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测试珍珠岩膨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世林 付桂元 余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测试珍珠岩膨胀性能的方法 ,讨论了其工艺条件对珍珠岩膨胀性能的影响 ,总结出了实验室测试珍珠岩膨胀性能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珍珠岩 膨胀性能 容量 粒度 预热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棉与矿渣棉性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宋世林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2,14,共3页
主要从岩棉和矿渣棉化学成份及酸度系数的不同 ,论述了岩棉与矿渣棉在耐水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上的差异。
关键词 岩棉 矿渣棉 酸度系数 三元相图 耐水性 耐热性 耐腐蚀性 化学成分 矿物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的高选择性浮选分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世林 马彦 +2 位作者 熊瑞瑞 杨晓娜 马万山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研究了氯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分离金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氯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3mol/L和4.0×10-4mol/L时,Au(Ⅲ)可与Ga(Ⅲ)、Co(Ⅱ)、Pd(Ⅱ)、Zn(Ⅱ)、Rh(Ⅲ)、Al(Ⅲ)... 研究了氯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分离金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氯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3mol/L和4.0×10-4mol/L时,Au(Ⅲ)可与Ga(Ⅲ)、Co(Ⅱ)、Pd(Ⅱ)、Zn(Ⅱ)、Rh(Ⅲ)、Al(Ⅲ)、Cd(Ⅱ)、Ce(Ⅳ)、Fe(Ⅲ)、Ru(Ⅲ)、Cu(Ⅱ)、W(Ⅵ)、Ti(Ⅳ)、Pb(Ⅱ)、Sb(Ⅲ)、V(Ⅴ)、Pt(Ⅳ)、Mn(Ⅱ)I、n(Ⅲ)、Sn(Ⅳ)、Ni(Ⅱ)I、r(Ⅳ)和Cr(Ⅲ)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Au(Ⅲ)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 四丁基溴化铵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性能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世林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0,共2页
主要从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的物理结构与导热系数大小的关系及生产设计和应用等诸方面 ,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在生产过程中 ,应从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物性的关系入手 ,进行综合考虑 ,才有可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关键词 膨胀珍珠岩 绝热制品 导热系数 物理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泡沫制品研究
5
作者 宋世林 余自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29,31,共2页
主要研究以水泥为粘合剂,以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为轻骨料,加入多种外加剂研制成的新型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泡沫制品。
关键词 水泥 球形闭孔 膨胀珍珠岩 外加剂 泡沫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制品的亲水性及其表面改性后憎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世林 李翔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5,共2页
根据膨胀珍珠岩玻璃结构的特点、分子结构式和表面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研究了膨胀珍珠岩经表面改性后 ,由亲水性变为憎水性的结构变化、反应机理等 ,为如何选择憎水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亲水性 憎水性 表面改性 膨胀珍珠岩制品 憎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的静力剔凿与拆除施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世林 袁小宁 +2 位作者 吕玉玲 何娟 张茂春 《建筑施工》 2019年第4期679-680,共2页
以北京弘善家园和中邮储项目为例,介绍了一种可提高拆除施工效率且对保留结构无扰动的混凝土结构高压射流石英砂水剔凿与拆除方法。此方法特别在后浇带和施工缝处理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快速地对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凿毛,并对预留钢... 以北京弘善家园和中邮储项目为例,介绍了一种可提高拆除施工效率且对保留结构无扰动的混凝土结构高压射流石英砂水剔凿与拆除方法。此方法特别在后浇带和施工缝处理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快速地对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凿毛,并对预留钢筋除锈,同时,混凝土渣等垃圾亦被清理干净,杜绝了后续浇筑混凝土夹渣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静力拆除 高压射流石英砂水 除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idation of ciprofloxacin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DBD plasma and persulfate:reactive spec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8
作者 宋世林 黄玉月 +7 位作者 杜彦生 肖思思 韩松 胡坤 张会会 王慧娟 吴春笃 阿琼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A synergistic system of water falling fil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plasma and persulfate(PS)was set up and used for oxidizing ciprofloxacin(CIP)in water.Results of reactive species formation in the DBD-only s... A synergistic system of water falling fil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plasma and persulfate(PS)was set up and used for oxidizing ciprofloxacin(CIP)in water.Results of reactive species formation in the DBD-only system as well as the DBD–PS system verified the PS activation in the DBD system.Influencing factors on CIP degrad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were also been studie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PS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CIP and that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could reach 97.73%after only 40 min treatment with 4 m M PS addition.The increase of PS concentration,the lower CIP concentration,the acidic solution p H and the addition of metal ions(Fe^(2+)and Cu^(2+))enhanced the CIP degradation,while the existence of Cl^(-)and HCO_(3)^(-)had a negative effect.The experiments related to scavenger addition confirm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ain reactive species to the CIP oxidation.Three proba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were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inorganic ions and organic byproducts formed during the CIP degradation.The toxic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CIP and its intermediates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BD–PS synergist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PERSULFATE reactive species ciprofloxacin oxid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