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宁永红 郝理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72,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通过分析相关文件,并结合职教师资发展实际,可以看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由重视数量到质量与结构日趋合理、素质逐步提升、培养培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通过分析相关文件,并结合职教师资发展实际,可以看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由重视数量到质量与结构日趋合理、素质逐步提升、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 师资队伍 政策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的结与解——基于秦唐两市4所职教中心的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宁永红 马爱林 周铁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1,共4页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梳理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发展变化情况,对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促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08年通过问...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梳理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发展变化情况,对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促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08年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秦皇岛、唐山两市4所国家级重点县级职教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职教中心 秦皇岛 唐山 调查 社会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200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被引量:2
3
作者 宁永红 马爱林 +1 位作者 高素玲 郝东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前关于"三农"问题的探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通过减少农民,使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就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 目前关于"三农"问题的探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通过减少农民,使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就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关键取决于农村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就是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发挥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 作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宁永红 凌志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9-54,共6页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忽视培养培训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教师个体能力轻教师整体结构、忽视制定教师能力标准等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围绕"两个&q...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忽视培养培训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教师个体能力轻教师整体结构、忽视制定教师能力标准等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围绕"两个"目标,明确建设重点;重视培养教师的"两种"教学能力;推进两个"主体"积极合作,搭建专兼职教师互动平台;发挥"两个"带动作用,发展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利用两个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准入制度 “双师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品牌塑造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宁永红 马爱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品牌塑造 策略 办学理念 校训 教学 科研 产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3
6
作者 高原 曹晔 +1 位作者 高玉峰 宁永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生源结构混杂、起点不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环节未脱离学科体系窠臼等问题,造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可采取分类培养、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专业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生源结构混杂、起点不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环节未脱离学科体系窠臼等问题,造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可采取分类培养、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模式,在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不同层次的分流培养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对策 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 学分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教集团建设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凌志杰 刘炳震 宁永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6-50,共5页
职教集团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对各省的调查发现,当前职教集团在组织类型、管理理念和功能发挥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成员构成和内涵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理论和现实困境。今后应注重优化环境... 职教集团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对各省的调查发现,当前职教集团在组织类型、管理理念和功能发挥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成员构成和内涵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理论和现实困境。今后应注重优化环境、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合作项目,发挥职教集团的品牌效应,使之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集团 建设成效 组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倩 宁永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54-58,共5页
从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由全程参与、部分参与、校企分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不同阶段,企业的参与程度、参与特点、参与内容、参与效果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评析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的动力来源、利益博弈、合作层次、参与过程等,研究... 从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由全程参与、部分参与、校企分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不同阶段,企业的参与程度、参与特点、参与内容、参与效果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评析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的动力来源、利益博弈、合作层次、参与过程等,研究认为,未来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要坚持政策引导,推动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办学;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促进企业全程参与技工人才培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带动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积极性;完善并落实相关法律,保证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校企合作 技工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村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9
作者 马爱林 宁永红 郭立昌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约有2千万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农村职业教育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降低农民进入职业教育的门槛,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结合成一个网络,吸引更多的农...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约有2千万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农村职业教育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降低农民进入职业教育的门槛,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结合成一个网络,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理顺管理体制和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初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经济复苏提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力资本作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等职业教育 分类运作体系 教育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旧市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495例结果分析
10
作者 杨乐 余咏梅 +1 位作者 黄锐 宁永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4期105-105,107,共2页
目的:分析个旧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方法: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495例,采取变应原皮内点刺试验及变应原体外抽血检测。结果:个旧市区与个旧郊区变应原皮内点刺试验粉尘螨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螨虫过敏青少年阳性率... 目的:分析个旧及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方法: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495例,采取变应原皮内点刺试验及变应原体外抽血检测。结果:个旧市区与个旧郊区变应原皮内点刺试验粉尘螨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螨虫过敏青少年阳性率居高。变应原体外检测结果分析显示:户尘螨阳性率远高于其他变应原。结论:个旧市空气温暖、潮湿,适宜尘螨滋生。个旧市区及郊区常见螨虫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检测 螨虫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动因、运行及保障机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幸宇 宁永红 《职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相较于德国校企双主体育人所呈现的校企合作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和培养的衔接性,我国职业教育在双主体育人的过程中,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育人主体性展现得不够鲜明,校企合作中呈现出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为推动现代职业... 相较于德国校企双主体育人所呈现的校企合作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和培养的衔接性,我国职业教育在双主体育人的过程中,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育人主体性展现得不够鲜明,校企合作中呈现出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由产教融合向深层次发展、实现校企合作育人质量的提升,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实施动因、运行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实施差异性比较,挖掘企业职业育人主体地位呈现出的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要素有限、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深层次原因,进而探讨我国企业育人主体地位的改进策略,全面落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职业教育 双主体育人 企业育人 课程调整 保障机制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引进、改造及创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丽杰 宁永红 巩建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11,共6页
建国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在不断学习借鉴苏联的三段式知识本位学科课程、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加拿大能力本位课程等多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探索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项目课程... 建国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在不断学习借鉴苏联的三段式知识本位学科课程、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加拿大能力本位课程等多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探索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课程开发技术,在中职示范校、高职骨干校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行与发展,必将突破国外话语垄断,在课程目标上实现多元整合,在多种课程模式上实现更加融合,在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融合上发展综合课程,促进校企'双元课程'实施载体更加融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数字化、共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建国70年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形成脉络、演进逻辑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艳荣 马宁 宁永红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1期38-46,共9页
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有与之功能和特征相契合的评价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正是落实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人才评价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由早期的单证书分离、双证书结合发展而来,使职业... 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有与之功能和特征相契合的评价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正是落实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人才评价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由早期的单证书分离、双证书结合发展而来,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单一学校或企业职业教育向校企合作教育转变、从单部门考核向多部门合作考核转变、从重毕业条件向重就业准入转变。随着1+X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进,在实践层面上应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构建书证融通体系,制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校、企、第三方培训机构展开协同评价,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 智能化时代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书证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中职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丽杰 宁存柱 宁永红 《职教发展研究》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中职师生关系是中等职业学校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发展状况对双方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737篇有关中职师生关系研究的论文(2000—2019年)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近20年来对中职师生关系的研究无论在... 中职师生关系是中等职业学校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发展状况对双方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737篇有关中职师生关系研究的论文(2000—2019年)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近20年来对中职师生关系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人员上均不断增加,在新型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关系类型的划分、师生课堂教学发展研究、新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中职生发展变化需求等领域研究内容更加丰富。进入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研究对象需进一步细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研究机构间的通力合作、研究方法跨学科的综合运用以及加强对师生关系形成的理论研究都将是中职师生关系研究未来持续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 师生关系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作用、基本经验及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宁永红 冯利臻 +1 位作者 石秋香 林楠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26-33,共8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并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在唤醒农民救国意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始...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并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在唤醒农民救国意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为农民谋幸福,通过开办夜校、建立农业技术站、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普及农业技术、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在服务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建立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扶贫化解农村贫困。在新的征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将逐步走向多元化,面向农业全产业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也必将在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及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