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催化剂上CO水合制低碳醇 被引量:3
1
作者 季德春 王清遐 +1 位作者 徐龙伢 刘盛林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在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研究了TiO2对CO水合制低碳醇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CO流速等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在T=573K,p=0 5MPa,CO进气流速30ml/min的条件下,CO转化率达到7 6%,甲醇、乙醇的总收率达到32mg/g/h。... 在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研究了TiO2对CO水合制低碳醇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CO流速等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在T=573K,p=0 5MPa,CO进气流速30ml/min的条件下,CO转化率达到7 6%,甲醇、乙醇的总收率达到32mg/g/h。另外考察了反应的溶剂效应,溶剂的作用与其碱性有密切关系,强碱性的有机多胺能够有效促进该反应,相对于非极性溶剂的醇收率2 2mg/g/h,在碱性溶剂中相同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可达到32 24mg/g/h。还考察了不同晶型TiO2催化剂与反应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TiO2催化剂的热处理温度对反应的CO转化率影响不明显,甲、乙醇的收率却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而明显增加,在1023K时,即锐钛矿与金红石质量比为9/2的混晶催化剂,醇产物达到最高,为1 82m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水合 TIO2催化剂 甲醇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iO_3催化剂上CO水合制低碳醇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季德春 王清遐 +1 位作者 徐龙伢 刘盛林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18,共5页
在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对CO水合制低碳醇反应催化剂进行评价,通过对金属氧化物活性组份的筛选,发现Pb TiO3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碱金属碳酸盐类助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碳酸盐随溶解度的增加对反应的... 在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对CO水合制低碳醇反应催化剂进行评价,通过对金属氧化物活性组份的筛选,发现Pb TiO3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碱金属碳酸盐类助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碳酸盐随溶解度的增加对反应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加,产物中醇的总收率顺序为K2CO3>Na2CO3>Li2CO3;溶剂的作用与其碱性有密切关系,强碱性的有机多胺能够有效促进该反应,相对于非极性溶剂的醇收率2 0mg/g/h,在碱性溶剂中相同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可达到23 1mg/g/h。TPR结果表明,与PbO相比,PbTiO3在反应条件下不易被还原。另外,对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醇 甲醇 乙醇 CO 水合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与锂共掺杂氧化锌纳米薄膜的结构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季德春 谢骏 胡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4,共5页
以溶胶凝胶法成长了锂与镁共掺杂氧化锌纳米薄膜,并且探讨了锂掺杂与镁掺杂对薄膜结构、光学特性及电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锂掺杂量增加时XRD的2θ值向低角度偏移,VO缺陷随锂掺杂量增加而变大,进而使薄膜内含氧量降低且呈富锌(Zn-rich... 以溶胶凝胶法成长了锂与镁共掺杂氧化锌纳米薄膜,并且探讨了锂掺杂与镁掺杂对薄膜结构、光学特性及电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锂掺杂量增加时XRD的2θ值向低角度偏移,VO缺陷随锂掺杂量增加而变大,进而使薄膜内含氧量降低且呈富锌(Zn-rich)态。在富锌状态下Lii缺陷增加,进而使得电子浓度增大。镁掺杂能降低,VO缺陷形成,使薄膜内含氧量提高而转向富氧(O-rich)态,在偏富氧态下Lii缺陷形成几率降低,LiZn缺陷形成几率增大。锂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导电型态为n型,再掺杂镁时则能提升含氧量而抑制施体型缺陷的形成,得到Li_(0.008)Zn_(0.933)Mg_(0.059)O薄膜呈p型导电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薄膜 共掺杂 缺陷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活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祝一锋 李小年 +2 位作者 刘连庆 季德春 刘化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考察了助剂Ba、K、Sm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其改善活性的调变规律。用TPD技术研究了氮在系列催化剂上的脱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助剂Ba、K、Sm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多...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考察了助剂Ba、K、Sm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其改善活性的调变规律。用TPD技术研究了氮在系列催化剂上的脱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助剂Ba、K、Sm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多助剂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优于单助剂催化剂。稀土金属氧化物Sm2O3除具有助催作用外,还有助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及钌的分散。在钌基氨合成催化反应中,N2 分子的活化离解是速控步骤。氮的脱附活化能愈低,催化活性愈高,其脱附活化能次序为Ru>Ru-Sm>Ru-K>Ru-Ba>Ru-Sm-K>Ru-Sm-Ba>Ru-Ba-K>Ru-Sm-B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基催化剂 氨合成 活性 脱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