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云龙 方红 +5 位作者 张挽时 祝红线 孟利民 吴冰 毕永民 鲁晓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技术MR全脊柱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5 位作者 方红 祝红线 孟利民 毕永民 鲁晓燕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 目的:研究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脊髓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单层、多层螺旋CT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3 位作者 时惠平 毕永民 鲁晓燕 王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多层、单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ulti-slice and single-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 and SSCTPA)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明确诊断的83例PE患者的螺...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多层、单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ulti-slice and single-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 and SSCTPA)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明确诊断的83例PE患者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其中行16层MSCTPA及SCTPA检查者各为23和60例。结果:分析83例PE患者的3548支肺动脉,MSCTPA、SCTPA共显示759支PE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95支、部分型充盈缺损230支、完全性阻塞251支、附壁性充盈缺损183支),约占23.3%;其中1885支段以上肺动脉中,MSCTPA、SCTPA分别检出157支和371支PE直接征象,各占32.6%(157支/481支)和26.4%(371支/1404支),经过t检验,t=1.322<t0.1(81)=1.662,P>0.1,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1663支亚段肺动脉中,MSCTPA、SCTPA分别检出123支和108支PE直接征象,各占25.0%(123支/492支)和9.2%(108/1171支),t=3.125>t0.01(81)=2.374,P<0.01,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平扫示间接征象共160例次。结论: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MSCTPA、SCTPA对段以上PE的诊断均有效、准确、可靠,而MSCTPA对亚段PE的显示更为敏感,适用于临床对PE的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5 位作者 孟利民 毕永民 鲁晓燕 时惠平 方红 祝红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2—4ms,TE 1...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2—4ms,TE 1~2ms,层厚1.5—2.0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ml/s;扫描延迟时间195例采用Test-bolus法,40例采用Care-bohls法;后处理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共235例行3D DCE MRA,包括颈动脉63例,胸、腹主动脉34例,肺动脉21例,肾动脉25例,肝动脉24例,双下肢动脉56例,全身动脉12例。其中45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慨)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235例3D DCE MRA图像质量优良者225例,占95.4%。45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78.6%和88.9%;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病变程度低估、高估各1例。3D DCE 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8.9%,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92.9%,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7.1%。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一种全新、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评价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成像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知识转移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云龙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22-223,162,共3页
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隐性知识各种转移方式,以及影响转移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转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4 位作者 毕永民 鲁晓燕 熊明辉 方红 祝红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08-311,314,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66例老年PE患者行肺动脉增强扫描,其中多层、单层螺旋CT(MSCT,S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者各为21和45例。结果分析66例老年PE患者的2728支肺动脉,MSCT、...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66例老年PE患者行肺动脉增强扫描,其中多层、单层螺旋CT(MSCT,S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者各为21和45例。结果分析66例老年PE患者的2728支肺动脉,MSCT、S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926支肺动脉受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部分型充盈缺损、完全性阻塞、附壁性充盈缺损,约占33.9%;1206支段以上肺动脉中,依据直接征象MSCT、SCT分别检出240支/384支(62.5%)和481支/822支(58.5%),共721支/1206支,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37);1522支亚段肺动脉中,MSCT、SCT分别检出121支/484支(25.0%)和84支/1038支(8.1%),共205支/1522支,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632)。平扫示间接征象共125例次。结论MSCT、SCT对段以上PE的诊断二者均有较高的准确度,MSCT对亚段PE的诊断有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管疾病患者3D DCE MRA检查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6 位作者 曲英民 鲁晓燕 孟利民 毕永民 时惠平 方红 祝红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 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 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 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 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 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脉8例,肾动脉11例,双下肢动脉21例,全身动脉5例.采用1.5T磁共振机,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 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3.0ml/s;扫描延迟时间70例采用Test-bolus法,8例采用Care-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其中21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78例3D 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74例,占94.9%.21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 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3.3%和90.5%;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病变程度低估2例.3D DCE 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3.7%,其中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100.0%,但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1.8%.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是适合老年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成像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电火花高效铣削加工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成波 狄士春 +2 位作者 韦东波 宋云龙 吴湘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49-2156,共8页
钛合金材料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钛合金切削性能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制约了钛合金工业应用范围的推广。以TC4钛合金加工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长脉宽大电流脉冲电源,采用电火花铣削加... 钛合金材料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钛合金切削性能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制约了钛合金工业应用范围的推广。以TC4钛合金加工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长脉宽大电流脉冲电源,采用电火花铣削加工的方法实现了钛合金的高效加工。利用设计的正交实验对电火花铣削加工钛合金过程中主要加工参数,分别为脉宽、脉间、峰值电流、电极转速、冲液压力和切削深度等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加工参数优选、极差分析及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对加工参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使用加工效率预测公式对加工所能达到的最大加工效率进行了预测。最终在正交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进行实验,采用脉宽为2 000μs、脉间为100μs、峰值电流为635 A、电极转速为800 r/min、冲液压力为1.5 MPa和切削深度为3 mm时,使得电火花铣削加工钛合金的加工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 000 mm^3/min,并使用电子扫描电镜对钛合金被加工表面的受热影响层进行了检测分析,验证了使用电火花铣削对钛合金进行高效加工的可行性。与传统切削方法相比,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加工精度有限,表面质量较差,但是由于采用石墨材料作为电极,相同体积钛合金的去除其电极损耗的成本只有刀具加工的10%左右,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制造中大量存在的需要大体积材料去除的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粗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钛合金 电火花铣削 加工参数 加工效率 实验分析 受热影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宋云龙 盖登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4-462,共9页
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由共价键连接的有机构筑单元组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可定制的结构、可调节的孔隙大小等特点。这使POPs被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气体的吸附与分离、能量转换、荧光传感等领域。综述了POPs聚合法、模板法等合成方法,研究了... 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由共价键连接的有机构筑单元组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可定制的结构、可调节的孔隙大小等特点。这使POPs被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气体的吸附与分离、能量转换、荧光传感等领域。综述了POPs聚合法、模板法等合成方法,研究了引入功能基团、催化剂等手段,并深入探讨了POPs在吸附、膜分离和能量转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它们具体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多孔有机聚合物研究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合成方法 功能化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呋喃类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杰 盛春泉 +6 位作者 张珉 宋云龙 陈军 余建鑫 姚建忠 缪震元 张万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7-291,共5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系统地研究了40个苯并呋喃类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NMT)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在CoMFA研究中,考察了网格点步长对模型统计结果的影响.在CoMSIA研究中,研究了各种分...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系统地研究了40个苯并呋喃类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NMT)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在CoMFA研究中,考察了网格点步长对模型统计结果的影响.在CoMSIA研究中,研究了各种分子场组合、网格点步长和衰减因子对模型统计结果的影响,发现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和氢键受体场的组合可得到最佳模型.所建立的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相关系数q2值分别为0.759和0.730,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利用CoMFA和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地解释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阐明了化合物结构中苯并呋喃环上各位置取代基对抑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呋喃 NMT抑制剂 抗真菌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比较分子相似 性指数分析(CoM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诊断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23
11
作者 鲁晓燕 张挽时 +6 位作者 王东 时惠平 熊明辉 宋云龙 喻敏 方红 杨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CT仿真内窥镜 (CTVE)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9例 18支颈动脉行CTA、CTVE、MRA、DUS检查 ,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TA :螺旋CT扫描 ,层厚 3mm ,螺距 1 0。最大密度投影 (MIP)...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CT仿真内窥镜 (CTVE)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9例 18支颈动脉行CTA、CTVE、MRA、DUS检查 ,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TA :螺旋CT扫描 ,层厚 3mm ,螺距 1 0。最大密度投影 (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 (SSD) 3D血管重建。CTVE :导航系统行颈动脉CTVE成像。结果 :颈动脉轻度狭窄 6支 ,中度狭窄 3支 ,重度狭窄 4支 ,5支正常。显示斑块、附壁血栓 13支。 8支颈动脉与DSA对照 7支相符。 3例手术所见与CTA对比一致性较好 ,术后狭窄解除 ,斑块消失。结论 :CTA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显示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内窥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肺中央型类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相生 宋云龙 +2 位作者 张挽时 时惠平 王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肺中央型类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肺中央型类癌,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增强后改变、间接征象(阻塞性改变、淋巴结转移、转移征象)。结果:病变完全位于管腔内8例(44.4%),... 目的:探讨CT在肺中央型类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肺中央型类癌,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增强后改变、间接征象(阻塞性改变、淋巴结转移、转移征象)。结果:病变完全位于管腔内8例(44.4%),位于管腔外1例(5.6%),同时累及管腔内外者9例(50.0%)。病灶大小:小于2cm者3例(16.7%),2cm^5cm者11例(61.1%),大于5cm者4例(22.2%)。明显强化者10例(55.6%),其中,均匀强化者6例,不均匀强化者4例;没有明显强化者8例(44.4%)。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对侧淋巴结也肿大者1例,没有淋巴结肿大者16例。远处器官转移者1例(肝脏)。结论:综合分析CT表现有助于肺中央型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明辉 张挽时 +3 位作者 王东 宋云龙 鲁晓燕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HiSpeedAdvantageCT/i)扫描 ,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 3 .1版本工作站 ,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C... 目的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HiSpeedAdvantageCT/i)扫描 ,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 3 .1版本工作站 ,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CTVB图像 ,并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其中 4例与病理标本对照。结果 :CTVB能 10 0 %地观察到段以上支气管和 80 %以上亚段支气管。 2 7例中心型肺癌发现支气管狭窄 2 3例 ,闭塞 4例 ,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 4例 ,气管狭窄 2例 ,右中间段支气管憩室 1例。结论 :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腔的方法 ,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仿真内窥镜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 IDEAL序列对腰骶神经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莉华 宋云龙 +3 位作者 王东 李相生 李海宁 王冬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及后处理重建,观察图像中L1~S1各水平腰骶神经显示情况,包括腰骶神经走形、节前神经长度、神经根鞘长度及神经节大小。结果 1 L1~S1各水平节前神经、脊神经节以及L3~S1各水平节后神经显示率达100%,并且形态结构清晰;L1及L2水平节后神经形态结构能够清晰显示达Ⅰ级的显示率分别为12%和42%,达Ⅱ级显示欠清晰者分别为16%和32%,达Ⅲ级结构辨认不清者分别为72%和26%。各水平节前神经、神经节长径、神经节橫径及神经根鞘长度从L1~S1逐渐增大(P〈0.05、P〈0.001)。正常腰骶神经根走形于腰神经通道内,表现为边缘光滑,高信号脑脊液衬托下的条形等信号。结论 IDEAL序列腰骶神经成像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腰骶神经根的形态走形和细微结构特点,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后的变化,能够为临床准确评估腰腿痛患者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与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标准和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IDEAL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囊肿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时惠平 张挽时 +4 位作者 鲁晓燕 宋云龙 杨桦 郭英 方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7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不同延迟技术的血管成像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红 宋云龙 +7 位作者 张挽时 毕永民 纪旭东 祝红线 杨桦 樊红霞 王萍 田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技术启动扫描;第三组130例采取TestBolus技术,根据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设定延迟时间。结果:第一组图像质量优22例、良38例、差27例;第二组图像质量优62例、良44例、差3例;第三组图像质量优120例、良8例、差2例;TestBolus技术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经验值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智能组,腹主A组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用Test团注测试扫描技术设定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原始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术 团注技术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矿井巷道火灾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小菊 朱杰 +1 位作者 代君雨 宋云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2,共6页
为揭示不同截面形状巷道火灾时期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FDS软件就常见的矩形、梯形、拱形、圆形4种典型截面巷道建立模型,并在不同位置设置测点对火灾情况下烟气蔓延、能见度、压力、火灾温度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的分布规律进行研... 为揭示不同截面形状巷道火灾时期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FDS软件就常见的矩形、梯形、拱形、圆形4种典型截面巷道建立模型,并在不同位置设置测点对火灾情况下烟气蔓延、能见度、压力、火灾温度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形状巷道火灾时各参数变化有较大差异,其中矩形巷道能见度较低,压力较大,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也较高。该研究对于合理评价不同矿井巷道火灾危险性、科学分析截面形状对巷道火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火灾 截面形状 数值模拟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明辉 王东 +1 位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30例疑为支扩的患者分别进行 10mm层厚和薄层 (1~ 3mm)螺旋CT扫描 ,其中 10例共 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30例疑为支扩的患者分别进行 10mm层厚和薄层 (1~ 3mm)螺旋CT扫描 ,其中 10例共 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 :两位观察者在 10mm层厚分别发现支扩肺段 90个和 94个 ,薄层CT分别发现支扩肺段 10 8和110个。与支气管造影比较 ,螺旋CT 10mm层厚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6 4 6 %、10 0 %、90 1% ;薄层螺旋CT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3 8%、10 0 %和 98 3%。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比支气管造影有更大的优越性 ,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CT 支气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餐饮场所安全疏散出口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小菊 朱杰 +1 位作者 代君雨 宋云龙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0-753,共4页
为提高餐饮场所人员疏散效率,找到利用率低的出口在实际疏散过程中加以引导利用,并为餐饮场所出口设置要求提供参考依据,对餐饮场所火灾原因、危害及人员疏散特点进行分析,运用Building EXODUS对某餐饮店人员疏散进行模拟,找到疏散瓶颈... 为提高餐饮场所人员疏散效率,找到利用率低的出口在实际疏散过程中加以引导利用,并为餐饮场所出口设置要求提供参考依据,对餐饮场所火灾原因、危害及人员疏散特点进行分析,运用Building EXODUS对某餐饮店人员疏散进行模拟,找到疏散瓶颈,分析对比各个疏散出口的利用率,提出建议措施。该项研究能为类似高危场所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提高人员的安全疏散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场所 人员疏散 出口利用率 疏散瓶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3.0T Delta-Flow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冬梅 宋云龙 +3 位作者 王萍 毕永民 李海宁 孙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评估3.0T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 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NCE-MRA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 目的评估3.0T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 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NCE-MRA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为标准,评估NCE-MRA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度,分析两者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成功完成NCE-MRA和CE-MRA检查,NCE-MRA具有诊断价值的动脉节段有532个。小腿段NCE-MRA图像静脉污染较CE-MRA少(Z=4.92,P<0.01),腹盆部、大腿段NCE-MRA图像静脉污染较CE-MRA多(Z=4.58、3.56,P<0.01)。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97.69%、97.74%、93.92%、99.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4,P<0.05)。结论在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方面,NCE-MRA具有与CE-MRA相近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肾功能不全或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MRA检查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