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CT肺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赫 何良浩 +5 位作者 季文超 刘阳 米尔夏特 王海涛 肖虎 刘文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疑诊肺栓塞(PE)患者的肺部CT平扫及CTPA资料,对平扫期和增强动脉期图像进行薄层重建,以Sure-Subtraction Lung软件行柔性减影,获得CE-Boost序列图...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疑诊肺栓塞(PE)患者的肺部CT平扫及CTPA资料,对平扫期和增强动脉期图像进行薄层重建,以Sure-Subtraction Lung软件行柔性减影,获得CE-Boost序列图像。将重建后增强动脉期图像(A组)与CE-Boost图像(B组)上传至Toshiba Vitrea后处理工作站,测量肺动脉及其分支CT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由2名影像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B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左、右上肺动脉分支及左、右下肺动脉分支的CT值、SNR值及CNR值均高于A组(P均<0.001)。B组图像主观评分5(4,5)分,高于A组的2(1,2)分(Z=-4.980,P<0.001),且2名医师对A、B组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96)。结论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可提高CTP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柔性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朱玉才 夏文文 +2 位作者 侯娟 季文超 刘文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61-565,共5页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疑诊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集双下肢动脉CTA,之后以常规混合迭代算法重建获得常规重建图像(A组),以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而获得CE-Boost图(B...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疑诊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集双下肢动脉CTA,之后以常规混合迭代算法重建获得常规重建图像(A组),以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而获得CE-Boost图(B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下肢动脉不同位置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3,4)]高于A组[3(2,3),Z=-4.880,P<0.001]。B组下肢动脉不同位置CT值、SNR及CNR均高于A组(P均<0.001),图像噪声均低于A组(P均<0.001)。结论采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可提高下肢动脉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柔性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动态道路场景自动驾驶车辆定位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诚林 夏秀华 +3 位作者 郭士茹 王蕾 季文超 高俊鹏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193,共6页
人眼难以明确自动驾驶车辆自身位置与驾驶环境,缺失场景同步数据,定位轨迹与实际轨迹拟合度较低,由此,提出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动态道路场景自动驾驶车辆定位方法。利用三维激光点云技术扫描动态道路场景,生成多图元,将三维激光点云数据... 人眼难以明确自动驾驶车辆自身位置与驾驶环境,缺失场景同步数据,定位轨迹与实际轨迹拟合度较低,由此,提出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动态道路场景自动驾驶车辆定位方法。利用三维激光点云技术扫描动态道路场景,生成多图元,将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投射至通视性较高的单视图中,利用任意二维函数提取单视图特征,根据地图元素的数据编译函数和动态道路场景耦合结果,反复联通真实场景,大面积复杂视图改良后实现定位。测试结果表明,车辆定位轨迹与实际轨迹拟合度较高,重构视差值最高为0.35,定位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点云技术 自动驾驶车辆 单视图 改进双边滤波 立体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合成Ti_(2)SnC导电陶瓷
4
作者 郭士茹 季文超 王蕾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5-41,共7页
Ti_(2)SnC化合物由于兼具陶瓷和金属的综合性能而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Ti粉、Sn粉和C粉制备Ti_(2)SnC导电陶瓷材料,研究不同机械合金化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合成Ti_(2)SnC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原... Ti_(2)SnC化合物由于兼具陶瓷和金属的综合性能而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Ti粉、Sn粉和C粉制备Ti_(2)SnC导电陶瓷材料,研究不同机械合金化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合成Ti_(2)SnC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粉体经机械合金化10 h后,发生自蔓延反应生成Ti_(2)SnC、TiC等陶瓷相,混合粉体颗粒粒径细小,并发生了团聚现象,经烧结获得的Ti_(2)SnC陶瓷块体的Ti_(2)SnC(002)与TiC(111)衍射峰强度比值(ITSC/ITC)达到2.31,且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硬度;而原料粉体球磨3 h后仍以单质状态存在并未发生反应,球磨混合粉体经烧结后陶瓷块体中的Ti_(2)SnC含量较高,Ti_(2)SnC(002)与TiC(111)衍射峰强度比值(ITSC/ITC)达到5.45,但烧结温度超过1000℃时峰强比反而下降,陶瓷块体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工艺 机械合金化 Ti_(2)SnC 导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