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掺杂方式制备V-N-TiO_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安兴才 韩立娟 +2 位作者 陈作雁 刘刚 喜文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4-877,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二乙醇胺为氮源、偏钒酸铵为钒源,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掺杂方式合成V-N-TiO2。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图片(SEM),对不同掺杂方式制备的V-N-TiO2进行结构表征;以苯酚为污染物...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二乙醇胺为氮源、偏钒酸铵为钒源,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掺杂方式合成V-N-TiO2。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图片(SEM),对不同掺杂方式制备的V-N-TiO2进行结构表征;以苯酚为污染物,考察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将氮源和钒源引入钛源体系的掺杂方式制备的V-N-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紫外光下照射100min,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8.63%,在模拟太阳光照射300min后,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钒氮共掺杂 掺杂方式 光催化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氮掺杂TiO_2的制备条件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安兴才 韩立娟 +1 位作者 陈作雁 喜文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0-1005,共6页
以二乙醇胺为氮源,乙酸为抑制剂,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TiO_2。以苯酚为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氙灯)下,考察了氮掺杂TiO_2制备过程中水用量、乙酸用量、乙醇用量、二乙醇胺用量、陈化温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7个因素... 以二乙醇胺为氮源,乙酸为抑制剂,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TiO_2。以苯酚为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氙灯)下,考察了氮掺杂TiO_2制备过程中水用量、乙酸用量、乙醇用量、二乙醇胺用量、陈化温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7个因素对氮掺杂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氮掺杂TiO_2的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氮掺杂TiO_2的光催化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最优的制备条件为:n(钛酸四丁酯):n(水):n(乙酸):n(乙醇):n(二乙醇胺)=1:462:17 3:3:0.4(n(钛酸四丁酯)=0.015 mol),陈化温度为45℃,煅烧温度为400℃,煅烧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氮掺杂TiO_2对苯酚光催化反应3 h,其降解率达到75.13%,是未掺杂氮TiO_2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氮掺杂 光催化 苯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番茄汁浓缩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辉 安兴才 +3 位作者 祝霞 盛文军 张鹏 王文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需加热、能耗低、速度快等特点,使其正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介绍了膜分离原理及特点,并对管式反渗透、离心分离与卷式反渗透、陶瓷微滤与卷式反渗透、直接渗透浓缩四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需加热、能耗低、速度快等特点,使其正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介绍了膜分离原理及特点,并对管式反渗透、离心分离与卷式反渗透、陶瓷微滤与卷式反渗透、直接渗透浓缩四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番茄酱加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作了概述,以期为改进膜分离技术在番茄汁浓缩工艺中的应用找到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汁 浓缩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复合抛物面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作雁 安兴才 +1 位作者 刘刚 韩立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7-451,共5页
通过草酸铁钾化学光量计曝光试验对其光学性能进行测定,光子采集效率因子Φef为0.75,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表观量子产率表征光催化反应效率,P25和自制V-N-Ti O2表观量子产率分别为0.0091、0.0079,具有良好... 通过草酸铁钾化学光量计曝光试验对其光学性能进行测定,光子采集效率因子Φef为0.75,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表观量子产率表征光催化反应效率,P25和自制V-N-Ti O2表观量子产率分别为0.0091、0.0079,具有良好的光催化反应效率;进行全天候运行实验,能实现悬浮态、流化床和固定床3种光催化反应形态,完全降解20 mg/L苯酚,日处理量达0.96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抛物面光催化反应器 多功能 全天候运行试验 光子采集效率因子 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氮共掺杂TiO_2/凹凸棒复合光催化材料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刚 安兴才 +1 位作者 韩立娟 陈作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钒-氮共掺杂TiO2/凹凸棒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TEM、XRD、BET及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对复合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复合光催化材料投入到...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钒-氮共掺杂TiO2/凹凸棒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TEM、XRD、BET及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对复合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复合光催化材料投入到亚甲基蓝溶液中饱和吸附,在4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复合光催化材料投加量为1g/L,在800W氙灯下反应6h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84%;重复反应4次,光催化降解变化不大;静置40min后,完成沉降,实现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氮共掺杂TiO2 凹凸棒 光催化性能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回收干酪素生产废水酪蛋白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焦光联 安兴才 吕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19,222,共4页
采用卷式超滤膜对干酪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回收酪蛋白的中试实验,研究了卷式超滤膜在回收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膜通量和酪蛋白截留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卷式超滤膜对干酪素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的截留率大于90%,单位面积的透... 采用卷式超滤膜对干酪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回收酪蛋白的中试实验,研究了卷式超滤膜在回收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膜通量和酪蛋白截留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卷式超滤膜对干酪素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的截留率大于90%,单位面积的透水量大于平板式超滤膜,清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干酪素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吕建国 安兴才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超滤膜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了回收蛋白质的中试实验,研究了超滤膜在回收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通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超滤膜在回收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蛋白质截留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滤膜对... 采用超滤膜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了回收蛋白质的中试实验,研究了超滤膜在回收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通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超滤膜在回收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蛋白质截留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滤膜对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的截留率大于90%,COD的截留率大于50%,清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马铃薯 淀粉废水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法净化硫氰酸钠 被引量:3
8
作者 高辉 安兴才 王应平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5年第6期472-473,共2页
采用膜分离一步法去除硫氰酸钠溶液中的有机杂质、硫酸根及含铁杂质。结果表明,当硫氰酸钠进料速度为7.0~10.0L/min,压力为2.0MPa,温度约为25℃时,采用膜分离工艺对于硫氰酸钠溶液中的杂质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而对硫氰酸钠基本无截留;膜... 采用膜分离一步法去除硫氰酸钠溶液中的有机杂质、硫酸根及含铁杂质。结果表明,当硫氰酸钠进料速度为7.0~10.0L/min,压力为2.0MPa,温度约为25℃时,采用膜分离工艺对于硫氰酸钠溶液中的杂质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而对硫氰酸钠基本无截留;膜分离对硫氰酸钠中的总杂质、硫酸根和含铁杂质的去除率约为80%,9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硫氰酸钠溶剂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邵克让 李建娇 +2 位作者 安兴才 雷自强 苏碧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3-1528,共6页
借助棉花纤维模板,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g+/Ag/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银修饰量... 借助棉花纤维模板,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g+/Ag/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银修饰量(摩尔分数,0~1.50%)对ZnO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模板辅助的两步法制备了Ag+-Ag共修饰的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Ag+/Ag/ZnO,Ag+和Ag通过改变ZnO的晶胞结构、光吸收特性及形貌等影响其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条件下,Ag+/Ag/ZnO的催化性能优于纯ZnO,且与修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Ag ZNO 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 模板辅助两步法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折射棱镜盖的圆桶式CPC聚光器研制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伟中 艾雄杰 安兴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69,共7页
在圆桶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聚光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透明的折射棱镜上盖,并进行一系列的整体优化设计,研制出一种新的非跟踪CPC聚光器,并通过对焦点温度和砷化镓电池光伏转换电流值的实际测试方式,测其水平放置并在超出最大入... 在圆桶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聚光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透明的折射棱镜上盖,并进行一系列的整体优化设计,研制出一种新的非跟踪CPC聚光器,并通过对焦点温度和砷化镓电池光伏转换电流值的实际测试方式,测其水平放置并在超出最大入射半角后的聚光度分别达到3.0和5.3倍,可实现较好的非跟踪聚光效果。但该聚光器材料选型或加工工艺会限制其聚光性能。若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具有较高聚光度的非跟踪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将会得到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复合抛物面 非跟踪聚光器 圆桶式CPC结构 棱镜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SiO_(2)-TiO_(2)微球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陈作雁 任学昌 +3 位作者 杨林海 张玉杰 付宁 安兴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97-103,161,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煅烧工艺,制备了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SiO_(2)-TiO_(2)微球.重点考察了Si/Ti比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SEM、TEM、XRD、FT-IR、Zeta电位和BET等方法对SiO_(2)-TiO_(2)微球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表面电荷和比表面积...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煅烧工艺,制备了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SiO_(2)-TiO_(2)微球.重点考察了Si/Ti比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SEM、TEM、XRD、FT-IR、Zeta电位和BET等方法对SiO_(2)-TiO_(2)微球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表面电荷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分析.以MB和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其吸附和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Si/Ti比的增大,SiO_(2)-TiO_(2)微球中Ti-O-Ti键减少,Si-O-Si和Si-O-Ti增多,Si元素对晶粒长大的抑制性更强,形成了更为致密的介孔结构,导致比表面积大幅降低.同时,SiO_(2)-TiO_(2)微球表面的Zeta电位和等电位点也随之降低,增强了对MB和苯酚的吸附以及光催化降解的协同作用.当Si/Ti比为0.25时,光催化反应120 min对MB和苯酚降解率分别为92.34%和59.49%,优于纯TiO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SiO_(2)-TiO_(2)微球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深度水处理工艺设备在泳池水消毒中的示范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艳 陈作雁 +2 位作者 刘刚 韩立娟 安兴才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60-167,共8页
采用自主开发的8英寸管式光催化组件,设计制造光催化深度水处理工艺设备,并与常规氯消毒组合处理泳池水,当游离性余氯质量浓度由0.8 mg/L降至0.4 mg/L,消毒剂投加量下降40%,pH调节剂投加量下降25%时,示范试验证实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 采用自主开发的8英寸管式光催化组件,设计制造光催化深度水处理工艺设备,并与常规氯消毒组合处理泳池水,当游离性余氯质量浓度由0.8 mg/L降至0.4 mg/L,消毒剂投加量下降40%,pH调节剂投加量下降25%时,示范试验证实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浑浊度等各项指标符合《游泳池水质标准》(GJ/T 244—2016)所要求的指标。该设备与常规氯消毒组合处理泳池水时,运行稳定,泳池水品质显著提高,在泳池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泳池水 光催化 游离性余氯 示范试验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管式PV/T组件综合效率提升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吕伟中 艾雄杰 安兴才 《太阳能》 2022年第6期64-70,共7页
针对PV/T组件的特性,通过从吸热导热材料特性、太阳电池特性及导热性能这3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若要同时提升PV/T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和集热效率,宜选用高导热系数的EVA封装材料、低温度衰减系数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并可通过填充石墨烯... 针对PV/T组件的特性,通过从吸热导热材料特性、太阳电池特性及导热性能这3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若要同时提升PV/T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和集热效率,宜选用高导热系数的EVA封装材料、低温度衰减系数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并可通过填充石墨烯填缝料增大吸热材料的热传导面积,由此研发出一种新型热管式PV/T组件,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发现,新型热管式PV/T组件达到了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式PV/T组件 黑硅 吸热材料 石墨烯填缝料 光电转换效率 集热效率 综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