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海油面向长江以北地区天然气产供储销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子航 单彤文 +2 位作者 杨玉霞 黄洁馨 安东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48,共8页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在长江以北地区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加快进度,根据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思路,基于中海油在该区产供储销体系的现状,构建了具有中海油特色的天然气产供储销...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在长江以北地区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加快进度,根据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思路,基于中海油在该区产供储销体系的现状,构建了具有中海油特色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①布局框架由7大具有中海油典型特色的支柱支撑,体系量化分析结构由12项要素组成,可以系统化地评估企业建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中的总体适应性,逐一有效地识别具体设施的冗余程度或“瓶颈”所在;②以有限度的预期市场目标为导向,以储气设施建设为突破点,以区域“自平衡”为体系核心,以具有一定富裕量的“资源—设施—市场”平衡为建设原则。结论认为:①在长江以北地区,通过“海气+LNG”资源统一协同和“四点、N站、一网”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可以形成较大规模和互相支撑的天然气年周转、气化外输、储气和调峰能力;②依托于“资源池”的统筹调配和LNG接收站的小时级调峰能力,可以为高波动的用气需求量提供高弹性的供气保障;③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产供储销体系的富裕能力能够直达或商业互换至长江以北地区,依托海上LNG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陆上外输管道气的流向调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长江以北地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和互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以北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布局框架 量化分析结构 LNG接收站 储气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RU再气化模块再冷凝系统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延建 张超 +1 位作者 梁海瑞 安东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231,共9页
再气化模块作为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与再气化装置(FSRU)中的核心装备,再冷凝系统的控制对整个再气化模块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结合传统陆上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FSRU船再冷凝器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案,提出了适用于再气化模块再冷凝系统... 再气化模块作为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与再气化装置(FSRU)中的核心装备,再冷凝系统的控制对整个再气化模块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结合传统陆上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FSRU船再冷凝器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案,提出了适用于再气化模块再冷凝系统的新型压力控制方案和液位控制方案,采用HYSYS模拟分析了2种控制方案在BOG(闪蒸气)变化工况下的稳定时间及再冷凝器液位、压力等参数超调量。结果表明:2种控制方案均能实现再冷凝系统的平稳运行,新型液位控制方案再冷凝器液位及顶部压力超调量小,但达到平稳控制的时间较长,适用于外输量波动较大的调峰型再气化模块;新型压力控制方案的控制超调量较大、稳定速度较快,适用于稳定外输的基荷型再气化模块。本研究为后续模块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再气化装备研发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装置 再气化模块 再冷凝系统 控制方案 调峰型 基荷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燃料气系统设计方案的差异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夏雪 安东雨 +1 位作者 陈锐莹 彭延建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96-97,共2页
本文对比了LNG接收站燃料气系统的三种不同设计方案,综合分析了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对后续接收站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接收站 燃料气 SCV气化器 BOG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对液化天然气罐群接收站设计和运营的影响
4
作者 姜夏雪 安东雨 陈锐莹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0年第6期6-10,共5页
准确计算蒸发气的产生量对液化天然气罐群接收站的设计和生产运营具有重要影响。从接收站蒸发气产生量的计算出发,浅析了蒸发气产生量随接收站规模增大而增加的原因。基于河北某液化天然气罐群接收站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大气压正常变化率... 准确计算蒸发气的产生量对液化天然气罐群接收站的设计和生产运营具有重要影响。从接收站蒸发气产生量的计算出发,浅析了蒸发气产生量随接收站规模增大而增加的原因。基于河北某液化天然气罐群接收站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大气压正常变化率为0.5 kPa/h、0.74 kPa/h、2 kPa/h时不同建设阶段和操作模式下的蒸发气产生量,并以福建某接收站的大气压变化率值计算对比了相同配置下的罐群接收站蒸发气产生量。结果表明,储罐数量越多,大气压变化率引起的蒸发气产生量占比越大,设计采用储罐表压控制的罐群接收站时需重视大气压变化对其设计和运营的影响。对新建的罐群类接收站,可采用储罐绝对压力控制方式。在建设场地受限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离心压缩机取代传统的往复式压缩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接收站 液化天然气 大气压 蒸发气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零气态外输的新型蒸发气回收方案
5
作者 安东雨 吕梦芸 +2 位作者 陈锐莹 姜夏雪 孙亚娟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3年第4期7-11,共5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投产初期尚未建立气态外输系统时的蒸发气(BOG)处理问题,基于LNG接收站典型流程提出了新型BOG回收方案。以某大型LNG接收站为例,采用HYSYS软件对新型BOG回收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明确了新型BOG回收流程应用条...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投产初期尚未建立气态外输系统时的蒸发气(BOG)处理问题,基于LNG接收站典型流程提出了新型BOG回收方案。以某大型LNG接收站为例,采用HYSYS软件对新型BOG回收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明确了新型BOG回收流程应用条件。从技术及经济性两方面验证了新型BOG回收流程是LNG接收站零气态外输工况下BOG处理的有效方式,为LNG接收站的BOG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 蒸发气 零气态外输 回收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储罐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实测差异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嘉堃 陈团海 +3 位作者 许佳伟 周树辉 杨亮 安东雨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0年第3期29-36,25,共9页
LNG储罐温度场分析是储罐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LNG储罐整体结构的热分析计算和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得出的储罐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通过现场储罐表面温度的实测结果分析比对,能够得出储罐温度场的整体分布规律.从储... LNG储罐温度场分析是储罐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LNG储罐整体结构的热分析计算和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得出的储罐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通过现场储罐表面温度的实测结果分析比对,能够得出储罐温度场的整体分布规律.从储罐温度场的整体分布规律中可以发现,储罐罐壁的温度结果分析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分析得出珍珠岩沉降是造成储罐温度场差异的主要原因,珍珠岩在线补填能够提高储罐保冷性能,减少因漏冷产生的BOG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温度场 珍珠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储罐动态日蒸发率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锐莹 陈峰 +2 位作者 姜夏雪 张晨 安东雨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0年第4期13-17,共5页
液化天然气储罐日蒸发率实际测试不可控因素多,部分储罐站场难以达成测试条件。介绍了储罐常规日蒸发率测试要求及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储罐全三维模型,对液化天然气储罐静置过程中的日蒸发率进行全三维仿真模拟计算。着重研... 液化天然气储罐日蒸发率实际测试不可控因素多,部分储罐站场难以达成测试条件。介绍了储罐常规日蒸发率测试要求及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储罐全三维模型,对液化天然气储罐静置过程中的日蒸发率进行全三维仿真模拟计算。着重研究储罐静置过程中液化天然气的蒸发与储罐换热间的相互影响、外界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对液化天然气蒸发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流体模型对日蒸发率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储罐实际工况的日蒸发率动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此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储罐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液化天然气 闪蒸气 日蒸发率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LNG接收站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博 张晨 安东雨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11期63-65,71,共4页
某海域规划建设2座大型LNG接收站,为提高该区域LNG周转量,通过长距离LNG管道将2座站场的卸料系统、储存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为双方带来互惠,但连接管道压力降较大,存在无法卸料的潜在风险,开展互联互通方案研究是1#LNG接收站和2#LNG接收... 某海域规划建设2座大型LNG接收站,为提高该区域LNG周转量,通过长距离LNG管道将2座站场的卸料系统、储存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为双方带来互惠,但连接管道压力降较大,存在无法卸料的潜在风险,开展互联互通方案研究是1#LNG接收站和2#LNG接收站共同的选择。论文通过基础条件分析和压降计算,研究互联互通方案,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泊位 互联互通 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