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基因OsATS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旭 王蕊 +3 位作者 张利霞 宋亚萌 田晓楠 葛荣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45-2052,共8页
植物胚胎特异性蛋白ATS3和植物的渗透胁迫响应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水稻OsATS基因的抗逆相关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qRT-PCR检测发现,水稻在盐胁迫后OsATS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构建OsATS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植株,抗逆性检测表明, OsAT... 植物胚胎特异性蛋白ATS3和植物的渗透胁迫响应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水稻OsATS基因的抗逆相关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qRT-PCR检测发现,水稻在盐胁迫后OsATS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构建OsATS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植株,抗逆性检测表明, OsATS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显著提高拟南芥在萌发阶段和成株阶段的耐盐性。随后将过表达载体p1300-35S:OsATS和RNA干涉载体pTCK303-OsATS-RNAi转入水稻,抗逆性分析表明,OsATS过表达水稻株系在萌发阶段和苗期的耐盐性显著提高,而OsATS基因RNAi水稻株系耐盐性则明显下降。qRT-PCR和生理指标检测表明,OsATS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OsP5CS1、OsLEA3-1、OsPDH基因的表达,调控了水稻细胞中的脯氨酸、LEA蛋白质含量,进而影响了水稻植株整体的耐盐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OsATS基因的抗逆功能,后续可通过调整该基因的表达量,改良水稻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ATS基因 过表达 RNAi干扰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度理论降雨不同非饱和参数边坡的渗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亚萌 雷锋国 王成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9,共7页
为定量研究降雨条件下边坡不同非饱和参数对边坡的渗透稳定性影响大小,根据Fredlund&Xing非饱和计算原理,利用Geostudio软件对某边坡在不同非饱和参数下的渗透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 为定量研究降雨条件下边坡不同非饱和参数对边坡的渗透稳定性影响大小,根据Fredlund&Xing非饱和计算原理,利用Geostudio软件对某边坡在不同非饱和参数下的渗透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上下监测点孔压随时间呈现在降雨时迅速增大在降雨缓慢减小的趋势,且在同一工况下,整体上下部监测点的孔压大于上部监测点的孔压;(2)边坡安全系数在降雨时迅速下降、停雨后缓慢下降,而且参数a越大,整体安全系数越大,但是当a=40 k Pa时整体安全系数有一个突然的陡降;参数m、n、k越大,整体安全系数也越大;(3)灰关联度敏感性大小排序为a>n>m>k。研究结果为定量化认识不同非饱和参数下的边坡渗透稳定性规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Frenlund&Xing 非饱和 渗流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黄腐酸/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芳芳 张倩 +3 位作者 宋亚萌 惠爱平 康玉茹 王爱勤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77-2783,共7页
黄腐酸(FA)具有抑菌消炎和促进动物生长的功效。为了进一步提升FA的广谱抑菌性,以凹凸棒石(APT)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将FA负载于APT,同时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结果表明,FA和APT主要以静电吸附形式结合,CTAB的引入实现了FA/... 黄腐酸(FA)具有抑菌消炎和促进动物生长的功效。为了进一步提升FA的广谱抑菌性,以凹凸棒石(APT)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将FA负载于APT,同时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结果表明,FA和APT主要以静电吸附形式结合,CTAB的引入实现了FA/APT复合材料的电荷调控。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着CTAB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TAB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其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凹凸棒石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复合材料 广谱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梦婷 宋亚萌 +2 位作者 张弘 杨芳芳 刘欣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5,414,共9页
通过油橄榄叶介导合成氧化锌纳米粒子,将其负载于凹凸棒石上得到复合抗菌材料(ZnO/APT).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ZnO/APT的合成,通过琼脂稀释法研究ZnO/APT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ZnO/AP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 通过油橄榄叶介导合成氧化锌纳米粒子,将其负载于凹凸棒石上得到复合抗菌材料(ZnO/APT).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ZnO/APT的合成,通过琼脂稀释法研究ZnO/APT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ZnO/AP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和1.00mg/mL,对大肠埃希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MIC均为2.50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00mg/mL,具有广谱抗菌性能.以ZnO/APT为抗菌剂,以大肠埃希菌为模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活/死细菌染色、活性氧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其可能的抗菌机制.ZnO/APT纳米复合材料与细菌相互作用时能够捕获细菌,并由外部破坏细菌结构,由内部催化细菌活性氧含量,导致氧化应激失衡.ZnO/APT的接触加剧细菌生理活动的紊乱,抑制并损伤细菌DNA,使细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凹凸棒石 广谱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