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码分多址通信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晓强 邱昆 张崇富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介绍了光纤码分多址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结构,并对该系统中的一些地址码进行了技术分析。多用户接入干扰是光纤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噪声源,对减小多用户接入干扰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论述,给出了两种典型的减小多用户接入干扰的接收... 介绍了光纤码分多址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结构,并对该系统中的一些地址码进行了技术分析。多用户接入干扰是光纤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噪声源,对减小多用户接入干扰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论述,给出了两种典型的减小多用户接入干扰的接收机结构。最后指出了光纤码分多址系统趋于实用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多用户接入干扰 光正交码 多维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相对孔径紧凑型非制冷光学系统消热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晓强 王茜 宋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5-799,共5页
对常用光学被动消热技术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长波非制冷光学系统大相对孔径、高透过率、小型化和良好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基于640×512大面阵非制冷探测器的应用,利用CODE V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一个焦距f=70 mm,视场角为10.44... 对常用光学被动消热技术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长波非制冷光学系统大相对孔径、高透过率、小型化和良好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基于640×512大面阵非制冷探测器的应用,利用CODE V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一个焦距f=70 mm,视场角为10.44°×8.36°,F数为0.85,总长为85 mm的三片式光学系统。在-50-70℃温度范围内,所有视场的MTF值在25 lp/mm处均大于0.61,光学畸变小于0.5%,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良好。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光学零件加工和光机装配工艺成熟稳定,光学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工程可研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相对孔径 长波非制冷 被动消热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成像系统对1.06μm激光光斑探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安晓强 朱斌 卿荣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1-445,共5页
分析与计算了光电成像系统对 1.0 6 μm激光光斑的探测性能 ,根据计算结果 ,设计了一个与特定CCD摄像机相匹配的光学成像物镜 ,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激光光斑 光学成像物理 探测能力 光电成像系统 1.06μm CCD摄像机 光斑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微珠疏油改性及其在抗烧蛋白泡沫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伟红 杜文锋 +2 位作者 安晓强 唐宝华 吴菲菲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用含氟硅烷偶联剂对空心微珠进行了疏油改性处理,通过接触角变化评价其疏油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疏油改性处理后,空心微珠与煤油的接触角可达118°.向蛋白泡沫灭火剂中添加疏油改性空心微珠之后,三相泡沫内部可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有... 用含氟硅烷偶联剂对空心微珠进行了疏油改性处理,通过接触角变化评价其疏油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疏油改性处理后,空心微珠与煤油的接触角可达118°.向蛋白泡沫灭火剂中添加疏油改性空心微珠之后,三相泡沫内部可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有效屏蔽了热辐射向内层的传递,显著增强了泡沫在油面的稳定和抗烧性能,该方法有望用于油品火灾的扑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油空心微珠 三相泡沫 接触角 稳定性能 抗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快跳频光码分多址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崇富 邱昆 +1 位作者 安晓强 李月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9,共5页
研究了基于布喇格光纤光栅的FFH-OCDMA系统的性能。在系统中放置双硬限幅器,考虑码片异步(即系统下限情况),采用在接收端的散粒噪声服从泊松分布的研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相比,系统... 研究了基于布喇格光纤光栅的FFH-OCDMA系统的性能。在系统中放置双硬限幅器,考虑码片异步(即系统下限情况),采用在接收端的散粒噪声服从泊松分布的研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相比,系统误码率恶化了约1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 非线性效应 快跳频系统 光码分多址 FFH-OCDMA系统 布喇格光纤光栅 光脉冲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码分多址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昆 张崇富 安晓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7-632,共6页
介绍了光码分多址的技术原理。综述电子科技大学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在波分复用/光码分多址混合网络、光正交码构作、码间干扰和双极性OCDMA系统等OCDMA通信技术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最后指出了OCDMA系统的技术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码型构造 码间干扰 双极性码 混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的衍射准直透镜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颖 杨华军 +1 位作者 邱琪 安晓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针对国内外现有半导体激光器准直器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准直的相位型二元菲涅耳衍射透镜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在现有衍射透镜加工设备分辨率条件下,可提高衍射透镜的衍射效率,增大衍射透镜的数值孔径。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衍射理论 二元菲涅耳衍射透镜 准直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相位光码分多址系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崇富 邱昆 +1 位作者 安晓强 陈华容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研究了频域相位编解码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推导了在码位误差时系统误码率的数学公式。分析了在光功率,码位误差,码长,单极码和双极码情况下对O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比较高的光功率、较长码字有利于改善系统性能,系统随... 研究了频域相位编解码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推导了在码位误差时系统误码率的数学公式。分析了在光功率,码位误差,码长,单极码和双极码情况下对O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比较高的光功率、较长码字有利于改善系统性能,系统随码位误差增大而对系统影响愈大,双极性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单极性OCDMA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频域编解码 双极码 相位掩模板 码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位相匹配衍射透镜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春雷 安晓强 +2 位作者 邱传凯 邓启凌 周礼书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1-45,共5页
针对大数值孔径衍射透镜制作难、衍射效率低的问题,探讨了用位相匹配原理对元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研制出8台阶二元衍射位相匹配透镜列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大数值孔径红外锗透镜作为光聚能器,应用在提高红... 针对大数值孔径衍射透镜制作难、衍射效率低的问题,探讨了用位相匹配原理对元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研制出8台阶二元衍射位相匹配透镜列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大数值孔径红外锗透镜作为光聚能器,应用在提高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实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孔径 微型透镜 衍射效率 二元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OCDMA系统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月卉 安晓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02,914,共4页
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CDMA系统性能会产生严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该文通过对采用严格最佳(F,k,1)光正交码的单极性光CDMA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的量化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光纤信道的色散和... 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CDMA系统性能会产生严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该文通过对采用严格最佳(F,k,1)光正交码的单极性光CDMA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的量化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光纤信道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会导致系统性能明显下降,因此,色散补偿技术必不可少。不同于传统的色散补偿方案,该文提出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搭配色散补偿光纤(DCF)的新方案,在进行色散补偿的同时,尽可能弱化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光纤 色散 非线性效应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光码分多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膜炭吸附去除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瑞娟 杨兰 +3 位作者 苗时雨 李艳红 安晓强 兰华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在膜法处理污水过程中,广泛使用有机聚合物分离膜。但是,由于不可逆膜污染的发生,需要更换性能衰减后膜,导致大量废膜的生成,因此实现废聚合物膜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以污水处理厂的废旧中空纤维膜为模板,通过简单的热解... 在膜法处理污水过程中,广泛使用有机聚合物分离膜。但是,由于不可逆膜污染的发生,需要更换性能衰减后膜,导致大量废膜的生成,因此实现废聚合物膜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以污水处理厂的废旧中空纤维膜为模板,通过简单的热解重塑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超微孔-介孔-大孔结构的炭材料;结合炭材料的结构表征,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吸附水中典型芳香烃类和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具有分级孔结构的废膜炭对芳香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高于商业炭,而对环丙沙星、卡马西平、磺胺嘧啶等抗生素的吸附性能低于商业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废水处理膜 吸附 孔结构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OHL和严格最佳OOCs的OCDMA系统性能分析
12
作者 李月卉 安晓强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85-86,90,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严格最佳(F,v,1)光正交码(OOCs),并在系统中采用双光硬限幅器(OHL)的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方案,在理论分析多用户干扰(MAI)对该OCDMA系统误码率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解码器端采用双OHL的系统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小... 提出一种基于严格最佳(F,v,1)光正交码(OOCs),并在系统中采用双光硬限幅器(OHL)的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方案,在理论分析多用户干扰(MAI)对该OCDMA系统误码率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解码器端采用双OHL的系统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小多用户干扰,提高系统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基于严格最佳光正交码的OCDMA系统,采用双光硬限幅器时,相对于采用单光硬限幅器以及不采用光硬限幅器时的系统,其误码率性能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干扰 严格最佳光正交码 光硬限幅器 OCD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内调焦对心器用电视测微镜头的设计
13
作者 王茜 刘洋 +1 位作者 安晓强 邓键 《红外》 CAS 2012年第10期17-20,共4页
利用CODE V光学软件设计了一种用于内调焦对心器的电视测微镜头。该镜头由四片透镜组成,采用正负正焦距对称结构。其焦距为17.20 mm,数值孔径为0.063,视场为16.82°。该镜头工作在486~656 nm波段,总长为68 mm。系统的全视场畸变为-... 利用CODE V光学软件设计了一种用于内调焦对心器的电视测微镜头。该镜头由四片透镜组成,采用正负正焦距对称结构。其焦距为17.20 mm,数值孔径为0.063,视场为16.82°。该镜头工作在486~656 nm波段,总长为68 mm。系统的全视场畸变为-1.13%,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在空间频率为60 lp/mm时大于0.64。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成像质量良好,结构紧凑,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大视场 CODE V 紧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水中全氟辛酸研究
14
作者 杨兰 刘瑞娟 +3 位作者 沈舒苏 苗时雨 安晓强 兰华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由于全氟化合物中有很稳定的碳氟键,因此如何高效地去除受污染水体中全氟辛酸(PFOA)是一项挑战。采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FOA进行降解处理,考察了放电气氛、放电功率等放电参数以及气体流量和液... 由于全氟化合物中有很稳定的碳氟键,因此如何高效地去除受污染水体中全氟辛酸(PFOA)是一项挑战。采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FOA进行降解处理,考察了放电气氛、放电功率等放电参数以及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反应条件对PFOA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电气氛为Ar、放电功率为11.84 W、气体流量为3.33 L/min、液体流量为0.28 L/min的条件下,DBD对PFOA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反应60 min后PFOA去除率可达94.0%以上。结合发射光谱和自由基猝灭分析,确定破坏PFOA的分子结构、实现反应物高效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是e^(-)、·OH、H_(2)O_(2)、O_(3)。该技术可为PFOA去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全氟辛酸 氧化降解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进展
15
作者 祝凯 杨兰 +1 位作者 刘瑞娟 安晓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难降解有机物进入到废水中,给传统水处理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过程(AOPs),因其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在水处理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非均相催化剂通过提供表面羟基、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难降解有机物进入到废水中,给传统水处理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过程(AOPs),因其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在水处理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非均相催化剂通过提供表面羟基、路易斯酸位点、氧化还原循环和结构缺陷等活性位点,能有效促进臭氧的分解和活性氧物种(ROS)的生成,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金属基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金属负载型等)和非金属催化剂(活性炭、碳纳米管和氮化碳等)在提高臭氧氧化效率方面效果显著。综述了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其作用机理、催化活性位点、典型催化剂,以及该技术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并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催化剂评价标准和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重要性,以促进高效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开发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 催化臭氧氧化 催化剂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场调控p53合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媛媛 涂晔 +2 位作者 安晓强 江键 崔黎丽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4-117,135,共5页
目的:研究驻极体静电场调控p53合成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表面电位为0的PP膜设为对照组,将表面电位为5000 V和-5000 V的驻极体分别设为5000 V驻极体组(5000 V组)和-5000 V驻极体组(-5000 V组)。采用常温等离子体放电系... 目的:研究驻极体静电场调控p53合成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表面电位为0的PP膜设为对照组,将表面电位为5000 V和-5000 V的驻极体分别设为5000 V驻极体组(5000 V组)和-5000 V驻极体组(-5000 V组)。采用常温等离子体放电系统将聚丙烯薄膜分别制成5000 V驻极体和-5000 V驻极体。将正极性和负极性的驻极体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48 h,借助于等效表面电位测量系统检测细胞生长环境的静电场稳定性。通过CCK-8实验研究正极性和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与对照组做比较,通过流式细胞仪研究正极性和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在静电场环境下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结果:正极性和负极性的驻极体可提供稳定的静电场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负极性驻极体使细胞快速通过G1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而正极性驻极体通过阻断G1期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经负极性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正极性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电场可引起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从而调控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负极性驻极体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作用,正极性驻极体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通过调控细胞内p53 mRNA的表达实现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驻极体 成纤维细胞 细胞周期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贴剂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鑫 涂晔 +4 位作者 安晓强 梁媛媛 梁合鹃 崔黎丽 江键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影响.方法:负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以及联合负极性驻极体与5-Fu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4周后检测瘢痕增生指数,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和Ⅲ型胶...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影响.方法:负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以及联合负极性驻极体与5-Fu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4周后检测瘢痕增生指数,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平均光密度.结果:负极性驻极体、负极性驻极体与5-Fu联合均可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抑制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且均可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密度、胶原的合成和胶原纤维束的排布,抑制创面形成增生性瘢痕.结论:负极性驻极体可影响胶原束的排布,且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抑制胶原的合成.驻极体和5-Fu联用作用机制与驻极体类似,但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5-氟尿嘧啶 驻极体 瘢痕增生指数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ion effects of a negative electret 5-FU patch on the growth of a hypertrophic scar 被引量:1
18
作者 Wang YUAN Lili XU +3 位作者 Ping HUANG Xiaoqiang AN Lili CUI Jian JI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8-83,共6页
In this study,the hypertrophic scar(HS) model in rats was established.5-fluorouracil(5-FU)patch,-1000 V and-2000 V polypropylene(PP) electret 5-FU patches w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onto the wound.The in vitro pe... In this study,the hypertrophic scar(HS) model in rats was established.5-fluorouracil(5-FU)patch,-1000 V and-2000 V polypropylene(PP) electret 5-FU patches w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onto the wound.The in vitro permeat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Franz diffusion cell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permeation cumulative amount and retention amount of5-FU through/in scar skin.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negative electret on growth of HS was studied by hematoxylin-eosin(HE) staining,Masson staining and the immunohistologicall methods.The permeation study indicated that a negative electret could enhance the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 of 5-FU through and in scar skin respectively.HE staining and Masson staining indicated a better effect for-1000 V and-2000 V electret 5-FU patches on HS inhibition after28 d post-wounding compared with 5-FU patch.The immunohistological study showed much more reduced expressions of collegan type I,collegan type III,TGF-β1 and HSP47 in scar tissue after application of negative electret 5-FU patches than those of 5-FU patch.A negative electret5-FU patch may be advantageous for HS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ET hypertrophic scar 5-FLUOROURACIL PATCH COLLAGEN TGF-β HSP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极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梁媛媛 涂晔 +2 位作者 安晓强 马琳 江键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78-481,496,共5页
目的:研究驻极体调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常温等离子体放电系统将聚丙烯薄膜分别制成5000 V驻极体(5000 V组)和-5000 V驻极体(-5000 V组),借助于等效表面电位测量其电荷储存的稳定性。利用打孔器完整... 目的:研究驻极体调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常温等离子体放电系统将聚丙烯薄膜分别制成5000 V驻极体(5000 V组)和-5000 V驻极体(-5000 V组),借助于等效表面电位测量其电荷储存的稳定性。利用打孔器完整切除兔耳腹侧全层皮肤,并剥离软骨膜形成兔耳瘢痕模型。通过测量瘢痕组织的增殖指数和CCK-8实验研究正、负极性驻极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正、负极性驻极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研究在静电场环境下生长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正、负极性驻极体可提供稳定的静电场作用于瘢痕成纤维细胞。-5000 V驻极体不仅可以促进G1期细胞增殖,还可以抑制S期DNA的合成或缩短其停留时间,加速其进入G2期,并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向伤口迁移。5000 V驻极体则通过抑制S期DNA的过度合成,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迁移。但驻极体作用较长时间(4~6周),驻极体可以随着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调控瘢痕增生,最终抑制其生长。结论:电场可引起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从而调控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且正、负极性驻极体对抑制瘢痕的作用机制各有侧重,2种不同极性的驻极体有望分别应用于不同时期的瘢痕生长过程,最终抑制病理性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驻极体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s of dielectric property and drug release profile of 5-FU patches based on plasma charged electrets
20
作者 苑旺 梁合鹃 +3 位作者 黄平 安晓强 江键 崔黎丽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0-116,共7页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electret 5-fluorouracil patch was developed,the effective surface potential,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33,open-circuit 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TSD) current spectra and shear adhesion ...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electret 5-fluorouracil patch was developed,the effective surface potential,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33,open-circuit 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TSD) current spectra and shear adhesion of the patch were measured.The drug release profile of the patch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A stable potential difference which was positively dependent on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et was generated on two sides of the patch.The measurements of d33 coefficient,TSD current spectra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showed that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of the electret could cause polarization and cohesive strength decreasing of the matrix molecules,chang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drug molecules in patch,therefore to increase the release of drug from the transdermal pat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ET hypertrophic scar 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 current 5-fluorouracil patch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