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稀土离子掺杂NaGdF_(4)下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季喜燕
杨坤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90-11095,共6页
选择NaGdF_(4)作为基质材料,以Er^(3+)、Yb^(3+)为掺杂元素,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Er^(3+)/Yb^(3+)掺杂的NaGdF_(4)下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RD、SEM、发射光谱、荧光衰减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r^(3+)/Yb^(3+)的掺杂没有改变NaGdF_...
选择NaGdF_(4)作为基质材料,以Er^(3+)、Yb^(3+)为掺杂元素,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Er^(3+)/Yb^(3+)掺杂的NaGdF_(4)下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RD、SEM、发射光谱、荧光衰减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r^(3+)/Yb^(3+)的掺杂没有改变NaGdF_(4)的晶格结构,未生成新的产物,样品具有较好的纯度,平均粒径尺寸在50~60 nm之间。以380 nm激发光照射样品,发射光谱出现了699,662,563和554 nm的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r^(3+)离子的^(4)I_(9/2)→^(4)I_(15/2)、^(4)F_(9/2)→^(4)I_(15/2)、^(4)S_(3/2)→^(4)I_(15/2)和^(2)H_(11/2)→^(4)I_(15/2)能级跃迁。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加,近红外光区的发光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IE色坐标表明样品的颜色由黄绿光区逐渐向蓝紫光区转变,当n(Er^(3+))∶n(Yb^(3+))=2∶2时,NaGdF_(4)发光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光谱强度最高。能量传递效率和量子效率随Yb^(3+)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Yb^(3+)的浓度达到6%(摩尔分数)时,样品寿命最低为7.70μs,该掺杂浓度下的NaGdF_(4)具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和量子效率,分别为81.19%和18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NaGdF_(4)
发光材料
能级跃迁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反应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季喜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14-I0014,共1页
书名:微反应器在有机合成及催化中的应用作者:(英)沃思ISBN:9787122144218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0月定价:79.00元传统的化学反应在搅拌反应器中进行,搅拌反应器中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且反应时间长,严重制约了化工领域...
书名:微反应器在有机合成及催化中的应用作者:(英)沃思ISBN:9787122144218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0月定价:79.00元传统的化学反应在搅拌反应器中进行,搅拌反应器中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且反应时间长,严重制约了化工领域的发展。而微反应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完美解决传统反应器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业出版社
微反应器
搅拌反应器
化学反应
换热效率
有机合成
化工领域
特点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通道内气液传质特性
被引量:
8
3
作者
付涛涛
朱春英
+2 位作者
王东继
季喜燕
马友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95-98,共4页
研究了竖直放置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内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质量传递行为,计算了体系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在T形100μm×800μm矩形截面微通道内,当蒸馏水表观速率J_L>0.03...
研究了竖直放置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内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质量传递行为,计算了体系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在T形100μm×800μm矩形截面微通道内,当蒸馏水表观速率J_L>0.03 m/s时,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可达0.024~26.8 s^(-1),比常规尺度气-液接触设备至少提高了2个数量级。微通道中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同时受气液表观速率和气液两相流型的影响。在相同的气液两相流型下,k_La随气液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型,液环流时k_La最大。结果表明微通道装置能显著强化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传质
气液两相流
液环流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友光
季喜燕
+2 位作者
付涛涛
朱春英
王东继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7,共3页
文章采用激光影像放大系统,对垂直放置的100μm×800μm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实验物系为乙醇-空气体系。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流型转换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观测到弹状流、液环-弹状流、液环流、液...
文章采用激光影像放大系统,对垂直放置的100μm×800μm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实验物系为乙醇-空气体系。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流型转换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观测到弹状流、液环-弹状流、液环流、液环-分层流、分层流和波状流,而未观察到气泡直径小于微通道内径的气泡流,其中稳定的分层流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二相流
流型
激光影像放大系统
分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宽比对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空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马友光
季喜燕
朱春英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8,共4页
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的空隙率对管路内热质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对4种不同深宽比的矩形截面微通道内空气-水二相流的流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对二相流型图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流型时的空隙率。4种微通道尺寸(深度...
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的空隙率对管路内热质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对4种不同深宽比的矩形截面微通道内空气-水二相流的流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对二相流型图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流型时的空隙率。4种微通道尺寸(深度×宽度)分别为100μm×200μm,100μm×400μm,100μm×800μm,100μm×2 000μm。结果表明:对于弹状流,空隙率随着微通道截面深宽比的减小而降低,当流型为液环流时,空隙率随着微通道截面深宽比的减小而增加。在实验基础上,将截面深宽比作为参数提出了一个新的空隙率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动空隙率进行很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截面微通道
空隙率
深宽比
气液二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土离子掺杂NaGdF_(4)下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季喜燕
杨坤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出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90-1109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0319)
包头师范学院校级项目(BSJG24Y18)。
文摘
选择NaGdF_(4)作为基质材料,以Er^(3+)、Yb^(3+)为掺杂元素,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Er^(3+)/Yb^(3+)掺杂的NaGdF_(4)下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RD、SEM、发射光谱、荧光衰减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r^(3+)/Yb^(3+)的掺杂没有改变NaGdF_(4)的晶格结构,未生成新的产物,样品具有较好的纯度,平均粒径尺寸在50~60 nm之间。以380 nm激发光照射样品,发射光谱出现了699,662,563和554 nm的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r^(3+)离子的^(4)I_(9/2)→^(4)I_(15/2)、^(4)F_(9/2)→^(4)I_(15/2)、^(4)S_(3/2)→^(4)I_(15/2)和^(2)H_(11/2)→^(4)I_(15/2)能级跃迁。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加,近红外光区的发光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IE色坐标表明样品的颜色由黄绿光区逐渐向蓝紫光区转变,当n(Er^(3+))∶n(Yb^(3+))=2∶2时,NaGdF_(4)发光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光谱强度最高。能量传递效率和量子效率随Yb^(3+)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Yb^(3+)的浓度达到6%(摩尔分数)时,样品寿命最低为7.70μs,该掺杂浓度下的NaGdF_(4)具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和量子效率,分别为81.19%和181.19%。
关键词
稀土离子
NaGdF_(4)
发光材料
能级跃迁
量子效率
Keywords
rare earth ions
NaGdF_(4)
luminous materials
energy level transition
quantum efficiency
分类号
O614.33 [理学—无机化学]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反应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季喜燕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14-I0014,共1页
基金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土冶炼废水除磷脱氮降镁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21767021)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微型反应器内乳状液的制备及乳化过程的研究(NJZC17288)。
文摘
书名:微反应器在有机合成及催化中的应用作者:(英)沃思ISBN:9787122144218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0月定价:79.00元传统的化学反应在搅拌反应器中进行,搅拌反应器中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且反应时间长,严重制约了化工领域的发展。而微反应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完美解决传统反应器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工业出版社
微反应器
搅拌反应器
化学反应
换热效率
有机合成
化工领域
特点及应用
分类号
TQ052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通道内气液传质特性
被引量:
8
3
作者
付涛涛
朱春英
王东继
季喜燕
马友光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95-9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6107
20911130358)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ChE-08B06)
文摘
研究了竖直放置Y形100μm×400μm和T形100μm×800μm两种矩形截面微通道内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质量传递行为,计算了体系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在T形100μm×800μm矩形截面微通道内,当蒸馏水表观速率J_L>0.03 m/s时,CO_2-蒸馏水气液两相流的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可达0.024~26.8 s^(-1),比常规尺度气-液接触设备至少提高了2个数量级。微通道中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k_La同时受气液表观速率和气液两相流型的影响。在相同的气液两相流型下,k_La随气液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型,液环流时k_La最大。结果表明微通道装置能显著强化传质。
关键词
微通道
传质
气液两相流
液环流
过程强化
Keywords
microchannel
mass transfer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nular flow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分类号
TQ0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友光
季喜燕
付涛涛
朱春英
王东继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7,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876107)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ChE-08B06)
教育部高校引智资助项目(B06006)
文摘
文章采用激光影像放大系统,对垂直放置的100μm×800μm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实验物系为乙醇-空气体系。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流型转换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观测到弹状流、液环-弹状流、液环流、液环-分层流、分层流和波状流,而未观察到气泡直径小于微通道内径的气泡流,其中稳定的分层流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二相流
流型
激光影像放大系统
分层流
Keywords
microehannel
gas-liquid two phase flow
flow pattern
laser image and magnifying system
stratified flow
分类号
TQ021.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宽比对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空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马友光
季喜燕
朱春英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876107)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ChE-08B06)
文摘
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的空隙率对管路内热质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对4种不同深宽比的矩形截面微通道内空气-水二相流的流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对二相流型图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流型时的空隙率。4种微通道尺寸(深度×宽度)分别为100μm×200μm,100μm×400μm,100μm×800μm,100μm×2 000μm。结果表明:对于弹状流,空隙率随着微通道截面深宽比的减小而降低,当流型为液环流时,空隙率随着微通道截面深宽比的减小而增加。在实验基础上,将截面深宽比作为参数提出了一个新的空隙率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动空隙率进行很好的预测。
关键词
矩形截面微通道
空隙率
深宽比
气液二相流
Keywords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microchannels
void fraction
aspect ratio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分类号
TQ021.4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稀土离子掺杂NaGdF_(4)下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季喜燕
杨坤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反应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
季喜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通道内气液传质特性
付涛涛
朱春英
王东继
季喜燕
马友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马友光
季喜燕
付涛涛
朱春英
王东继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深宽比对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空隙率的影响
马友光
季喜燕
朱春英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