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性抗原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志明 孙树岩 季文樾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建立真菌性抗原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B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真菌性抗原腹腔致敏,2周后分别用变应原鼻腔激发;C组作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激发后观察其行为学差异,并行鼻腔分泌物涂... 目的建立真菌性抗原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B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真菌性抗原腹腔致敏,2周后分别用变应原鼻腔激发;C组作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激发后观察其行为学差异,并行鼻腔分泌物涂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行为学得分,A组(6.13±0.99)明显高于B组(3.50±0.85)和C组(0.50±0.75),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A组鼻分泌物和鼻黏膜固有层中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论采用适量真菌性抗原可以成功建立具有典型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抗原 变应性鼻炎 豚鼠 动物模型 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X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行 李巍 季文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CBX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L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L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60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BX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BX7蛋白表达,分析CBX7 m...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CBX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L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L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60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BX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BX7蛋白表达,分析CBX7 mRNA和蛋白表达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BX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79±2.36、1.04±0.51,L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BX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1±0.16、0.15±0.08,LSCC组织中CBX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均<0.01)。临床分期高、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低者CBX7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临床分期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高者(P均<0.01)。结论 LSCC组织中CBX7表达升高,CBX7参与了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可能成为LSCC治疗的新靶点和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喉癌 CBX7蛋白 CBX7 MR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p1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温晓霞 宋道亮 季文樾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及PCNA在4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组织对比,结... 目的探讨p16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及PCNA在4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组织对比,结合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中p16阳性率(5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6.0%)和正常组织(100.0%,P<0.05);Ⅰ、Ⅱ期喉癌中p16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喉鳞状细胞癌中PCNA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2.0%)和正常组织(10.0%,P<0.05);Ⅰ、Ⅱ期喉鳞状细胞癌中PC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16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期≥5年的比率分别为66.7%和33.3%,P<0.05;PCNA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期≥5年的比率分别为37.5%和62.5%,P<0.05。结论p16和PCNA分别是喉鳞状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p16和PCNA联合检测对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评估可能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核抗原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增殖细胞核抗原 抑癌基因P16 癌旁组织 临床病理特征 PCNA表达 正常组织 阴性患者 0.05 p16基因 阳性率 cell 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 预后判断 预后评估 联合检测 生存期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调控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静 宋岩 +1 位作者 金明珠 季文樾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7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RASSF1A)甲基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5-Aza-dC处理体外培养的喉癌Hep-2细胞(简称Hep-2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fluro-genetic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 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 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结果①在Hep-2细胞中未经药物干预前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表现为甲基化,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弱表达。②在5-Aza-dC的作用下,Hep-2细胞系中MGMT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MGMT和RASSF1A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Hep-2细胞中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应用5-Aza-dC能够通过逆转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使基因表达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细胞 培养的 DNA甲基化 基因 ras DNA错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声门上型癌颈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的频度和预后
5
作者 柳斌 季文樾 +1 位作者 关超 潘子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为研究喉声门上型癌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的频度和预后。方法总结1994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177例同期行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喉声门上型癌病例。采用透明淋巴结摘出连续切片法处理颈清扫标本。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 目的为研究喉声门上型癌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的频度和预后。方法总结1994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177例同期行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喉声门上型癌病例。采用透明淋巴结摘出连续切片法处理颈清扫标本。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用Log-Rank方法进行检验。结果81例标本有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8%,其中32例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其频度为39.5%(32/81)。颈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与病理N分级、同侧转移淋巴结个数相关。包膜外侵犯的病例同侧颈部复发率和对侧颈部转移率比无包膜侵犯的病例高。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包膜侵犯和包膜外侵犯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影响患者预后,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病例的对侧转移率高,未行同期双侧颈清扫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对侧颈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