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I联合术前氧合指数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金珍 吕萍 +4 位作者 朱鹏 杜松林 万俊 安冬琪 郑少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5-1450,共6页
目的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气管插管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等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TAAD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5.9%。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ICU停留时间(P=0.039)明显延长,且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01,P<0.001),而术前氧合指数高是术后低氧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98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B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最佳切点为25.8kg/m^(2),术前氧合指数的AUC为0.808,最佳切点是265mmHg。结论BMI>25.8kg/m^(2)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氧合指数>265mmHg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低氧血症;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更长,院内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安冬琪 许顶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1-1244,共4页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类型,也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其诊断及治疗措施仍在探索中且存在一定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公布的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试验,对HFPEF的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及治疗措施等作此综述。
关键词 综述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 临床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成人心力衰竭管理循证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9
3
作者 安冬琪 许顶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59-61,共3页
2018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发布了《成年人心力衰竭管理的循证实践指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管理进行了规范和详细指导[1]。本指南主要针对有症状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即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 2018年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发布了《成年人心力衰竭管理的循证实践指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管理进行了规范和详细指导[1]。本指南主要针对有症状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即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分期B、C和D期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Ⅰ~Ⅳ期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指出的是,此指南不适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指南也并没有针对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心力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管理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能量代谢测量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安冬琪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65-768,共4页
心肌能量代谢在心脏疾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力衰竭时心肌代谢会发生改变,心肌代谢异常又常常推动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进程。心肌能量学(myocardial energetits)是研究心肌能量、代谢、需氧与供氧平衡和心脏作功关系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疾病 冠状血管 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郑韵仪 曾庆春 +7 位作者 詹琼 朱丁季 华经海 周浩斌 安冬琪 刘祖恒 赖文岩 许顶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94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CAVD组(n=169)和非CAVD组(non-CAVD组,n=225)。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gE水平,分析两组患者间血清IgE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94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CAVD组(n=169)和非CAVD组(non-CAVD组,n=225)。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gE水平,分析两组患者间血清IgE水平的差异以及血清IgE水平与CAVD之间的关系。结果:CAV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高于non-CAVD组(113.30 IU/ml vs 63.76 I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提示两组间血清IgE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gE水平与CAVD显著相关。结论:CAV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血清IgE水平是提示CAVD的独立生化指标,IgE可能在CAV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球蛋白E 肥大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