +2 位作者 张慧 程倩 张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0,共9页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不同气驱井组增油效果差异大,现场亟需气驱井网构建技术以指导现场注气,提高注气受效井组比例。但缝洞型油藏气驱井网如何构建、评价,目前尚没有公开报道。基于不同岩溶背景实际井网分析...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不同气驱井组增油效果差异大,现场亟需气驱井网构建技术以指导现场注气,提高注气受效井组比例。但缝洞型油藏气驱井网如何构建、评价,目前尚没有公开报道。基于不同岩溶背景实际井网分析及注气波及规律的认识,明确了缝洞型油藏气驱动态立体空间结构井网构建原则。将气驱井网影响因素分为基础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和气驱井网优劣主控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3大岩溶背景基础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提出气驱控制程度、气驱动用程度、气驱动用储量、平面均衡驱替程度、纵向均衡驱替程度和注采层位交错程度等6大气驱井网优劣评价指标,基于6大因素对提高采出程度的影响,建立了气驱井网优劣评价方法及标准。考虑现场实际,提出气窜井组动态调整方法,并形成了缝洞型油藏气驱动态立体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及流程。气驱井网构建方法应用于W-1实际气驱井组,该井组累计增油达6×104t,方气换油率达0.6 t,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井网构建 动态 立体空间结构 地质条件 井网优劣 缝洞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应用缓控释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传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17-17,19,共2页
为研究缓控释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开展了试验研究,如小麦缓控释肥品种对比试验、施肥量对比试验、技术措施试验等。结果表明,适宜兰陵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缓控释肥品种为小麦长效缓释肥(N∶P2O5∶K2O=18∶8∶16)600 kg/hm2,在小... 为研究缓控释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开展了试验研究,如小麦缓控释肥品种对比试验、施肥量对比试验、技术措施试验等。结果表明,适宜兰陵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缓控释肥品种为小麦长效缓释肥(N∶P2O5∶K2O=18∶8∶16)600 kg/hm2,在小麦拔节期喷施2次助壮素可有效降低小麦株高,增施酵素菌生物肥1 500 kg/hm2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缓控释肥 高产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