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季永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共2页
在丙烯酸树脂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 COOH 及 OH ,从而形成了具有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 ,并讨论了亲水单体含量对树脂水溶性的影响。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水溶性 亲水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季永新 《林业科技开发》 1994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壳聚糖 提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树脂对多彩涂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季永新 胡明 《林业科技开发》 1994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松香 树脂 多彩涂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墙外保温用栲胶改性酚醛树脂泡沫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殿奎 李晴 +3 位作者 沈志明 朱灿银 汪信 季永新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78,共4页
针对酚醛树脂泡沫韧性差、强度低、吸水率高等不适用于外墙外保温的特点,采用杨梅栲胶对其进行改性,提高泡沫质量。考察了栲胶加入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栲胶后泡沫的韧性、抗压强度、吸水率都有了明显改善。栲胶加入量为... 针对酚醛树脂泡沫韧性差、强度低、吸水率高等不适用于外墙外保温的特点,采用杨梅栲胶对其进行改性,提高泡沫质量。考察了栲胶加入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栲胶后泡沫的韧性、抗压强度、吸水率都有了明显改善。栲胶加入量为树脂质量的10%~20%时,泡沫泡孔细腻、均匀,密度适中;栲胶加入量为15%时,韧性及阻燃性最好。并推测了栲胶改性酚醛树脂泡沫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泡沫 杨梅栲胶 改性 外墙外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聚合制备水性丙烯酸酯易清洁罩面漆乳液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也 吕正伟 +1 位作者 陈永康 季永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77-2483,共7页
为研发新型丙烯酸酯罩面漆乳液,通过RAFT聚合将反应型硅油、丙烯酸羟乙酯(HEA)等单体用于制备高分子乳化剂,进而制备丙烯酸酯罩面漆乳液。通过IR对高分子乳化剂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其进行分子量及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分析。探究链转移试剂(... 为研发新型丙烯酸酯罩面漆乳液,通过RAFT聚合将反应型硅油、丙烯酸羟乙酯(HEA)等单体用于制备高分子乳化剂,进而制备丙烯酸酯罩面漆乳液。通过IR对高分子乳化剂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其进行分子量及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分析。探究链转移试剂(BDATT)、HEA在高分子乳化剂中的占比和硅油种类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FT聚合所制备的含Si高分子乳化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且分子量分布较窄。HEA的最佳用量为高分子乳化剂单体量的37.9 wt%,BDATT的最佳含量为高分子乳化剂单体量的3.117 wt%,分子量5000的硅油为最佳的硅油单体。通过对乳液的形貌分析表明乳胶粒子的粒径较小分散均匀。通过对乳胶膜的形貌分析和易清洁性能表征表明乳胶膜的易清洁性能较好,接触角较大,表面较为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罩面漆 丙烯酸羟乙酯 RAFT聚合 反应型硅油 易清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烯丙基脂肪醇醚反应型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也 袁宜恩 季永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98-1905,共8页
本文以十二-十四醇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1-十二十四醇-2-烯丙氧基-3-羟基丙烷(RA),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后进行环氧乙烷加成得到1-烯丙氧基-3-十二-十四醇-2-羟丙聚氧乙烯醚(EO=10)(RAEO),即为非离子乳化... 本文以十二-十四醇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1-十二十四醇-2-烯丙氧基-3-羟基丙烷(RA),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后进行环氧乙烷加成得到1-烯丙氧基-3-十二-十四醇-2-羟丙聚氧乙烯醚(EO=10)(RAEO),即为非离子乳化剂;最后和氨基磺酸反应制得1-烯丙氧基-3-十二-十四醇-2-羟丙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EO=10)(RAEOSN),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对比RAEOSN和RAEO的性能得到:RAEOSN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10^(-4)g/m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29.95 mN/m, RAEOSN制备的乳液的粒径为135.2 nm, PDI为0.059,吸水率为0.053%,zeta电位的绝对值基本大于50 mV,性能优异。同时对比了RAEOSN和市场常用的A-102,结果表明:RAEOSN制备的涂料的耐水性、展色性等外墙应用性能均比A-102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反应型乳化剂 外墙涂料 展色性 耐水性 粒径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交联型阳离子乳液的合成与应用
7
作者 颜秀花 季永新 何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2,共4页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合成纤维交联型阳离子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乳液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乳液配制成施胶剂对纸张进行表面施胶,测试了纸张表面物理性能。结果表明...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合成纤维交联型阳离子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乳液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乳液配制成施胶剂对纸张进行表面施胶,测试了纸张表面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最佳乳液的合成条件为: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AIBN的质量分数为0.476%),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8.5%,聚合单体丙烯酸丁酯与苯乙烯质量比为16.5:19.5;合成的乳液粒径最小为41.74 nm,玻璃化温度为34.69℃,以此乳液配制的施胶剂施胶后,纸张的表面吸水量(Cobb)值最小,为58.25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乳液 表面施胶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BO-10)的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权 季永新 +1 位作者 郑逸轩 郭欣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3,共5页
以苯、辛酰氯、硼氢化钠和环氧乙烷为原料,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合成了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BO-10),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对其反应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得到正辛基酰苯的合... 以苯、辛酰氯、硼氢化钠和环氧乙烷为原料,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合成了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BO-10),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对其反应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得到正辛基酰苯的合成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30℃、n(AlCl_3)∶n(C_7H_(15)COCl)=1.6∶1、n(苯)∶n(C_7H_(15)COCl)=9∶1;1-苯基-1-辛醇的合成的较佳反应条件为:n(NaBH_4)∶n(C_(14)H_(22)O)=0.8∶1、V(C_2H_5OH)∶m(C_(14)H_(22)O)=8∶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80mins。在此优化条件下,1-苯基-1-辛醇的总收率能达到86.01%,目的产物的加成数约为10,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10)的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克酰基化反应 还原反应 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城市公园更新的低碳改造技术体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花 范丽佳 +2 位作者 季永新 陈凯 黄晨光 《太阳能》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城市更新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既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其进行低碳改造更新(下文简称为“低碳更新”)在构建低碳城市的绿色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既有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碳减排和碳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多... 城市更新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既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其进行低碳改造更新(下文简称为“低碳更新”)在构建低碳城市的绿色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既有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碳减排和碳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既有城市公园低碳更新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集建筑、低碳设施及生态系统碳汇于一体,并以广东省中山市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该技术体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可以根据既有城市公园更新的需求与多维低碳技术体系进行灵活适配,同时可以通过碳排放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对园区的能源消耗和生态系统碳汇进行碳排放监测,通过量化分析园区的碳排放和碳汇,最终实现对整个公园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该技术体系可以促进低碳理念在既有城市公园更新实践中的实施,并为城市更新低碳改造项目的组织、管理及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低碳更新 技术体系 碳减排 碳汇 低碳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性油脂肪酸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树脂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玉林 杨伦 季永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4,共11页
通过引入气干型油对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树脂进行改性,解决了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树脂耐水性差、漆膜交联密度低、易回黏等问题,提高了树脂耐水性,并缩短了漆膜表干时间。以干性油脂肪酸多元醇、聚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缩聚制得... 通过引入气干型油对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树脂进行改性,解决了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树脂耐水性差、漆膜交联密度低、易回黏等问题,提高了树脂耐水性,并缩短了漆膜表干时间。以干性油脂肪酸多元醇、聚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缩聚制得聚氨酯预聚体,再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制得亲水扩链预聚体;在体系中加入中和剂,pH值调为中性,加入去离子水分散,并加入扩链剂,继续进行扩链,再经催干剂处理,制成干性油脂肪酸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乳液粒径、耐水性测试等方法对乳液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接触角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涂层各项性能进行分析。试验显示,亚麻油酸单甘油酯改性后木器漆树脂乳液粒径为65.47 nm,分散性系数为0.186,紫外光透光率为85.75%,表干时间明显缩短,薄膜水接触角为81°,吸水率为11.97%,耐水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油脂肪酸多元醇 交联改性 水性聚氨酯木器漆 钴类催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及烷基共改性有机硅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金梅 吕正伟 +1 位作者 陈永康 季永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以含氢硅油、丙烯酸酯和烯烃为原料,在氯铂酸螯合物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酯化及烷基共改性有机硅。通过正交试验测定反应的转化率,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物比例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出较适宜的反应... 以含氢硅油、丙烯酸酯和烯烃为原料,在氯铂酸螯合物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酯化及烷基共改性有机硅。通过正交试验测定反应的转化率,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物比例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第一步酯化改性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为25μg/g;第二步烷基改性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用量为20μg/g,n(Si—H)∶n(C=C)=1∶1.4,在该条件下,含氢硅油中Si—H的转化率达94%。并对合成产品的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加成 酯化及烷基改性有机硅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甘醇二磷酸四乙酯的制备
12
作者 葛洪 严天宇 +2 位作者 侯向宇 吕正伟 季永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本研究以三氯氧磷、二甘醇、乙醇为原料,通过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分步反应合成二甘醇二磷酸四乙酯.实验表明,第一步三氯氧磷与二甘醇最佳摩尔比为2.5∶1,反应温度为15~18℃,反应时间为3h.第二步乙醇与中间体... 本研究以三氯氧磷、二甘醇、乙醇为原料,通过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分步反应合成二甘醇二磷酸四乙酯.实验表明,第一步三氯氧磷与二甘醇最佳摩尔比为2.5∶1,反应温度为15~18℃,反应时间为3h.第二步乙醇与中间体的最佳摩尔比为8∶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制得的产品收率约为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三氯氧磷 二甘醇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明权 季永新 +1 位作者 邓洁 郭欣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36,共3页
以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BO-10)和五氧化二磷(P2O5)为原料,通过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BOP-10),采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采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酯化时间4.5 h、酯化温度65℃、n(BO... 以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BO-10)和五氧化二磷(P2O5)为原料,通过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BOP-10),采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采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酯化时间4.5 h、酯化温度65℃、n(BO-10)∶n(P_2O_5)=3.0∶1,水解时间1.5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品的总酯率在95%以上,HLB值、表面张力、起泡稳定性、乳化性等和目前广泛使用的烯丙基聚醚磷酸单酯(HT-AP4P)都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 五氧化二磷 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穿越密集建筑岩溶强发育区地质物探技术适应性分析
14
作者 叶辽羽 季永新 +2 位作者 陈亮 张在晨 李林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5期108-111,共4页
地铁盾构掘进在穿越密集建筑群时,且地下存在岩溶发育区,需要在密集型建筑区间内采用物探手段进行探测。论文通过介绍不同物探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比选出最适合的穿越密集建筑物群岩溶强发育区地层的物探技术。
关键词 物探技术 密集建筑 岩溶强发育 盾构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破碎岩体中桩基竖向承载力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筠 王鹏程 +1 位作者 季永新 张斌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101,共4页
较破碎岩体中桩基设计时往往被视为端承桩,不计桩侧阻力,使得桩基承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贵州某地区嵌岩桩为研究对象,地基持力层岩体为较破碎岩体,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分析较破碎岩体嵌岩桩... 较破碎岩体中桩基设计时往往被视为端承桩,不计桩侧阻力,使得桩基承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贵州某地区嵌岩桩为研究对象,地基持力层岩体为较破碎岩体,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分析较破碎岩体嵌岩桩竖向承载力,探讨较破碎岩体中桩基的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较破碎岩体嵌岩桩嵌岩段桩侧摩阻力发挥较好,且在同一岩性中因成分不同其值各有差异。根据实测结果,结合经验参数计算,桩基竖向承载力实测值为计算值的4.2-5.5倍。由此可见,较破碎岩体中嵌岩桩的侧摩阻力十分可观,若按端承桩设计,会创成工程成本增加。成果可为较破碎岩体中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破碎岩体 嵌岩桩 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承载力 桩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中氯离子扩散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永新 张文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55-1760,共6页
土中污染物迁移涉及对流和扩散,低流速情况下扩散起主导作用,当前对非饱和土中渗流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非饱和土中污染物扩散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中饱和度控制是非饱和扩散系数测试的技术瓶颈。自制非饱和对流-扩散试验装置,控制入... 土中污染物迁移涉及对流和扩散,低流速情况下扩散起主导作用,当前对非饱和土中渗流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非饱和土中污染物扩散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中饱和度控制是非饱和扩散系数测试的技术瓶颈。自制非饱和对流-扩散试验装置,控制入渗过程中土的含水率恒定,以氯离子为示踪剂进行对流-扩散土柱试验,通过切片法测得氯离子浓度剖面,使用非饱和对流-扩散解析解拟合得到氯离子水动力弥散系数,进而求得非饱和有效扩散系数,通过不同含水率下的试验得出有效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依据3层土渗流模型计算得到非饱和渗透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渗透吸力对含水率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试验装置含水率控制精确可靠,测得0~100 kPa基质吸力下土中氯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在1.59×10^(-6)~5.22×10^(-6) cm^(2)/s之间,氯离子的非饱和有效扩散系数随无量纲含水率的减小而线性减小;溶质迁移的弥散度随含水率减小而增大;对数的非饱和渗透系数随含水率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污染物迁移 有效扩散系数 对流-扩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地基超大荷载自反力静载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永新 肖治宇 +1 位作者 李新刚 雷勇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0,共3页
依托贵阳花果园双子塔项目,在试验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试验顺序,研究出单孔内分别完成深层平板试验、侧摩阻力试验及原尺寸模型桩试验的超大荷载、超深地基自反力静载试验方法,详细介绍了此试验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简要介绍了试验... 依托贵阳花果园双子塔项目,在试验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试验顺序,研究出单孔内分别完成深层平板试验、侧摩阻力试验及原尺寸模型桩试验的超大荷载、超深地基自反力静载试验方法,详细介绍了此试验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简要介绍了试验结果。此方法的试验结果既能为贵州类似地质条件积累数据资料,其中的原尺寸模型试验又能为本项目提供不同岩性、不同嵌岩深度下桩基的真实承载力值,为设计团队的桩基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高层建筑 荷载 自反力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Ⅴ)在粉质黏土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永新 张文杰 黄津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06-2214,共9页
目前对土中重金属吸附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金属阳离子,对As(Ⅴ)等以阴离子基团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关注较少。研究了As(Ⅴ)在粉质黏土中的吸附,并与常见阳离子Pb(Ⅱ)进行了对比。考虑了土水比、反应时间、溶液浓度、pH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目前对土中重金属吸附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金属阳离子,对As(Ⅴ)等以阴离子基团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关注较少。研究了As(Ⅴ)在粉质黏土中的吸附,并与常见阳离子Pb(Ⅱ)进行了对比。考虑了土水比、反应时间、溶液浓度、pH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模型和微细观测试分析了吸附机制,另外研究了吸附As(Ⅴ)和Pb(Ⅱ)后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s(Ⅴ)在粉质黏土上的最大吸附量远低于Pb(Ⅱ);As(Ⅴ)吸附量随溶液浓度增加线性增加;Pb(Ⅱ)吸附量随溶液p H增加而增加,而As(Ⅴ)吸附量在碱性条件下稍有减小。As(Ⅴ)和Pb(Ⅱ)的吸附都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都是以化学吸附为主,Pb(Ⅱ)吸附与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有关,而颗粒内扩散是As(Ⅴ)吸附的主要控速因素;Langmuir模型对As(Ⅴ)拟合较差,As(Ⅴ)属于中等难吸附;Pb(Ⅱ)的吸附是吸热过程,温度高有利于Pb(Ⅱ)吸附,而As(Ⅴ)的吸附过程放热,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微观测试表明,粉质黏土对As(Ⅴ)和Pb(Ⅱ)的吸附基本发生在晶格以外;吸附Pb(Ⅱ)后土颗粒团聚导致孔隙变大,而吸附As(Ⅴ)后土颗粒趋于分散;土中有官能团参与了吸附过程。随着土中重金属含量增加,Pb(Ⅱ)污染土渗透系数增大,而As(Ⅴ)污染土渗透系数减小,酸性条件下含重金属的土渗透系数均增大。得到的吸附机理和参数对研究砷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力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混合核PSO-KELM模型预测边坡位移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永新 《建筑技术》 2020年第5期579-582,共4页
针对边坡位移预报的复杂性,提出一种预测边坡位移的混合核PSO-KELM模型:将极限学习机(ELM)方法用于对边坡位移时序预测的研究,按多核学习的思想,构造由径向基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经加权而成的混合核函数,对新构成的混合核函数,综合了... 针对边坡位移预报的复杂性,提出一种预测边坡位移的混合核PSO-KELM模型:将极限学习机(ELM)方法用于对边坡位移时序预测的研究,按多核学习的思想,构造由径向基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经加权而成的混合核函数,对新构成的混合核函数,综合了径向基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的优点,并通过粒子群算法(PSO)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选,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性.工程应用表明,在单步滚动预报时混合核PSO-KELM模型所得结果远优于标准SVM模型,较混合核PSO-LSSVM模型也有一定的提升;在多步滚动预报时,混合核PSO-KELM模型也可得到较满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位移 极限学习机 粒子群算法 混合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黏土土质覆盖层水力参数随服役时间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卫国 季永新 +2 位作者 张玥 贺明卫 刘振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9-1068,共10页
红黏土具有高液(塑)限、低渗透、中—低压缩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广泛用于路基、土石坝、各类尾矿和垃圾填埋封顶覆盖等防渗工程。对红黏土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水力参数对比测试;在填埋场建设了红黏土覆盖层试验区并开展... 红黏土具有高液(塑)限、低渗透、中—低压缩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广泛用于路基、土石坝、各类尾矿和垃圾填埋封顶覆盖等防渗工程。对红黏土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水力参数对比测试;在填埋场建设了红黏土覆盖层试验区并开展了自然气候条件下的长期服役水力参数监测;分析对比了有、无植被红黏土水力参数的不同变化。结果表明:(1)红黏土饱和渗透系数在10^(-7)cm/s量级,渗透性低,防渗性能好;有效储水率约18.8%,与粉土—粉质黏土相当,储水能力好。(2)现场大体量大范围施工而实验室精细制样导致两者土样结构有显著差异。干密度相近时,现场土饱和入渗系数比室内重塑土大36.62%,防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室到现场间压实土防渗性能的"打折"现象。(3)在2.0年的长期服役中,无植被红黏土覆盖层在日照、降雨循环作用下因土层开裂导致渗透系数较建设之初最大增加2.9×10^(4)倍;有植被时渗透系数较建设之初或减小或增加,最大增加10倍,且与植被生长状态有关。有、无植被红黏土入渗系数和开裂情况对比表明:植被对土质覆盖层细粒土因日照-降雨气候作用导致防渗性能的劣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覆盖层 黏土 长期服役 水力参数 演变规律 植被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