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及表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宇海银 顾家山 +3 位作者 关明云 吴正翠 李世凤 杜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4-196,共3页
采用水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包覆,而后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改性后的二氧化钛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在无机纳米粒子TiO2的表面接枝上了PMMA;从... 采用水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包覆,而后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改性后的二氧化钛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在无机纳米粒子TiO2的表面接枝上了PMMA;从透射电镜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出,未经处理的纳米粒子团聚在一起,经过处理的纳米粒子的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聚合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热分解温度比均聚PMMA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表面改性 水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红外光谱 透射电镜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SiO_2表面高分子化及其在PV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2
作者 宇海银 吴正翠 +3 位作者 关明云 凌青 李世凤 孙益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46-950,共5页
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无机粒子SiO2 进行胶囊化处理。结果表明 ,包覆温度为 6 0℃左右时 ,包覆量最大。SiO2 粒子上的包覆物量随着包覆时间的延长和 pH值的减小而增加。将包覆无机粒子的纤维素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MM... 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无机粒子SiO2 进行胶囊化处理。结果表明 ,包覆温度为 6 0℃左右时 ,包覆量最大。SiO2 粒子上的包覆物量随着包覆时间的延长和 pH值的减小而增加。将包覆无机粒子的纤维素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MMA/BMA)接枝共聚合。采用IR、差热分析方法和透射电镜对复合粒子和其表面形貌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状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表面包覆的SiO2 上实现了MMA/BMA的接枝共聚合。复合粒子中的SiO2 粒子质量分数增加 ,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提高。未经表面包覆接枝的无机粒子团聚在一起 ,而经表面包覆接枝后的SiO2 粒子在PVC中均匀地分散后 ,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 42 3%和 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包覆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 接枝共聚合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可控接枝改性
3
作者 王标 刘兰勤 +2 位作者 唐照奇 黄磊 宇海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2,共4页
通过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的方法,在UV辐射下对聚丙烯微孔膜(PPMM)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了PPMM-PAA-PAAm膜,考察了辐射时间、链转移剂浓度对光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辐射时间的... 通过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的方法,在UV辐射下对聚丙烯微孔膜(PPMM)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了PPMM-PAA-PAAm膜,考察了辐射时间、链转移剂浓度对光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和转移剂浓度的下降接枝率呈线性上升;加入0.167~0.835mmol/L三硫代酯(DBTTC)时,随辐射时间的增加接枝率呈线性上升,但是加了DBTTC时相比没加DBTTC时接枝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微孔膜 UV光照接枝 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 接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