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络研究三维定位是关键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竞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5-18,共4页
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了人体内的经络和脏腑,创立了藏象和经络理论,作为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用以阐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而指导中医各科的医疗实践。 中医经络理论历经千年,不同人士不同认识之间难... 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了人体内的经络和脏腑,创立了藏象和经络理论,作为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用以阐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而指导中医各科的医疗实践。 中医经络理论历经千年,不同人士不同认识之间难免有不同之处,不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达成共识,就不可能认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也就不能形成合力。至于共识是什么,我认为:首先必须承认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经络是人体的组成部分,经络理论是建立在人体内经络解剖知识基础上。中医理论范畴中的阴阳五行所以称为学说,而不是中医理论核心之一,就是因为它没有解剖基础,就是没有三维定位。 经络是先天生成的,《灵枢·经脉》篇明确记载:“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水谷入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临床研究 三维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砭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及对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封一平 陈玉 +1 位作者 肖慧 孟竞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80-81,共2页
自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砭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明确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笔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检查,观测治疗前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 自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砭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明确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笔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检查,观测治疗前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砭石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