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蓓蕾 靳雨佳 +5 位作者 梅永 张伟宏 张振香 王文娜 薛利红 安保霞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为脑卒中行为管理提供新的指导框架。方法遵循护理学科理论模型发展过程,综合采用文献研究、质性研究及理论分析,初步构建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包括概念、...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为脑卒中行为管理提供新的指导框架。方法遵循护理学科理论模型发展过程,综合采用文献研究、质性研究及理论分析,初步构建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包括概念、命题(概念间假设关系)及模型边界(适用范围)。结果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模型包含复发风险感知、行为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情感反应(担忧)和健康行为等6个核心变量,一条核心路径为“复发风险感知→行为决策→健康行为”,三条桥梁路径为“复发风险感知社会支持→行为决策→健康行为”“复发风险感知→自我效能→行为决策→健康行为”和“复发风险感知复发担忧→行为决策→健康行为”。结论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模型或可丰富脑卒中健康行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进而为开展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及复发防控实践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风险感知 行为决策 情境理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潜在剖面分析及与自我效能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娟娟 安保霞 +1 位作者 刘晓 张振香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的潜在类别及其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7月安阳市3所三级医院的463例住院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并对锻炼行...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的潜在类别及其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7月安阳市3所三级医院的463例住院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并对锻炼行为感知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可分为3个类别:低益处-高障碍型(17.3%)、中等-感知均衡型(70.8%)、高益处-家庭型(11.9%)。锻炼行为感知潜在类别是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中等感知-均衡型和高益处-家庭型康复自我效能总分及维度得分均高于低益处-高障碍型(P均<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存在异质性和潜在类别特征。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锻炼行为感知水平,根据不同感知类别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或锻炼计划,增强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从而建立和巩固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锻炼 感知 自我效能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轨迹的纵向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清玄 张振香 +4 位作者 梅永 薛利红 安保霞 郭令莹 邢兰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5-68,共4页
目的了解患者创伤后成长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为创伤后不同阶段心理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择1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进行深度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资料... 目的了解患者创伤后成长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为创伤后不同阶段心理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择1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进行深度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轨迹可归纳为破坏与应激、重建与困苦、成长的融合3个阶段;3个阶段并非线性递进关系,而是处于动态演变的情景之中。创伤后成长轨迹有3种类型,分别为持续应激、逐渐成长、成长回落。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呈现为非线性递进的3个阶段和3种成长轨迹,医护人员可参照实施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青年 创伤后成长 纵向研究 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抑郁的潜在剖面分析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相丹丹 刘志薇 +5 位作者 张振香 林蓓蕾 张乐芸 薛利红 安保霞 梅永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抑郁类别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招募脑卒中患者夫妻224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压力知觉量...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抑郁类别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招募脑卒中患者夫妻224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C-PTGI)、照顾者获益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二元抑郁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别的预测因子。结果 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抑郁分为夫妻无抑郁组、患者重度抑郁-配偶轻度抑郁组、患者中度抑郁-配偶无抑郁组、患者轻度抑郁-配偶中度抑郁组,以夫妻无抑郁组为参照,C-PTGI得分、预后不良、病程≥1年、家庭月收入<2000元、患者PSS得分、发病次数≥3次、配偶获益感是预测因子(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抑郁共存,且存在不同类别;护士应从整体视角对不同抑郁特征的脑卒中患者夫妻开展心理干预,以改善其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配偶 抑郁 潜在剖面分析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