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性成岩作用浅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宇振昆 丁金岗 +5 位作者 冯振伟 姜柳青 李汉林 常小斌 宗浩 梁积伟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2期24-32,共9页
利用岩石薄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测试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的碱性成岩现象及其形成条件,建立了碱性成岩模式。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一套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富硅硼钠石岩和泥岩组成的混积岩。岩石中发... 利用岩石薄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测试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的碱性成岩现象及其形成条件,建立了碱性成岩模式。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一套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富硅硼钠石岩和泥岩组成的混积岩。岩石中发育白云石环带、石英溶蚀、绿泥石和沸石胶结等碱性成岩现象。分析认为,这种特殊的碱性成岩现象是在特定的原岩、气候条件和成岩事件下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为碱性成岩作用提供了碱性物质;干旱-湿热交替的气候促进了"碱性湖泊"的形成;埋藏后的水岩反应形成了特定的碱性矿物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岩-气候-水岩反应的多因素影响的碱性成岩模式。这种碱性成岩作用对于玛湖凹陷油气藏的保存具有相当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岩现象 成岩条件 成岩模式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南部一间房组构造裂缝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振伟 梁积伟 +7 位作者 章佩锋 惠峰 宗浩 常小斌 李汉林 姜柳青 宇振昆 郑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0-959,共10页
在裂缝网络系统中,天然裂缝的开启与闭合、人工诱导缝的产生、压裂缝的形成等都受到现今应力场的影响。为对塔河地区南部定向井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岩芯观察和全井壁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对塔河南部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利用钻井诱导... 在裂缝网络系统中,天然裂缝的开启与闭合、人工诱导缝的产生、压裂缝的形成等都受到现今应力场的影响。为对塔河地区南部定向井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岩芯观察和全井壁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对塔河南部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利用钻井诱导缝方位、偶极声波测井及井壁崩落法对塔河地区南部现今地应力方向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塔河地区南部裂缝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体,与非构造裂缝共同构成了错综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现今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NE-SW向,优势方位为50°~55°。在现今地应力的影响下,当天然裂缝与现今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时,裂缝开度增大,呈开启状态,有效性变好。定向井尽可能地贯穿有效裂缝,钻井优选方位为NW-SE向,研究结果可为塔河南部定向钻井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构造裂缝 裂缝有效性 诱导缝方位 塔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寒武系辛集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重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陶文星 梁积伟 +5 位作者 杨光 马晓军 刘亚兰 姜柳青 宇振昆 冯振伟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3期8-15,共8页
利用全岩X衍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辛集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恢复其沉积时的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矿物含量以方解石为主(63.7%~69.2%,平均为66.45%),其次为石英(20.9%~22.3%,... 利用全岩X衍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辛集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恢复其沉积时的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矿物含量以方解石为主(63.7%~69.2%,平均为66.45%),其次为石英(20.9%~22.3%,平均为21.6%)、伊利石(3.8%~15.4%,平均9.6%)。主量元素CaO含量最高(30.59%~41.50%,平均为36.87%),其次为SiO2(3.94%~28.30%,平均为14.40%)和Al2O3(1.10%~3.35%,平均为2.08%)。微量元素Cu、Y较富集,Zr、Rb和Sr亏损程度较大,其余元素轻微亏损。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碳酸盐岩物源具有混合物源的特征,主要为长英质、基性岩混合物,源岩类型为大陆拉斑玄武岩。沉积期古气候为干燥炎热的海相沉积,氧化还原条件以氧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辛集组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