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R标记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系遗传多样性及粒形性状关联位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丽 王培 +6 位作者 王传之 陈先连 宁可君 杨雪 舒英杰 惠雪 何庆元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95,共11页
为指导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通过在20条染色体上分布基本均匀的135对SSR标记对192份黄淮海地区参试夏大豆品系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品系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测量品系的粒长、粒宽、粒长粒宽比,并进行粒形性状位点关联... 为指导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通过在20条染色体上分布基本均匀的135对SSR标记对192份黄淮海地区参试夏大豆品系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品系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测量品系的粒长、粒宽、粒长粒宽比,并进行粒形性状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35对标记共检测出36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703 7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1~5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0.676 7,平均值为0.368 6。供试的192份大豆品系遗传多样性(多态性百分率=97.78%,等位基因数=2.703 7,有效等位基因数=1.956 1,Shannon’s信息指数=0.709 0)丰富,根据供试大豆品系来自区域分为5个自然居群,自然居群间遗传相似度(GI≥0.925 2)较高,遗传距离(GD≤0.077 8)小,表明黄淮海地区品种间交流频繁,遗传资源丰富。群体结构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192份参试夏大豆品系被划分为5个遗传亚群,且每个遗传亚群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7.69%、6.23%、5.57%。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0.05的显著水平下,共检测到88个与粒形性状关联的位点,其中有4个与粒形性状关联的位点在2种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位于5号、16号、19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19号染色体中的Sat_071位点表型贡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多样性 粒形 关联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大豆生育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豪 向仕华 +4 位作者 刘丽 宁可君 杨雪 舒英杰 何庆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27-2737,共11页
生育期是大豆品种适应生态环境进化的结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重要影响。解析南方,特别是挖掘川渝地区大豆生育期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出候选基因,能为该地区大豆育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川渝地区227份大豆品种或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 生育期是大豆品种适应生态环境进化的结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重要影响。解析南方,特别是挖掘川渝地区大豆生育期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出候选基因,能为该地区大豆育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川渝地区227份大豆品种或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135个SSR标记和107,081个有效SNPs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分别考察及统计了2016年安徽凤阳和四川自贡、2018年安徽凤阳3个环境的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以及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期比值。川渝大豆4个性状的表型分布整体呈正态分布,遗传变异受品种、环境和环境互作的显著影响。通过全基因关联分析,使用SSR标记共检测到51个与生育期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使用SNP标记检测到70个与生育期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其中在2个以上的环境下同时被检测的区域有:位于13号染色体BLK_29175719-29275719和BLK_30878620_30978620,14号染色体BLK_48763386_48863386以及16号染色体BLK_10093551_10293551区块,在这4个区域内预测到11个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可能候选基因,同源基因预测表明6个与生育调控相关,进一步的单倍型分析表明有3个基因单倍型在生育期性状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Glyma.13g177600、Glyma.13g178500和Glyma.13g195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SNP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10个菜用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和硝态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檀舒霞 赵桃弟 +5 位作者 杨豪 宁可君 刘丽 何庆元 黄守程 舒英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9-735,共7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的菜用大豆品种,以10个菜用大豆品种为对象,分别在四叶期和初花期进行遮阴50%的处理,检测其对10个菜用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根系硝态氮(NO-3-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运用综合隶属函数... 为了筛选出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的菜用大豆品种,以10个菜用大豆品种为对象,分别在四叶期和初花期进行遮阴50%的处理,检测其对10个菜用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根系硝态氮(NO-3-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运用综合隶属函数法对10个菜用大豆品种的耐阴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阴50%,部分菜用大豆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高度和根系NO-3-N含量显著(P<0.05)增高,但产量和NR活性显著降低。基于综合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淮鲜17-08、开鲜3号、淮鲜豆5号、翠绿玉等4个品种的耐阴性较强,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耐阴性 农艺性状 产量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