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佤族的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率
1
作者 杨小龙 韩旭柔 +4 位作者 关璎洋 张兴华 宇克莉 郑连斌 高雯芳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佤族的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率。方法:根据《人体测量手册》的规定,调查了云南佤族1009例成人(男性499例,女性510例)的身高与体质量,并根据Yu公式计算其体表面积数据,根据Mifflin公式计算其基础代谢率,用Excel 2003和SPSS 1... 目的:了解中国佤族的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率。方法:根据《人体测量手册》的规定,调查了云南佤族1009例成人(男性499例,女性510例)的身高与体质量,并根据Yu公式计算其体表面积数据,根据Mifflin公式计算其基础代谢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佤族成年男性的基础代谢率为(1389.5±137.3)kcal/d,体表面积为(1.6088±0.1261)m^(2),佤族成年女性的代谢率为(1089.1±132.9)kcal/d,体表面积为(1.4783±0.1319)m^(2)。佤族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基础代谢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表面积之间呈正相关。佤族成人指标年龄组间的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年龄段佤族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和体表面积均大于女性。结论:佤族成年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和体表面积与夏尔巴人、克木人较为相近,女性与八甲人较为相近,可为修订我国能量推荐摄入量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体表面积 基础代谢率 人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宇克莉 邹婧 邹金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0-1056,共7页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在10-6、10-5、10-4mol·L-1浓度下,Cd2+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丙二醛(MDA)含量、Cd积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同时讨论了Cd2+毒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10-6、10-5mol·L-1)Cd2+胁迫下,...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在10-6、10-5、10-4mol·L-1浓度下,Cd2+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丙二醛(MDA)含量、Cd积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同时讨论了Cd2+毒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10-6、10-5mol·L-1)Cd2+胁迫下,玉米幼苗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高浓度(10-4mol·L-1)Cd2+胁迫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Cd2+胁迫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除叶片中SOD和CAT活性略有上升外,其他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高浓度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最明显。植物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部,Cd2+胁迫能干扰玉米对Fe、Cu、Zn、Mg等养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玉米 抗氧化酶系统 丙二醛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56
3
作者 宇克莉 孙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0-31,共2页
将35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薄荷醇组、冰片组、氮酮组、冰片+薄荷醇组、冰片+氮酮组、混合组各5只,均于实验前1 h行腹部脱毛处理:脱毛处皮肤分别滴加含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柴胡解热方水提液0.5 m l,其中薄荷醇组含2%薄荷醇... 将35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薄荷醇组、冰片组、氮酮组、冰片+薄荷醇组、冰片+氮酮组、混合组各5只,均于实验前1 h行腹部脱毛处理:脱毛处皮肤分别滴加含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柴胡解热方水提液0.5 m l,其中薄荷醇组含2%薄荷醇,冰片组含2%冰片,氮酮组含2%月桂氮卓酮(下称氮酮),冰片+薄荷醇组含2%冰片+2%薄荷醇,冰片+氮酮组含2%冰片+2%氮酮,混合组含2%冰片+2%薄荷醇+2%氮酮。8 h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皮肤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6组均出现皮肤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疏松、细胞间隙增大、毛囊口孔径加宽,其中氮酮组和混合组最为明显。认为薄荷醇、冰片、氮酮联用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冰片 氮酮 透皮吸收 柴胡解热方水提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1 位作者 李咏兰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732例(男性5 840例,女性5 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了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结果:按照指数均数,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732例(男性5 840例,女性5 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了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结果:按照指数均数,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在北方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头圆,头阔,头最宽,面最宽,两个下颌角间距离最大,两眼间距离最近,面高值大,鼻翼较宽,鼻狭,耳大,耳圆.华北方言族群头较狭长,额头窄,面阔,两眼间距离较宽,鼻背较低.西北方言族群头狭长,头短而高,面窄,两个下颌角间距离较窄,鼻短.结论:北方汉族的3个族群头面部特征有明显的共性,也存在彼此的差异,遗传、环境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长 鼻宽 唇高 头面部 北方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体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5 位作者 胡莹 王杨 薛虹 程智 邓维 时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 Heath-Carter 人体测量法对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382例(男188例,女19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4-4.5-1.9,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4.0... 目的:研究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 Heath-Carter 人体测量法对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382例(男188例,女19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4-4.5-1.9,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4.0-1.7,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乡村男性与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外因子值逐渐减小,体脂(%)逐渐增加,女性50~岁组体脂最为发达,40岁以后的3个年龄组平均体型接近,20~岁组身体充实度最差,40岁以后身体逐渐充实。结论:闽东语族群体型相对接近于四川汉族,而距离广西汉族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 体型法 汉族 闽东语族群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宇克莉 孙建华 +2 位作者 张世林 陈志航 余天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豚鼠皮为透皮屏障 ,采用改良 Franz扩散池 ,以薄荷醇、冰片、氮酮及其复配体系为透皮促进剂 ,测定柴胡解热方水提液的透皮吸收量。结果  2 %薄荷醇 +2 %... 目的 探讨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豚鼠皮为透皮屏障 ,采用改良 Franz扩散池 ,以薄荷醇、冰片、氮酮及其复配体系为透皮促进剂 ,测定柴胡解热方水提液的透皮吸收量。结果  2 %薄荷醇 +2 %冰片组和 2 %冰片 +2 %氮酮组优于 2 %薄荷醇组、2 %冰片组和 2 %氮酮组 ;2 %薄荷醇 +2 %冰片 +2 %氮酮组又优于 2 %薄荷醇 +2 %冰片组和 2 %冰片 +2 %氮酮组。结论 薄荷醇、冰片、氮酮三种透皮促进剂对柴胡解热方水提液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提液 冰片 解热 氮酮 体外透皮吸收 透皮吸收促进剂 柴胡 薄荷醇 复配体系 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腹围、腹臀比评价超重、肥胖标准 被引量:4
7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赵大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比较腹围、腹臀比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脂率的相关性,探讨用腹围、腹臀比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方法: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426例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质量、腹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 目的:比较腹围、腹臀比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脂率的相关性,探讨用腹围、腹臀比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方法: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426例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质量、腹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质量计算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计算体脂率,通过腹围、臀围计算腹臀比。结果:江淮地区汉族男性超重率为34.72%,肥胖率为14.25%;女性超重率为30.73%,肥胖率为13.23%。江淮汉族男性、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的身高、腹围、臀围、BMI值、腹臀比、体脂率以及女性体质量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腹臀比的增大,超重率、肥胖率比例越来越高。随腹围值、腹臀比的增大,江淮汉族男性和女性的BMI值、体脂率呈线性增大,身体密度呈线性减小。腹围评价超重标准估计在900~999mm之间,肥胖标准在1000mm以上。腹臀比评价超重标准估计在0.90~1.09,肥胖标准在1.10以上。结论:腹围、腹臀比与BMI关系密切,可作为对超重、肥胖进行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围 腹臀比 身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闽南语族群乡村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5 位作者 胡莹 王杨 薛虹 时蕊 邓维 程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8-972,共5页
目的:研究闽南语族群汉族乡村成人围度特征。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对福建漳州闽南语族群366例(男173例,女193例)乡村成年人进行了12项围度(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 目的:研究闽南语族群汉族乡村成人围度特征。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对福建漳州闽南语族群366例(男173例,女193例)乡村成年人进行了12项围度(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收缩围)值的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中国其他族群的6项围度值进行比较。结果:闽南语族群男、女均表现为躯干部和上肢围度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部和下肢围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9项(颈围、腹围和小腿围除外)围度值、女性11项(颈围除外)围度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大腿围和臀围外,其余10项围度值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表现为男性值明显高于女性值。结论:闽南语族群乡村成人围度值特征更接近中国北亚类型族群,但也具有一些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度 年龄 汉族 闽南族群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汉族头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
9
作者 宇克莉 齐晓琳 +6 位作者 郑连斌 王杨 薛虹 张晓瑞 程智 邓维 时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4-790,共7页
目的:研究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湖北汉族男性和女性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 目的:研究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湖北汉族男性和女性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湖北汉族有内眦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眼裂高度变窄,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变薄、鼻翼宽型率增加.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面颊皮褶7项指标值和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额最小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5项指标值及额顶宽、颧额宽、口指数3项指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湖北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指标 年龄 湖北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4个未识别民族的Heath-Carter体型
10
作者 宇克莉 张兴华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2,共2页
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海南、新疆、内蒙古共调查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僜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克木人、白马人、革家人、临高人、夏尔巴人、摩梭人、莽人、空格人14个未识别民族成人2989人(男性1434人,女性1555人)的体质指... 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海南、新疆、内蒙古共调查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僜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克木人、白马人、革家人、临高人、夏尔巴人、摩梭人、莽人、空格人14个未识别民族成人2989人(男性1434人,女性1555人)的体质指标,计算了Heath-Carter体型的内、中、外三因子。研究结果显示,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克木人、白马人、革家人、临高人、空格人、摩梭人男性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识别民族 夏尔巴人 图瓦人 布里亚特人 摩梭人 克木人 体质指标 三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测量法研究中国14个未识别民族的体成分
11
作者 宇克莉 张兴华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1,共1页
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海南、新疆、内蒙古共调查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僜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克木人、白马人、革家人、临高人、夏尔巴人、摩梭人、莽人、空格人14个未识别民族成人2989人(男性1434人,女性1555人)的身高... 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海南、新疆、内蒙古共调查木雅人、尔苏人、八甲人、僜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克木人、白马人、革家人、临高人、夏尔巴人、摩梭人、莽人、空格人14个未识别民族成人2989人(男性1434人,女性1555人)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了瘦体质量、体脂重、体脂率、身体水分。结果显示,在男性族群中布里亚特人的体质量、瘦体质量、体脂重、体脂率、身体水分值最大。莽人的体质量、瘦体质量、体脂重、体脂率、身体水分值最小。以男性体脂率>25.0%、女性>35.0%为标准判断为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巴人 人体测量法 体脂率 布里亚特人 体成分 未识别民族 图瓦人 克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滁州汉族体质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6 位作者 宇克莉 赵大鹏 王志博 王杨 荣文国 张晓瑞 薛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125,共8页
目的:对安徽滁州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按学术界规定的调查方法,在安徽省滁州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09例(男151例,女158例)和乡村汉族384例(男201例,女18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6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目的:对安徽滁州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按学术界规定的调查方法,在安徽省滁州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09例(男151例,女158例)和乡村汉族384例(男201例,女18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6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结果:安徽滁州汉族城市与乡村男、女上眼睑皱褶、蒙古褶率较高。城市与乡村男、女眼裂高度均以窄型率为主。城市与乡村男、女鼻根高度均以中型率为主,鼻梁侧面观均以直型率为主,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鼻翼高度多为中型,鼻孔最大径多为斜的,鼻翼宽多为宽型,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安徽滁州汉族男、女均以圆头型、高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宽肩型、亚短腿型率最高,其中城市男、女以宽胸型和窄骨盆型率最高,乡村男、女以阔面型率最高。城市与乡村男、女均以高身材率最高。结论:滁州汉族体质特征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安徽 滁州 汉族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晓瑞 郑连斌 +5 位作者 宇克莉 荣文国 王志博 赵大鹏 薛虹 王杨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5,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方法:使用Excel处理安徽滁州汉族348例(男212例,女136例)数据,采用“检验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性别间和群体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安徽汉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均高于左型,且...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方法:使用Excel处理安徽滁州汉族348例(男212例,女136例)数据,采用“检验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性别间和群体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安徽汉族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均高于左型,且均无性别间差异;安徽汉族与国内12个民族右型率比较,除蒙古族外,均有不对称行为出现差异;与其他8个地区汉族人群比较,除与广东、文昌汉族外,均有3项以上不对称行为出现差异。经分析安徽汉族7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扣手与利手、利手与利足、起步类型与交叉腿、扣手与交叉腿、利足与交叉腿、起步类型与利足这6对性状特征组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安徽地区汉族7项指标右型出现率均高于左型率,且右型~右型组合的出现率远高于左型一左型组合的出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扣手 利手 交叉臂 交叉腿 利足 起步类型 优势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r18真菌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建华 宇克莉 +1 位作者 毕平 彭德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线虫病害 Sr18 植物线虫 代谢产物 生防制剂 生防菌株 农用抗生素 活性菌株 孢囊线虫 病原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成人的皮褶厚度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3 位作者 包金萍 宇克莉 宋雪 倪晓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傣族的皮下脂肪发育状况,探讨热带环境对傣族皮下脂肪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在云南西双版纳州随机测量了402例(男性197例、女性205例)傣族的6项皮褶厚度值.结果:傣族四肢的皮褶厚度薄于躯干的皮褶厚度;随年龄增... 目的:研究傣族的皮下脂肪发育状况,探讨热带环境对傣族皮下脂肪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在云南西双版纳州随机测量了402例(男性197例、女性205例)傣族的6项皮褶厚度值.结果:傣族四肢的皮褶厚度薄于躯干的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傣族男性、女性躯干部皮褶厚度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女性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厚度值年龄组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傣族男性、女性6项皮褶厚度之间均呈正相关,表明人体各部位皮下脂肪发育的协同性.结论:傣族面部、下肢皮下脂肪明显菲薄,上肢、躯干部皮下脂肪薄于北方族群.在南方族群中,傣族上肢皮下脂肪居中,而躯干部皮下脂肪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褶厚度 年龄 傣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城市汉族体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包金萍 郑连斌 +4 位作者 张兴华 宇克莉 王志博 宋罐兰 武亚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城市男性在30岁以后的4个组,体型变化不大;女性以4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4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山东城市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差异.结论: 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山东城市汉族男、女体型与内蒙古汉族、乌孜别克族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汉族 城市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身体围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6 位作者 宇克莉 包金萍 李咏兰 田金源 宋雪 倪晓璐 董文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8-598,共3页
目的:研究四川凉山彝族身体围度特征.方法:按学术界统一规定的方法,在四川凉山调查了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彝族成人的13项围度指标.结果:彝族男性的头水平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最大围,随年龄的增长呈线性下降趋势.彝族女性的腰围... 目的:研究四川凉山彝族身体围度特征.方法:按学术界统一规定的方法,在四川凉山调查了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彝族成人的13项围度指标.结果:彝族男性的头水平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最大围,随年龄的增长呈线性下降趋势.彝族女性的腰围、腹围随年龄的增长,其围度值呈线性上升趋势,而大腿围则呈线性下降趋势.男性的头水平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度值都比女性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类分析显示,四川彝族与湖南汉族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度 年龄 四川 彝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临高人Heath-Carter法体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文静 宇克莉 +4 位作者 包金萍 李咏兰 任佳易 金丹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海南临高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临高人417例进行体型研究,并与我国其他族群体型进行比较。结果:海南临高人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1-5.4-2.0和5.8-5.0-1.4,体型类型分别属于偏内胚层... 目的:研究海南临高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临高人417例进行体型研究,并与我国其他族群体型进行比较。结果:海南临高人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1-5.4-2.0和5.8-5.0-1.4,体型类型分别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女性的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的内因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的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均无相关,女性的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我国其他族群相比,临高人男性、女性在体型图上的平均体型点均与海南汉族最接近,SAD值分别为0.52和0.55。结论:海南临高人体型相对接近于海南汉族,而距离壮族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临高人 人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闽南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时蕊 郑连斌 +5 位作者 胡莹 宇克莉 邓维 程智 薛虹 王杨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3,共7页
目的:研究随年龄增长,汉族闽南语族群成年人头面部指标、指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按照国际学术界标准,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福建闽南地区调查了汉族679例(男322例,女357例)成年人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出13... 目的:研究随年龄增长,汉族闽南语族群成年人头面部指标、指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按照国际学术界标准,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福建闽南地区调查了汉族679例(男322例,女357例)成年人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出13项头面部指数,对头面部测量指标、指数与年龄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宽、额最小宽、面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头水平围与年龄呈负相关。口裂宽、红唇皮肤部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汉族闽南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一些测量指标、指数及观察指标的分型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汉族 头面部 形态特征 年龄 变化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成人的体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雪 郑连斌 +4 位作者 李咏兰 宇克莉 包金萍 倪晓璐 田金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75周岁的傣族成人进行体型研究,并与南方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傣族男性平均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3-5.5-1.9),女性平均体型...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75周岁的傣族成人进行体型研究,并与南方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傣族男性平均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3-5.5-1.9),女性平均体型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8-5.0-1.4).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傣族男、女体型值的内、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方差分析显示,内、中、外因子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傣族男、女体型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南方其他族群相比,傣族男性、女性的体型与贵州布依族比较接近,体型位置距离(SAD)分别是0.62、0.71.结论:傣族成人的体型特征为脂肪较多,骨骼、肌肉较发达,身体线性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西双版纳 体型 活体测量 HEATH-CARTER体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