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VR促进大学教学从片面沉浸化到全面沉浸化 被引量:36
1
作者 安传迎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8,共10页
5G时代的大学教学将随着技术发展而趋向于全面沉浸化。大学教学中有3种沉浸式教学: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的沉浸式教学、追求心理的沉浸体验的沉浸式教学、依托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这3种沉浸式教学分别追求教学内容、师生体验与... 5G时代的大学教学将随着技术发展而趋向于全面沉浸化。大学教学中有3种沉浸式教学: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的沉浸式教学、追求心理的沉浸体验的沉浸式教学、依托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这3种沉浸式教学分别追求教学内容、师生体验与教学媒介在物理层面、心理层面与感官层面的片面沉浸化,彼此间缺乏应有的关联与互动。5G技术与VR技术的融合将强化教学媒介与师生感官的沉浸化,进而通过促进沉浸传播的成型而加速升级教学内容、师生心理的沉浸化,加强片面沉浸化之间的有机融合与互相促进,实现教学要素在不同层面的深度沉浸化和协同沉浸化。5G+VR将促进大学教学从片面沉浸化发展为全面沉浸化的具体表现包括:促进大学教学多层面的深度沉浸化,实现教学要素的共同沉浸化,推动所有学科专业教学的适度沉浸化,促成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的相互沉浸化。全面沉浸化的新态势既体现了5G时代技术革新的趋势,也符合大学教学的发展规律,指出了大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将有效提升大学教学的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VR 大学教学 沉浸式教学 沉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学生学习的课堂革命——本科研究性教学的理性回归 被引量:18
2
作者 夏淑玉 安传迎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67-77,共11页
我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第一课堂的教学实践和以科研训练计划、科研训练基地为依托的第二课堂的实践。第二课堂虽卓有成效,但不能满足本科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育人目标要求。在本科教学改革进入... 我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第一课堂的教学实践和以科研训练计划、科研训练基地为依托的第二课堂的实践。第二课堂虽卓有成效,但不能满足本科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育人目标要求。在本科教学改革进入质量提升、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必须更多地将目光聚焦第一课堂,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走出教学被技术“绑架”、学习被“研究”裹挟、课堂放任自流的误区。因此,我们需要对研究性教学进行理性反思,警惕二元对立思维,明确研究性教学是具有“研究性”的知识教学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教师指导的基本方向。通过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需要重新确立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重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革命 研究性教学 学生学习 本科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