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视的政治文化功能——电视文化论稿之二
- 1
-
-
作者
宇丹
-
机构
云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33,共5页
-
文摘
被誉为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著名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总结传播学先驱们有关研究观点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社会雷达,协调和管理,指导与教育,娱乐同享受.我对此的理解是:第一功能实施对社会环境的监视,传播有关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给出公众议题,是新闻性传播;第二功能行使社会的舆论控制,协调公众的不同意愿,确立公共观念,构成一种传播管理,是操纵性传播;第三功能在于传承社会文化知识、遗产及习俗等,促进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是示范性传播;第四功能有助于摆脱工作与现实烦扰,满足消遣、游戏等人性需要,是娱乐性传播.由于与人类天性的共通同构,娱乐功能使得媒介与大众之间极易产生亲合性,达成一种非权力意志的契合关系.而前三种功能主要是为了持续现存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是体现某种特定人为权力意志的政治功能与文化功能.故而说传播媒介的权力是一种政治权力,也是一种文化权力,是一种广义价值的强力灌输式的社会传播管制.尤其是对大众影响面最广、最具诱惑力的电视,其政治文化功能于当代社会与人的作用如何,尚待足够地认识和深入地研究.
-
关键词
文化功能
电视文化
大众传播媒介
传播学
性传播
社会功能
国家意识形态
权力意志
现代社会
政治
-
分类号
G220
[文化科学]
-
-
题名电视对社会的引导和示范——电视文化论稿之三
- 2
-
-
作者
宇丹
-
机构
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9-62,共4页
-
文摘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要想正常延续下去,都必须努力使其成员尽可能地“个人社会化”,即规范、诱导社会每个成员依照一定的社会秩序和准则去行事处世,使人们在个性发展与社会渗透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特定社会的生存文化方式。社会化是人的一生学习的过程,而这种“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特定社会文化的熏陶中实现的,或者说是社会文化对人的逐渐渗透。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群体、社区、以及大众传媒等都是促使个人社会化的情境性动因。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个人对社会信息的接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
关键词
社会关系
文化论
个人社会化
电视
示范
引导
现代信息社会
社会文化
-
分类号
G251.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雷雨》和《茶馆》的不同结构模式——兼论电影改编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宇丹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7年第2期61-65,共5页
-
文摘
在我国话剧艺术中,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无论就其深刻的思想性,还是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言,堪称典范。两者的艺术魅力,早已通过舞台实践显示出来。这两部话剧艺术精品,先后被搬上了银幕。比较之下,《雷雨》还是“太象戏”;而《茶馆》是比较“电影化”的,但还不是充分电影的。究其所以,结构观念的相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说:“剧作家的问题不是如何写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如何结构的问题。”(哈密尔顿)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的严格限制这一特性,使戏剧的结构问题往往超出一般形式论的意义。戏剧的力量在于结构。同样是反映已经过去的旧时代。
-
关键词
电影改编
茶馆
人物关系
戏剧创作
戏剧性
艺术表现力
艺术魅力
电影化
现实主义
现代电影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现代社会的一大文化景观——电视文化论稿之一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宇丹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6,共4页
-
文摘
对于电视,你尽可以说长道短,但你没有理由对电视文化视而不见.对电视抨击最多的往往正是那些最爱看电视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化效应.电视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确太密切了,电视对亿万人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迄今没有哪种传播媒介能与之相比,电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现代社会生活乃至人类生存的诸多方面,都能看到电视文化显在与潜在的作用.如电视与传播活动,电视与生活方式,电视与国家政治,电视与社会行为,电视与儿童青少年,电视与家庭邻里,电视与闲暇时光,等等.笔者试图分专题进行论述,形成有关电视文化的系列论稿.是为题记.
-
关键词
电视文化
文化景观
现代社会
电视观众
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
广播电视
电视与家庭
文化形象
论稿
-
分类号
G220
[文化科学]
-
-
题名电视受众初探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宇丹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0-44,27,共6页
-
文摘
电视观众的接受问题,是一个诱人和待解的谜。在信息论看来,任何的信息传播、交流都包含了三大环节。“传者——讯息——受者”。具体到电视播出系统,即“节目制成者——节目——节目观众”。受众的研究,按照文学接受理论,既不同子将研究重点放在作品(节目)、作者(制成者)和现实关系上的实证主义外部研究,也不同于放在本文(节目本身)的语言、构成和功能上的形式主义内部研究,而是把重点转向读者(观众)研究、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是“从一种固定、有形、可以界定的结构或结果引向了一种无形的、难以确定的和变化性很强的过程之中。”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研究视点和领域。受众问题,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如观众的本质、观众的构成、观众的作用、观众的参与、观众的心理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
-
关键词
电视受众
电视观众
信息论
电视播出系统
节目
家庭化
现实关系
电视接受
内部研究
心理机制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象征—为电影构筑意象的世界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宇丹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99-104,共6页
-
文摘
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势头:在努力逼近现实的同时,而又不断追求对现实的某种超越;在视听表征方面尽量保持与生活实态的同形同构,而在内容寓意上则寻求大于声画具象本身。那种不仅止满足于对现实外部世界的客观纪录和忠实再现,而把镜头焦点距向内心精神世界,将抽象性的意念、主观化的情绪寓于具体物象,蕴于声画外壳,经由暗示启发、想象唤起而构筑特定意象的倾向,便是这种电影现代意识的一种体现。此种艺术揭示效应,似乎现实主义的写实原则不能涵盖其全部,而与其说这是现实主义的一种延伸。
-
关键词
象征化
意象世界
影片
电影
音响
外相
声画
内相
龙眼树
质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佛家的“悟”说到审美心理体验
- 7
-
-
作者
宇丹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2,共6页
-
文摘
从佛家的“悟”说到审美心理体验宇丹《五灯会元》卷一中载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一种近乎神秘主义的启示和领悟。重要的不在于释...
-
关键词
审美心理
“悟”
语言文字
不立文字
审美意识
混沌思维
心理体验
审美思维
原始思维
妙悟
-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色变
- 8
-
-
作者
宇丹
-
出处
《商业研究》
1986年第4期40-42,共3页
-
文摘
天有天色,水有水色,人有脸色,衣有服色。望天色而知朝夕,观水色而知深浅,察脸色而知喜恕,看服色而知婚丧。论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暗。品山水,水绿山艳春如笑,碧水苍山夏滴翠。
-
关键词
色变
天色
水色
绿山
商业工作者
象征
冰城
民族特色
服装流行
准备忍受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