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豆类蛋白粉的属性和营养消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莉 季国志 母智深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能够在实验研究和产品开发前期对豆类蛋白质原料进行高效的筛选,通过分析5种豆类蛋白粉的氨基酸分布、营养价值、流动性、溶解度、色差、蛋白质消化率和抗氧化能力,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每种蛋白粉的应用和营养属性。结果显示,豌豆蛋... 为了能够在实验研究和产品开发前期对豆类蛋白质原料进行高效的筛选,通过分析5种豆类蛋白粉的氨基酸分布、营养价值、流动性、溶解度、色差、蛋白质消化率和抗氧化能力,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每种蛋白粉的应用和营养属性。结果显示,豌豆蛋白粉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亮度最强;鹰嘴豆蛋白粉中各氨基酸的占比达到了成人氨基酸评分模式的要求,比较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其营养质量最高;大豆蛋白粉也达到了成人氨基酸评分模式的要求,溶解度和消化率最高,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蚕豆蛋白粉的流动性最好;绿豆蛋白粉的溶解度和消化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蛋白质 氨基酸比值 溶解度 色差 体外消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β-葡聚糖牛奶增强免疫力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季国志 钱文涛 +2 位作者 陈伟 李洪亮 于景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4,28,共4页
研究酵母β-葡聚糖牛奶增强免疫力功能。采用B1/Fq代健康雌性小鼠,设0.08,0.17,0.50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30倍),以纯牛奶配制,低、中、高剂量组质量浓度分别为8.0,17.0,50.0g/L,经口每日1次给予小鼠相... 研究酵母β-葡聚糖牛奶增强免疫力功能。采用B1/Fq代健康雌性小鼠,设0.08,0.17,0.50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30倍),以纯牛奶配制,低、中、高剂量组质量浓度分别为8.0,17.0,50.0g/L,经口每日1次给予小鼠相应浓度的受试样品,连续给样1个月,检测对小鼠体重、胸腺、脾脏器官、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DNFB诱导的DTH、溶血空斑数、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碳廓清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认为酵母β-葡聚糖牛奶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Β-葡聚糖 牛奶 增强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降血脂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季国志 钱文涛 +4 位作者 陈伟 高增丽 郑丽君 李洪亮 于景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5-36,共2页
研究了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辅助降血脂功能。采用SD大鼠,设0.528,1.056,3.167 g/kg 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30倍),以纯牛奶配制,连续给样1个月,检测大鼠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 研究了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辅助降血脂功能。采用SD大鼠,设0.528,1.056,3.167 g/kg 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30倍),以纯牛奶配制,连续给样1个月,检测大鼠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模型对照组由显著差异,认为植物甾醇酯、α-亚麻酸复方牛奶对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Α-亚麻酸 牛奶 辅助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C测定调制乳中4种植物甾醇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宁环 陈伟 +3 位作者 钱文涛 季国志 李洪亮 母智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03-105,共3页
对调制牛乳中植物甾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在2 mol/L乙醇氢氧化钾60℃超声水浴处理15 min后,在60℃水浴中处理45 min进行皂化处理,正庚烷萃取后,再通过吡啶及MSTFA,在80℃水浴保温10 min进行衍生化。处理好的样品利用气相色... 对调制牛乳中植物甾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在2 mol/L乙醇氢氧化钾60℃超声水浴处理15 min后,在60℃水浴中处理45 min进行皂化处理,正庚烷萃取后,再通过吡啶及MSTFA,在80℃水浴保温10 min进行衍生化。处理好的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按照该法,测定的调制牛乳中四种植物甾醇的含量为170 mg/100 g,标准品的回收率(以豆甾醇记)为86.59%~103.09%,此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乳 Β-谷甾醇 菜籽甾醇 菜油甾醇 豆甾醇 高效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方式对牛乳中热敏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闫宁环 陈伟 +3 位作者 吴秋波 史玉东 陈云 季国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140,共4页
分别采用管式杀菌、微滤膜杀菌及微滤膜杀菌与巴氏杀菌相结合3种杀菌方式处理牛乳,对其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测定结果表明:从杀菌效果考虑,向牛乳中加入乳清蛋白和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3种杀菌方式均能达到较... 分别采用管式杀菌、微滤膜杀菌及微滤膜杀菌与巴氏杀菌相结合3种杀菌方式处理牛乳,对其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测定结果表明:从杀菌效果考虑,向牛乳中加入乳清蛋白和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3种杀菌方式均能达到较高的杀菌率微滤膜+巴氏杀菌结合的处理方式的杀菌率低于微滤膜除菌及管式杀菌。从营养物质的损失率考虑,管式杀菌处理对乳清蛋白的损失率与其它两种方式相比,影响显著,且营养物质的损失率随着管式杀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对于乳清蛋白中的乳铁蛋白和IgG成分,3种杀菌方式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损失率影响较小。向牛乳添加的4种类型的水溶性维生素相比,3种杀菌方式对维生素B1的损失率影响最小。但高温(142℃)处理的管式杀菌方式对4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率影响均显著。3种杀菌方式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率的影响高于对水溶性维生素的影响,尤其对维生素E的损失率的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微滤膜杀菌 巴氏杀菌 管式杀菌 热敏性成分 乳清蛋白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喷射式杀菌对牛乳中热敏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闫宁环 陈伟 +3 位作者 钱文涛 季国志 李洪亮 母智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采用蒸汽喷射式杀菌方式处理牛乳,对牛乳中常见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蒸汽喷射方式对牛乳直接加热杀菌,处理温度分别为142±2℃、130±2℃、121±2℃,处理时间分别为1s、4s、6s。测定结果表明:在保证杀菌率的前提... 采用蒸汽喷射式杀菌方式处理牛乳,对牛乳中常见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蒸汽喷射方式对牛乳直接加热杀菌,处理温度分别为142±2℃、130±2℃、121±2℃,处理时间分别为1s、4s、6s。测定结果表明:在保证杀菌率的前提下,本试验考量不同灭菌条件对原始牛乳及调配牛乳的褐变程度无影响。与原始牛乳中的维生素成分相比,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蒸汽喷射式杀菌方式对蛋白质及脂肪酸的损失率相对较大。对调配牛乳的热敏性成分研究表明:与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相比,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蒸汽喷射式杀菌方式对乳铁蛋白的损失率均较大。142℃喷射1s的条件,蛋白损失率相对较小,高温瞬时杀菌方式有利于降低热敏性蛋白的损失率。与花生四烯酸相比,不同温度和时间的蒸汽喷射条件对DHA的损失率影响较小。121℃喷射4s的蒸汽喷射条件对两种脂肪酸的损失率均较小。142℃喷射6s的条件对四种维生素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他处理条件对水溶性维生素的影响不显著。高温长时杀菌条件(142℃喷射6s)对两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率影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蒸汽喷射式杀菌 热敏性成分 乳清蛋白 脂肪酸 维生素 细菌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杀菌对牛乳中热敏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伟 史玉东 +3 位作者 陈云 季国志 闫宁环 母智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8-50,共3页
浸入式杀菌方式属于超高温灭菌技术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但高温处理往往会造成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损失等后果。本文将浸入式杀菌方式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方式为对照,对牛乳中常见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浸入式杀菌处理温度... 浸入式杀菌方式属于超高温灭菌技术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但高温处理往往会造成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损失等后果。本文将浸入式杀菌方式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方式为对照,对牛乳中常见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浸入式杀菌处理温度分别为(142±2)℃,(130±2)℃,(121±2)℃,处理时间为4 s。测定结果表明:在保证杀菌率的前提下,牛乳中几种热敏性成分相比,浸入式杀菌方式对脂肪酸的损失率大于对乳清蛋白及维生素的损失率。较低温度处理的浸入式杀菌,对水溶性维生素的影响不大,较高温度对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率较大。对于脂溶性维生素来说,不同温度条件的浸入式处理方式对维生素E的损失率影响高于对维生素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浸入式杀菌 巴氏杀菌 热敏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降血脂人体试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伟 母智深 +4 位作者 李洪亮 于景华 白林春 闫宁环 季国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3-355,360,共4页
目的:研究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受试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复方牛奶试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试食组53例,以双盲法进行实验。受试者按照每日2次,每次1盒250mL/盒,服食45d。结果;α-亚麻酸、... 目的:研究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受试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复方牛奶试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试食组53例,以双盲法进行实验。受试者按照每日2次,每次1盒250mL/盒,服食45d。结果;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脂(p<0.01),血清总胆固醇平均下降10.32%±0.14%,甘油三脂平均下降15.58%±0.34%,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1.13%,与对照组(49.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Α-亚麻酸 人体实验 辅助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及预糊化淀粉在老年吞咽助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敏 董阳 +3 位作者 陈云 史玉东 白娜 季国志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为指导老年吞咽助剂的开发及在液态食品中的应用,对黄原胶体系、预糊化淀粉体系制备的老年助吞咽增稠组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以黄原胶为主要原料,按80∶20比例混合低聚果糖,制备2.2 g/包的增稠组件;以预糊化淀粉为主要原料,按8... 为指导老年吞咽助剂的开发及在液态食品中的应用,对黄原胶体系、预糊化淀粉体系制备的老年助吞咽增稠组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以黄原胶为主要原料,按80∶20比例混合低聚果糖,制备2.2 g/包的增稠组件;以预糊化淀粉为主要原料,按87.5∶12.5比例混合低聚果糖,制备3.0 g/包的增稠组件。分别按1包/200 mL、2包/200 mL、3包/200 mL的添加量和4包/200 mL、4.5包/200 mL、5包/200 mL的添加量应用于纯净水、橙汁、纯牛奶三种液体食品,经流变仪50/s剪切力条件下验证其作用效果均能满足低稠度50~150 mPa·s、中稠度150~300 mPa·s、高稠度300~500 mPa·s的黏度分类要求,并采用质构仪,对不同黏度分类下的硬度、黏附力、稠度、黏附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黄原胶方案添加量与黏度线性相关性优于预糊化淀粉方案,三个梯度黏度检测结果均接近黏度分类的中位值,从操作便利性角度具有明显优势;预糊化淀粉方案的硬度、黏附力、稠度、黏附性均高于黄原胶方案,在高稠度区间添加成本角度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吞咽 增稠组件 黄原胶 预糊化淀粉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对低温高纤酸奶血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大鹏 陈云 +2 位作者 李金玉 覃倩倩 季国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18,49,共5页
对健康成年人群摄入含有多种膳食纤维且不添加蔗糖酸奶后的血糖及胰岛素应答情况进行研究,并计算了该酸奶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胰岛素指数(Insulin index,Ⅱ)。选取15位健康成年测试者,采... 对健康成年人群摄入含有多种膳食纤维且不添加蔗糖酸奶后的血糖及胰岛素应答情况进行研究,并计算了该酸奶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胰岛素指数(Insulin index,Ⅱ)。选取15位健康成年测试者,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设计进行测试。每个受试者每次摄取25 g葡萄糖或同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低温高纤酸奶,服用前测试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并记录开始后固定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情况,7 d重复一次,共3次。观察测试者在服用该酸奶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并使用测试数据计算GI、GL及Ⅱ。测试者服用该酸奶后,血糖变化及胰岛素应答平缓。GI为16.62±16.94,GL为1.33,Ⅱ为83.5,属于低GI、低GL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酸奶 血糖生成指数(GI) 血糖负荷(GL) 胰岛素指数(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UPLC-TOF-MS测定成熟母乳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主要神经节苷酯含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加玉 张星河 +6 位作者 林瑞雪 季国志 张莉 陈云 韦伟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138,共7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成熟母乳中主要神经节苷酯双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D3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M3的含量。通过C18柱将不同结构的神经节苷酯进行分离,并在ESI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用外标法对GD3和GM3进行了定量,...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成熟母乳中主要神经节苷酯双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D3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M3的含量。通过C18柱将不同结构的神经节苷酯进行分离,并在ESI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用外标法对GD3和GM3进行了定量,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神经节苷酯GD3、GM3分别在5~200μg/mL和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9620,神经节苷酯GD3和GM3的定量限分别为2.75μg/mL和0.29μg/mL,加标回收率为92.15%~111.78%,精密度小于等于6.07%。成熟母乳中神经节苷酯GD3和GM3含量分别为(9.61±3.32)μg/mL和(2.08±1.39)μg/mL;4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GD3含量略高于成熟母乳,但未检出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 成熟母乳 婴幼儿配方奶粉 母乳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