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125)I粒子源在肝组织中的照射剂量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安梦林 强永刚 +1 位作者 廖永华 向湘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9-1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源在肝组织中的剂量分布特征,为其临床近距离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通过"米"字形空间布放Li F(Mg,Cu,P)型热释光剂量元件,分析热释光剂量元件受照射后的吸收剂量(X)与热释光...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源在肝组织中的剂量分布特征,为其临床近距离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通过"米"字形空间布放Li F(Mg,Cu,P)型热释光剂量元件,分析热释光剂量元件受照射后的吸收剂量(X)与热释光剂量仪读数(Y)的关系,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源在肝组织中轴向、径向及4个中分线方向上的辐照吸收剂量变化及剂量场分布。结果热释光剂量仪读数与热释光剂量元件受照射后的吸收剂量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134 2X-0.014 7(R2=0.999,P<0.01)。放射性^(125)I粒子源在轴向、径向、中分线方向上的剂量均随离源距离的增加呈快速衰减,中心剂量热区的场分布呈"苹果"状影像,有逐渐向椭圆形趋变的趋势。受照射角度的不同,等距离位点上吸收剂量大小各异,径向剂量>中分线方向剂量>轴向剂量。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源在肝组织中的剂量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其剂量场呈类似"苹果"形分布,呈剂量凹陷区和剂量凸起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 I粒子源 热释光剂量元件 肝组织 照射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糊状体维生素C舌下含服的酸刺激方法在疑似SS患者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古炎发 安梦林 +3 位作者 邓潮蓬 樊孝廉 宋志恒 彭新葵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糊状体维生素C舌下含服的酸刺激方法在疑似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中应用效果。方法18例疑似SS的患者,分别接受2次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检查,隔日进行。第1次唾液腺^(99)Tc^(m)O... 目的观察糊状体维生素C舌下含服的酸刺激方法在疑似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中应用效果。方法18例疑似SS的患者,分别接受2次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检查,隔日进行。第1次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检查,连续采集唾液腺动态图像28 min,采集图像过程中的第20分钟时舌下含服500 mg糊状体维生素C(观察组)。第2次操作同前,第20分钟时500 mg维生素C片舌下含服(对照组)。收集两组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图像,观察两组酸刺激前唾液腺^(99)Tc^(m)O4^(-)摄取、酸刺激后唾液腺^(99)Tc^(m)O4^(-)排泌情况,测算两组酸刺激前唾液腺腺体摄取指数(UI)、酸刺激后腺体排泌率(EF),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中用糊状体维生素C、维生素C片舌下含服诊断S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Spearman分析显像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酸刺激前两组腮腺及颌下腺^(99)Tc^(m)O4^(-)摄取情况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酸刺激后观察组腮腺及颌下腺总排泌率高、腮腺有排泌率高、腮腺无排泌率高(P均<0.01)。观察组、对照组腮腺EF分别为49.71%±21.70%、26.78%±34.25%(P<0.01)。18例疑似患者最终临床确诊SS 11例、非SS 7例。观察组唾液腺功能受损、正常的患者分别为10、1例,对照组分别为9、2例。与舌下含服维生素C片比较,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中用糊状体维生素C舌下含服联合诊断SS的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P均<0.05)。结论与舌下含服维生素C片比较,糊状体维生素C舌下含服获得的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图像的腮腺及颌下腺腺体排泌水平高。唾液腺^(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中用糊状体维生素C舌下含服诊断SS的准确度、特异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刺激 唾液腺 核素动态显像 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