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作油菜提高石灰性土壤固碳能力及团聚体稳定性
1
作者 柴晶晶 刘振华 +6 位作者 安桦 姜虹宇 郝亚妮 李晋 周广生 高志强 杨珍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年第3期743-75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轮作油菜对石灰性土壤结构与质量的提升效果,于2020-2021年在山西太谷长期连作玉米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种植模式,分别是:玉米-小麦(MW)、油菜-小麦(RW)、油菜-玉米(RM)、玉米-玉米(MM),以MM为...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轮作油菜对石灰性土壤结构与质量的提升效果,于2020-2021年在山西太谷长期连作玉米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种植模式,分别是:玉米-小麦(MW)、油菜-小麦(RW)、油菜-玉米(RM)、玉米-玉米(MM),以MM为对照。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等存在显著差异。团聚体的稳定性、土壤碳库活度以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小粒径团聚体关系紧密。与MM相比,北方旱作传统轮作模式MW的团聚体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团聚体有机碳的储存;油菜轮作模式RM和RW的CMPI(碳库管理指数)增加了73.00%和76.00%,大团聚体(>3 mm)所占比例高出14.90%~30.17%,小团聚体(<1 mm)有机碳含量显著高出9.44%~47.53%。其中RM模式的CL(碳库活度)、CPI(碳库指数)、CMPI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较RW具有显著优势。综上,种植油菜可以通过提升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占比和小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增加团聚体的有机碳储量进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油菜 石灰性土壤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